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来的只是命运 拼来的才是人生
之所以想要写这个题目,是受到了一件事的刺激。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老师,我上高二的时候他上大二,是我的英语老师。是的,他在大二的时候做的实习工作就跟别人不一样,一般的大二学生可能都还没想到要出去实习,少部分想到要出去实习的,找的工作可能也就是打打杂的工作,接触不到太核心的东西,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他却选择了做英语老师,当时某东方比现在还要有名,里面的老师都是大神级的人物,不是像现在这样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这种包装出来的大神,而是真的大神。首先,基本的门槛,就是要来自清华北大,一部分还是各自家乡的状元,更优秀的那部分,是已经保了研的学霸或者已经拿到英美著名大学的offer。我的这个老师比较特殊,他不是来自于清华北大,而是来自于我的母校,北京广播学院,学的也不是英文专业,是市场营销,以这样的背景在大二的年纪就已经当上某东方的老师,其过人之处是当时傻萌傻萌的我所get不到的,因为所有的老师在当时的我眼里都是大神,但是我当时就决定要把他作为偶像和榜样。
十多年之后的2018年6月,当他的创业公司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从纽约发来上市敲钟现场的照片的时候,我才慢慢从脑海中梳理出他的成功之路,道理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个比我聪明百倍的人,却比我努力千倍。
首先,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其努力程度。这次在纽交所敲钟的行程,他们一共只安排了三天,第一天:从北京飞过去,第二天:路演敲钟,第三天:从纽约飞回来。回到北京的当天,是父亲节,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他只在家里停留了2个小时,就踏上了出差的路。换做是我,一定会为自己找一个借口,比如公司刚刚已经上市了,股价飞涨,不如休息一天,庆祝一下,在父亲节这一天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云云。
再往前倒,四年前第一次在聚会中听说他在创业的时候,我甚至连他描述的公司的业务和模式都听不懂,对于当天的对话,我只记得自己很佩服他从耕耘了10年的单位辞职的魄力,毕竟已经做到了地位很高的管理层,并且工作起来游刃有余,收入水平也让人望尘莫及,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但是他当时说的话我现在都记得,“31岁开始享受生活还太早,我的人生还大有可为”。
当时的我,对于创业一点概念都没有,直到现在,自己开始摸索着做了,才知道其中的辛苦程度,这是一条注定不可能轻松的修行之路。现在的我,也仍然不确定,我能不能像我的这个偶像一样,受得了这一路的辛苦,虽然我没想要取得多么大的成就,但是也想不负年华,做最好的自己。
世界上最富有的那些人都比你努力
通过自己的努力致富的不仅是我身边的这个例子,现在全球范围内的顶级富豪们,都比我们普通人要努力。我们这个时代的超级富豪,不但跟我们不一样,跟上一代的富豪也非常不一样。但是他们互相之间几乎是一样的。有统计说大约40%的巨富是在美国,有40%是在中国,剩下的20%在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但是对这些巨富来说,说他们是“哪国人”意义不大,因为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远远超过他们跟本国人的相似之处。
跟上一代富豪相比,新一代的富豪都是自己赚的钱,而不是继承的。哪怕是排在前0.01%的这些人,他们的大部分收入也是来自工资和商业所得,而不是来自资本收入,事实上资本收入在巨富收入所占的比例正在缩小。也就是说他们不是靠直接投资,以钱生钱,而是通过工作去赚钱。他们之所以这么有钱不是因为他们的爸爸,而是因为他们占据了这个胜者通吃的时代的“胜者”位置。
并且,他们即便已经很有钱了,仍然在高强度工作。八小时工作制,加班得给加班费?那是普通员工才有的待遇。巨富们每天工作时间比这长得多,有的人凌晨两点半起床,甚至希望干脆不睡。这样的结果就是70%以上的富豪的钱都是过去十年赚来的。富豪们毫无疑问地,肯定比我们普通人要聪明,他们都已经这么拼命了,作为一个普通人,不拼命还有机会吗?
