又一部华人题材的电影,在美国火了。
《别告诉她》,上映首个周末就破了纪录:
单影城票房8.8万美元,超过《复联4》。
烂番茄新鲜度100%,零差评。
“以讨厌字幕闻名于世的美国人,竟然饶有兴致的看完一部全片都在讲普通话的电影。”
其火爆程度,美国人自己都心惊。
然而,当主演奥卡菲娜的一次访谈视频传到国内时,弹幕却飘过近千句辱骂。
“这大妈是广场上找来的吧?”
“我吐了!”
“这样的还有可能整容成功吗?”
……
视频被脏话淹没,奥卡菲娜似乎除了丑,再无特色。
1
得到的仅仅是辱骂
奥卡菲娜是谁?
中文名林家珍,美国亚裔,中韩混血。
家人20世纪40年代定居美国,几代人都在皇后区开餐馆。
4岁时妈妈去世,由父亲和祖父母抚养长大。
在青春期时迷上了嘻哈音乐,成了一名饶舌歌手。
15岁时,给自己起了艺名“奥卡菲娜”。
奥卡菲娜即“Awkward”,代指自己笨拙的个性。
在美国,亚裔女rapper非常少见。
在朋友的鼓励下,奥卡菲娜将自己写的一首嘻哈歌曲《my vag》传到网上。
点击率很快破百万。
后来,她又凭借其中一支MV引起导演塞斯·罗根的注意,邀请她参演自己的电影。
因为这次演出,她得到了《瞒天过海·美人计》中一个配角的机会。
配角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小偷”,能够瞬间偷走主角手腕上的手表。
偷走东西而不被察觉,观众看起来还不觉得尴尬,并不简单。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学习“偷窃技巧”。
“专业学习”后,奥法菲娜将这个小偷表演的惟妙惟肖。
因为表现出色,她被选中在《摘金奇缘》中扮演一个富二代。
黄头发,搞怪的衣服,人物设定是亚洲版的“艾伦”。
不是好莱坞电影中典型的富人形象。
没那么有钱,也不够“高端”。
机灵劲中,还带着点蠢萌。
虽然不是主角,她却成为电影里最讨喜的人物。
凭借这个角色,奥卡菲娜提名了第28届MTV电影奖的最佳喜剧表演和突破表演奖。
今年,电影《别告诉她》在美国上映后,又斩获第29届哥谭独立电影奖最佳女演员提名。
2021年,她还将成为漫威第一部华人英雄电影《尚气与十戒传奇》的女主角。
在电影之余,奥卡菲娜还制作了脱口秀节目,在主持方面崭露头脚。
2000年,12岁的奥卡菲娜看了一场刘玉玲主持的节目《周六夜现场》。
刘玉玲是美国少见的亚裔一线女星。
这次经历给了奥卡菲娜非常大的震撼:
“我记得那一集节目对我多重要,记得它是如何彻底改变了我对一个女性能取得什么样成就的看法。”
当时,奥卡菲娜没有票进不去现场。
18年后,她成功站在那个舞台之上。
奥卡菲娜成为第二位主持《Saturday Night Live》的亚裔女性。
此外,奥卡菲娜还是第22届好莱坞电影奖颁奖典礼的主持人。
在美国的皇后区长大,因为国籍身份曾受到不少歧视。
她却十分自豪自己的身份,也一直在努力改变好莱坞对亚裔女性的刻板印象。
面向大众,她从不介意谈到自己身份:
“永远别忘了,你一半的家人来自中国。”
歌手、演员、主持人,奥卡菲娜在好莱坞玩转多个身份。
奥卡菲娜,在好莱坞“闯出了一片天”。
但悲哀的是,当她以一副不符合所谓“主流审美”的模样出现时,恶评多到屏幕都装不下。
奥卡菲娜,只收获了谩骂。
2
那些被侮辱的人
奥卡菲娜并不是唯一一个被辱骂的明星。
前几天去世的具荷拉,在生前曾有一次轻生。
她在社交平台上写下:
很累也要装作不累,很痛也要装作不痛。
就这样一直忍受着生活。
外表看起来完好无损,内心早已破碎不堪。
结果被网友质疑是博眼球、是炒作。
“自杀没几天就开始活动了,实在是让人怀疑。”
“根本就没打算死,做做样子。”
……
雪莉去世后,具荷拉开直播悼念。
她甚至在直播中哭了出来,还向雪莉承诺“姐会带着你那份努力活下去!”
