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
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
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
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2015年1月,一首看起来不怎么正经的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刷爆了社交网络。
诗的作者余秀华,是我国湖北省荆门市横店村的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
说她普通,也并不确切。因为她也有“不普通”的一面。在成为一名诗人之前,她一直都是一名残疾人,一名脑瘫患者。
01 缘起
1976年,母亲周金香临盆,因为难产导致缺氧,造成余秀华先天性小脑神经萎缩,自幼残疾。父亲余文海与母亲一起带着小秀华四处求医问药,无果。
后来,父母不知从何方请来一位“神医”。神医断言,是余秀华上辈子做了太多坏事,才导致此生残疾,以此还债。这事在小秀华的心里形成了巨大的阴影,整个童年,她总是不停的责问自己:上辈子为什么我不做一个好人?
因为残疾,余秀华年龄很大了还不会走路,只能借助拐杖。最开始是双拐,人家笑话她走路难看,她就变成了单拐。再后来,单拐也不用了,她就摇摇晃晃地走。
如今,诗歌就变成了她的拐杖,支撑着她摇摇晃晃地,行走在这摇摇晃晃的人间。
因为残疾,余秀华高中没毕业,就赋闲在家。因为残疾,没有一家单位肯用她。她曾去大城市做过一个月的乞丐。她说,她只站着乞讨,而不跪着,因为还没到那一步。如果有天真的到了那一步,她也会下跪。然而乞讨一个月,她就回家了。因为还有家,因为还有父母的爱。
生命的坎坷与艰辛,赋予了她比常人更多、更深的生命体验。这么多的情绪总要有个出口,于是她开始写诗。从2009年开始,一直到2014年,她已经写了2000多首。
它们大多关乎爱情与生命,与学院派的诗歌不同,她的诗都是来自社会底层,句句都是声嘶力竭的呐喊。
02 走红
2014年,《诗刊》的主编刘年,在网络上无意中发现了余秀华的诗。觉得这些诗是从心里写出来的,直接打到了他的心里。于是他联系到作者余秀华,取得授权后,将其刊登在《诗刊》上。
后来,《诗刊》又陆续刊发了几首余秀华的诗。2015年1月,《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引爆了社交网络,被转发超过100万次。
余秀华,一夜成名。
从此,她原本平静的生活变得热闹起来。接受媒体采访、参加颁奖典礼,忙的不亦乐乎。她也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变得可以从容应对记者、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甚至可以机智、幽默、诙谐的调侃。
在众多的采访中,范俭就是其中一位。影片《摇摇晃晃的人间》是范俭团队在余秀华家里跟拍一年多的心血。算是比较全面真实的还原了余秀华以及她的生活。
03 离婚
拍摄前,范俭并没有带着特定的主题和目的。很多问题都是拍摄过程中发现的,比如离婚事件。
余秀华的离婚事件,可以说是贯穿全片的主线之一。
1995年,19岁的余秀华与比他年长十多岁的丈夫尹世平,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用母亲周金香的话说,“他(尹世平)是身体蛮好的人,他不嫌弃我姑娘(残疾),我就愿意”。
可惜的是,夫妻二人感情生活并不和睦。余秀华说:“他看见我写诗,他觉得烦。我看见他坐在那里,我也觉得烦。我们俩互相看不顺眼”。后来尹世平干脆出门打工,一年回来一次。夫妻关系变得形同陌路。
常年的阅读、思考,使得余秀华变成了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她不愿意接受这苟且的婚姻,心中早就有了离婚的念头。可是每次提起,都被丈夫无情驳回,母亲也不同意。
尹世平完全不明白余秀华心中所想,他不明白一个残疾人,“我都不嫌弃你,你还要闹什么离婚”。而母亲则是想尽力维护一个“完整的家”。
而这样的婚姻对余秀华来说,犹如桎梏,牢笼一般。从她很多诗句里也看得出,虽然她是残疾人,虽然他是农村妇女,但她依旧渴望爱情。“一个女人如果得不到爱情,那她总是失败的”。
