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批评 不指责 不抱怨
今天大哥数学小测5道题错了4道,回家爸爸问考了几分,说20分,当姥爷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立马打电话过来指正教育方法,在姥爷眼中这娃那必须是清北的脑袋,一切的根源是爸妈没教育好,爸妈没有引导好。我当时也是心焦已经很晚了,孩子作业都还没有写完,想赶紧陪孩子写作业。就跟姥爷说这件事已经说了N遍了,不要再说了,不要那么固执。首先没有优化语言,并且带着情绪。潜意识里的对抗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已经意识到我应该先接住对方的话的情况下,(脑海里已经想了爸爸你说的对,但就是没有这样去说)依然用对抗的语言说既然对我们这么不放心,那你来管呐(当时已经意识到孩子这次是因为计算的问题,但是1+1=2是永远不会错的,但是我也没有明确的跟姥爷说,只表达想让姥爷停下来不要再说)。明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不对,依然没有作出改变。——这大概率是我自己心里也很憋屈,也很上火,又觉得跟姥爷肆意发泄是安全的,所以并没有刹车。
按照我当时的想法,应该说爸爸你说的对
后面我接着这样说,那我现在赶紧去找找原因,给孩子讲清楚。
诶,这样好像更好一些了。也会让孩子感觉妈妈是一个听自己爸妈话的孩子,妈妈也能接受别人的建议。
孩子后面说你和姥爷吵吵了,我跟孩子说姥爷也是着急了。孩子说我是不是让姥爷失望了。我好像避开了这句话,回避心态,并没有回应。
应该听出孩子这句话里的自责,懊恼,说明孩子很在意姥爷,自己也感觉到羞愧。这些都是可以表达出来的。
佩霖老师今天说,控制的背后是恐惧。通过这句话,我能深挖到我对先生的担心,所以时刻都想让他主动告知我他预计什么时间回来,他去要去做什么。但是我并没有好好的,正确的表达出来。或者曾经我表达过这样的意愿,但没有明确的表达清楚。对孩子的控制,是我对孩子的不放心,其实是变相的不相信。
好好说话,在佩琳老师今天的连线中,突然悟到,一点一点弄明白背后的原因,好好说话只是把背后的问题,担忧,说清楚,这样就不会有冲突,对抗。继而也可以成为那个稳定的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