取得成功需要四大要素
当然,要取得成功也要找准路才行。那么,取得成功需要那些要素呢?格拉德维尔在他的著作《异类》中曾经提出,成功的要素主要有四个:
第一是智商因素。格拉德威尔观点是,如果智商低于120就很难成功,而高于这个值以后,智商的作用就不明显了。但是我认为,很难成功并不代表不能成功,阿甘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修改)
第二个因素是运气或者时代大环境,比尔盖茨,乔布斯,马化腾等人的成功也是因为赶上了信息时代这个大环境。这个观点我十分认同,就拿我们自己来说,每个人其实只是一个“点”,很多“点”组成一条“线”,这条线就是我们工作的公司,如果这个公司经营的很不错,那么他也只是行业这这面上的一条“线”,如果整个行业的“面”,也就是大环境正在逐渐走下坡路,那么上面的“线”和“点”即便再努力,也是会和“面”一起下坠。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名高速公路的收费员,即便你再努力联系收费技术,动作比其他收费员都快,从来没有失误也无济于事,因为你注定要被自动收费系统所取代;再比如,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的编辑,传统媒体从业者,即便你再努力想办法,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手段编排节目,也改变不了你的观众年纪越来越大以及年轻人不看电视的趋势,因为你这个“点”所附着的面,正在下坠。
第三个成功的要素,就是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好的环境有利于人在身体和心智上的成长,,能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的潜力。有孩子的朋友们一定都深有感触,当今社会中,父母们都十分焦虑,总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经常在带孩子逛公园的时候,就听到一些推着婴儿车的父母,在教孩子说英语,比如,昨天我们去公园玩的时候,听到一个爸爸指着一朵花对他不到一岁的孩子说,flower,花。再比如,在带孩子上早教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在跟孩子用英文交流,我敢说,即便是一些自称佛系的家长,也不敢说心里没有一丝的介意。其实,我认为,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教育不在于你教给孩子多少个单词,而是在于家长给孩子创造的学习氛围,培养的学习习惯,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起跑线的话,那么这条起跑线,就是父母的见识。
如果有了智力条件,有了运气和环境条件之后,还需要第四点因素,就是格拉德威尔认为的10000小时努力。但是这里说的10000小时的努力并不是要你简单重复,就像中学生做习题一样,每人会重复做1000道简单的题,因为这样并不能获得提高,在工作中也是一样,不要凡简单重复的错误,不要守着一点点已经学会的技能不断重复,不追求提高。
【别拿没时间当借口 不会管理时间是你的不对】
在我家宝宝不到半岁的那半年内,虽然在家休着产假,但是我那段时间比任何时候都焦虑,作为新手妈妈,对于各种超出自己掌控能力的事情都很抓狂,孩子没有按时间睡觉,孩子白天不睡觉,晚上频繁夜醒,为了照顾宝宝睡眠不足等等,任何一项似乎都能是我崩溃。这些小事尚且如此,更别提7个月后要回到工作岗位,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胜任新的工作岗位,毕竟直播这项工作永远都有播出安全和deadline的压力,回到工组岗位之前,我不止一次地做过“开天窗”的噩梦。
就在那时候,我妹妹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叫做《正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做到》这本书讲述了日本的一个妇科医生妈妈是如何在工作和照顾4个孩子的同时,考上并读完哈佛的研究生的故事。作为四个孩子的妈妈,她每天只能3点起床复习功课,因为孩子们6点起床,所以她每天早晨有属于自己的三小时学习时间,再加上上班通勤的时间,一天能有五个小时学习,看到这里,我只能说很佩服,因为对我当时作为新妈妈的我,只要有时间,就一定会用来补觉,早起都是被迫的,也做不了自己的事情,当时也没有精力来做自己的事情。
但是,受她的启发和激励,我虽然没能像她一样,成为妈妈里的战斗妈,没能养成早起学习的习惯,但是我养成了孩子睡觉之后,再开始写东西的坏习惯,并且,孩子睡午觉的时候,也是我的个人时间,这时候我可以看书,也可以写东西,但是一旦孩子醒了,需要妈妈陪玩,或者讲故事的话,妈妈还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
从这本书里,可以得出另外一个利用时间的技巧,那就是利用通勤时间,尽量少开车,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时候,就能多看看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