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行之
一个人,是很难知道自己的青春从什么时候开始结束的。
它不像是“成年”这回事,以18岁为参照,是有法律效应的。青春是一种模糊的概念,它没有一条标准的线,划分什么时候算是青春,什么时候又不算。
我在大学最后一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叫《白灯年代》。给我学生时代,做了最后的告别与纪念。那时候,我告诉自己,走出校园的那一刻。青春,就结束了。不要再贪恋这回事了。
但一直以来,我找不到关于青春的确切定义。
直到今年的8月份,我走了很长一段旅行。在去河南的一趟长途车上,我看见有两个中学生在下象棋。我跑过去指指点点,结果他们其中一个退下来,干脆让我们下了。像我这种人,是根本就不会客气的了。摆好了棋,我就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对面的男生,大概16岁左右的样子,不太说话,眼睛都盯在棋上。他下棋很紧张,每下一步都似乎想得很吃力。我一边刷手机,一边跟他下,很少费脑子去想。事实上,他的棋艺并不太好,要赢他丝毫不难。但是下到第二局,还是被他赢了。因为他实在下得太认真了。一个人做任何事,只要付出十二分的认真,都会超水平发挥。
我今年26岁,下棋的时候,已经不太在意输赢了。相反,如果我看到对方太在意输赢,我反而会故意放些水,让他赢。
这种事,要放在我16岁的时候,打死我都是做不到的。我16岁下棋,从来不会让人,任何一个对手,我用尽百分之两百的全力,去击垮他。就算是我老爸,爷爷,或者女朋友坐在对面,我也杀起来眼睛都不会眨。
我老妈那时候坐在边上看我下棋,跟我说:“什么时候,你下棋下到懂得让人了,就是真的会下棋了。”
我心想,笑话,下棋能让的吗?当然是,杀,杀,杀,把对手杀得片甲不留,才对。但大概23岁之后,我在棋上的杀心就淡了。棋路也从原来的喜欢抢先手,变成了后发制人,以牵制为主,搏杀为辅。对于输赢,也都不太计较了。
高中时候,我有个棋友,我们实力相当,每次对弈,两个人都下得脸红脖子粗,大气都不敢喘。连坐都不敢坐,站着下,警惕性才高。那时候下棋真是认真,输了一盘棋,比失恋还难过。
23岁之后,再下棋,怕就怕完全不会输,明明是娱乐的活动,如果全赢,就不好玩了。
从这时候起,青春就没了。因为,青春,其实就是种认真。哪怕只是下一盘棋,在少年的眼里,除了输赢,没有别的。但在青年,中年,老年人眼里,除了输赢,还棋之外的人情事物。棋,不再是单纯的棋。下起来,就难免不认真了。
我在火车上看着对面的少年,输过两局之后,决定不再轻易让他赢了,于是也变得起来。这样一来,他想得更吃力,一张脸紧绷着,对于外界的事,已经完全不闻不问了。随着局势的拉紧,我越逼越紧,他下棋的手,已经开始抖起来。
我太熟悉这种感觉了,下棋到要紧关头的话,手是真的会抖的。因为太想赢了,这种想赢的感觉,是没杂念的,明知就算赢一局棋,都不会有半毛钱,但就是单纯喜欢那种认真过后,战胜对手的感觉。
但我没让他赢,他输得的时候,长长舒了口气。我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凌晨了,他似乎想一直下下去,我却困了,说,最后一局吧。他点点头,继续很认真地跟我下。我也认真地下,结果他又输了。他摇摇头,有些沮丧。我又说,再下最后一局吧。他又来了点精神,说,好。
最后一把,我没赢。收拾棋子的时候,我看到他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喜悦,心里泛出一丝欣慰。我忽而觉得青春离我很遥远了。我已经失去了那种输棋之后,特别难过的感觉了。
下棋有个奇怪的心理,别管之前输过多少局,只要收尾的最后一局是赢的,就会有一种胜利的错觉。所以往往懂得让棋的人,中途会把对手狂虐,但是最后一把放水,让对手在心理上舒坦一些。
少年时,老妈说下棋下到懂得让人了,就是真的会下棋了。道理其实是不错的。但是对于少年人来说,这道理是不合用的。正如那个16岁的对手,他会绝不会让棋的,就算他的棋艺高出我十倍,他还是不会让。
但此时的我不一样了,我知道,我的棋能下过他。但青春,我是下不过他的。
世上很多事,并不是你认真就输了,而是你不认真,就输了。
一个人,究竟怎么样才能青春永驻?青春,就是认真。永远认真做一些事,有用的也好,无用的也好。青春,就在那儿。
2016-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