视频的留言区依旧不友好,说她蹭热度、装。
热依扎曾经因为一次机场吊带装束引发网友不满;
马思纯因为肚子上的赘肉被嘲上热搜;
聚光灯下,一切都被放大、审视、自由评论。
解释和澄清,在无数异见者面前,只能变得苍白无力。
《中餐厅3》里,众人一齐开餐厅,刚开始,面临零启动资金、只能以物换物的困境。
餐厅里的掌厨林述巍是国宴主厨,对食材要求颇高,如果由着他来购买食材,可能大家很快就会破产。
作为财务的秦海璐,担负着控制开支的职责。
于是,林大厨疯狂买买买,管家秦海璐疯狂不让不让不让。
几番对阵下来,林大厨在网友眼中就成了可怜巴巴被欺负的人,而秦海璐则是那个“不近人情”“脾气贼差”“不通情理”“叽叽喳喳好烦一女的”。
可是后来,大家看到了她默默记账算账时的认真,核对财务时的专业;
看到她维护林大厨时的直言不讳,主动对林大厨道歉消除误解的率直。
才意识到,并不是真的“尖酸刻薄”。
可是我们并不知道,还有多少个“秦海璐们”,能够有机会、有时间、有平台去证明、让人们做出改观。
毕竟,消除误解、偏见这件事,如果只有当事人一方的努力,并不一定能够做到。
3
很多人说,名利场,是非圈,你站在这里,肯定赚的一半是挨骂的钱。
社长只能认同一半。
明星到底该不该被骂?
该,也不该。
明星的职业,演戏、唱歌、走红毯……说白了,就是要“呈现”。
成为公众人物的那一刻起,就要接受大众的目光和审视。
业务能力不过硬、伪敬业、耍大牌、闹脾气。
该骂的,必须骂。
也不该。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说的是什么?
是戴上了王冠,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但,这不是洗白一个人就应该受到伤害和辱骂的说辞。
说到底,不管是打着正义的旗号而口出恶言,还是一言不合就恶臭骂人,可怕的,不是骂,而是带着戾气:
“你活该”、“你一定”、“你是自找的”……
片面、极端、失控。
在舆论的狂欢里,人们太容易对一个人发表负面的评价,轻易地变得极端。
为什么?
因为肆意辱骂的成本,实在太低廉。
互联网给了每个人一张入场券,来到喧嚣的虚拟广场中央。
在这里,人们被允许对着某个人殴打唾骂,拳打脚踢,但无需负责。
原因可能很简单,被骂的人,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审美、甚至,只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
奥卡菲娜长得“丑”、郑爽太瘦、马思纯有赘肉……
有时候,甚至长得好看,也是一种“原罪”。
社长想起来《少年的你》里,被霸凌的陈念:
“为什么?我什么都没做错,但他们就是看我不顺眼。”
网络暴力、职场霸凌、校园霸凌。
本质上,是相似的。
群体对个体的侮辱和施暴,变成一种理所当然和绝对正义。
在这背后,人们不仅丧失了对一个人完整的审视能力,还有对一个“人”基本的同理心。
你只看到她不符合主流审美的脸,却看不到演技上的专业、性格上的讨喜。
你只看到漫天的嘲笑,却看不到努力和真心,更看不到伤害、看不到流血。
评论区的1000句谩骂,既是对挨骂者的侮辱,也是对所有“人”的不尊重。
不轻易对一个人做出负面评价,不轻易对一件事跟风,是一种善意。
而这种不轻易的坚定,恰恰是对某种柔软的保护。
学会对“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