后来,余秀华成名了,也有钱了。她也担心这时候离婚会背上“有钱就把老公踹了”的骂名。加之母亲周金香罹患癌症,母亲的不同意,也让她心如刀绞。
最后,她还是选择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毅然与尹世平离婚。看到这段时,身边两个女生不停的嘀咕,说余秀华自私任性,老妈都得癌症快死了,还给老妈添堵。我想说的是,我们不是当事人,不好对别人的生活选择做不负责任的评判和指责。
而尹世平之所以同意离婚,是因为余秀华给了他一笔钱。离婚回来的路上,余秀华戏谑地调侃尹世平道:“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啊。你这个老鬼,以前总是不答应离婚,现在给你钱,你就乖乖给我推磨,我操”。
终于摆脱婚姻,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本以为会欢天喜地。没想到余秀华发现,离婚后的生活竟然和离婚前没有任何变化。因为离婚前,她的婚姻就像没有一样,离婚以后还是跟没有一样,她体会不到任何不同。这让她由衷的感到悲哀。“这个婚姻就是特么扯淡”。
04 悲喜
余秀华坦言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尽管已经成名,也有钱了,但“那种来自生命里的幸福感,她依然没有”。
母亲周金香在世时也说过:“我不佩服她成什么名,写什么诗。我只佩服一家人能和和睦睦过日子”、“如果不是残疾,她(余秀华)能做更多的事,而不光是写诗”。
余秀华曾在公开场合说过,残疾带给一个人的影响远不止身体上的伤害那么简单,更多的来自于心灵。
一首诗里,她把自己比喻成一株稗子,在美丽的春天,跻身于饱满的稻子中间,提心吊胆着随时可能被拔除的命运。
导演范俭借影片《摇摇晃晃的人间》,极力渲染了余秀华内心深处的悲观倾向。尤其是影片最后那句“难道还有明天,可惜还有明天”,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余秀华心中对未来生活既充满期盼又满怀绝望的复杂心理。
相比《摇摇晃晃的人间》,我更喜欢《一个女诗人的意外走红》。巧的是,后者也是范俭导演的作品,主角也是余秀华。
那是2015年初就拍摄上映的一部记录片。不同的是,后者通篇传达的,是余秀华内心一种乐观积极的倾向(个人认为,更接近余秀华的真实想法)。
举个例子,《人间》中有段引用余秀华的话:
“我现在感觉很惶恐,
好像不知道命运在把自己往哪个方向推,
推得这么高,
会不会突然掉下来,
就粉身碎骨”
这是余秀华在走红初期不安心情的极好表述。
而《意外走红》里,这段话是这样的:
“我现在感觉很惶恐,
好像不知道命运在把自己往哪个方向推,
推得这么高,
会不会突然掉下来,
就粉身碎骨。
可是就算粉身碎骨,我也不怕。
因为人生的经历都是成长
这段时间以来
我已经变得平静而淡然”
相信大家也看出区别了吧,《人间》里是进行删减了的。而这样的删减,恰恰把一个乐观的心态删成了悲观。很显然,这是范俭导演为了表达他的主题所需而刻意为之的。
而看到这一幕的我,内心是欣慰的。
看完《人间》时,我的心情是比较沉重的,甚至很为余秀华以后的命运感到担忧。但当我看完《意外走红》后,却心情大好,原来她并没某那么脆弱。一切都是导演的表达意图而已,而不是余秀华真的悲观了。
05 平凡
朴树2003年发行第二张个人专辑《生如夏花》,之后便是长达十年的沉寂。2014年,在韩寒的邀请下,他为电影《后会无期》制作片尾曲《平凡之路》。众人惊呼,“十年,朴树回来了!”歌曲中朴树坦言,“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你我众生,也都各自在自己的生活里平凡,终其一生,在浩渺的宇宙长河中不会留下任何印记。也许生命本身就不该追问所谓的意义,也许活着就是最大的意义。
而对于余秀华,我也希望,她能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凡之路。众人从那些诗句里看到的,是她惊人的才华,而我看到的,是她生命的苦痛。
说到这,我跟她母亲周金香的态度是一致的:写不写诗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的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