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发现身边稍年长的人们,大多数是40多岁50岁的人,越来越多的提到关于“归属感”的字眼。
总是满脸愁容的神态,好像在讲述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一般。我总是笑笑,安静地听他们略带忧伤的回忆往事,却并没有多大的共鸣。
直到有一天,我好像理解到,所谓归属,大概是源于一个特殊地方在人们心里种下的独有的情结,而随着漂泊的时间越来越长,对生长的地方便衍生出浓郁的情怀,总是会在心间挥散不去。
01
偶然去过一次郑州,河南的省会。
印象里的河南,人称中原,平原地形,主食面食,文化深厚,底蕴悠长。
作为河南的省会,好像和我想象的样子出入很大。下火车出站,同学在出站口等候,我们给了彼此大大的一个拥抱,表示高兴和想念的心情。
她是我高中同学,通过高考考来了这里,适应的还不错。大一就在琴行里当声乐老师,已经有可观的收入,生活费还是绰绰有余。她总是一副笑意盈盈的模样。
她挽着我的手,带我“见识”郑州的局部环境,跟随她的脚步,看着眼里的部分郑州,我突然觉得我有种莫名的伤感,恍惚之间想到了我生活的那座小城,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归属感”。
02
说实话,对于这个城市,我有些沉默。
从火车站下车,徒步十分钟左右,就是郑州市中心,我目光所到之处,好像没有预见的那种繁华,更多的是一种不整洁和混乱秩序。行人们无视红绿灯,交通中的车辆车速不会因为有路人而减速,垃圾桶里的垃圾总是满满当当的,地上也是狼狈一片。
看到这里,便是我沉默的部分原因,但我依然不能够给予这座城市不友好的评价。因为不了解就不具备这个资格,这我是知道的。
人如果总是轻易地去评价一件事物,这是不太客观且不太礼貌的,我们能够看到的地方往往都是部分,而我们给予的评价往往都是片面化的,所以忌讳妄下定论。
但是印象是出于主观感受,并不冲突。
赞美应该脱口而出,伤害还需三思后行,这是出于尊重。
03
欢迎来到我们大城市——郑州!哈哈哈!”我同学特别兴奋地朝我笑着说。我笑了下,随后问她:“你有没有想过回去?”
她想也没想就回答我:“总是想,但是这里工资高啊,而且你以为啊,郑州房价蛮高列,一两万一平,我都在想我现在的状态要奋斗多久才能买上房子,还是想混好点再回去。”
我还是笑了笑没有说话,很理解她。在我看来,她的言语之间满是骄傲又满是无奈。
这没有什么不对的,城市会发展然后进步,这个过程中始终还是会保持着一颗向上的心,而选择在这座城市的她,兼并着这颗向上的心,她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以最好的姿态回归家乡,为了这个是她努力的动力之一。
像我同学他们一样的外乡人,在这座城市读书,打工,拼搏,漂泊,大有人在。
我在这里接触和交流的陌生人大部分人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并不是本地人,他们选择在这里工作,更多地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提及生养自己的那座小城总是面露温柔,生养的地方怎样都是最好的地方。
但他们在异乡,身上的不安与局促是隐藏和掩盖不了的,包括我的同学,所以我说家是归属,可能想到会幸福但给不了心安。
04
正是我们这样二十岁的年纪,为了更好的未来选择各自未来工作的城市,是因为我们希望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我们能获得那份深藏心底的“归属感。”
因为年轻,所以奋斗。年轻的时候或许背井离乡,也是为了更好地归来。
人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男人们想到这里想想都会觉得太美妙。
我们向往远方的初心不变,是因为美好的事物总是远在天边。我们思慕美人,追逐理想,都是因为抵达不了心中想象的远方。
为了等到更好的四十岁,我们选择在二十岁不负韶华。正如说的那样,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到不了的地方是远方。
人啊,总是在路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