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小尘
1
人在外地,和女儿沟通的工具是QQ视频,刚和她视频完,忽然发现她的QQ说说更新了,内容是“你的怜悯,我的自作多情。”
有些头晕,如果她长大成年了,我倒很是看得开,不就是一句有点暧昧的话吗?可是她还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
再回想起了她前面的说说,
“十年太短,一辈子好了。”
“爱情是个X”
下面竟然还有二三十个人给她点赞或评论。
之前看到的时候,以为是她号被别人盗用了,现在看来,是她自己写的,此事不容小觑,得引起重视了。
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她,是不是早恋了?或许暗恋谁了?正在经受什么样的痛苦?
可是,看她那没心没肺,大咧咧的女汉子模样,也不象是有什么心事的人啊。
一般来说,早恋的孩子,应该都是那种长相特别出众,发育较早,或是成绩优秀的孩子。
可是她,太普通了,太一般了,几乎没有什么被人暗恋的条件。也没有什么让她成熟的因素。
那她到底为什么发出这一条条的如此深情而又毫不隐蔽的说说。
而且她明明知道,我是可以看得到她的说说的。
我越想越纠结,越想越复杂。
2
我不敢直接去问她,怕伤害她那稚嫩的感情,或者索性以后就屏蔽我,不让我看她的说说,那我心里会更不安的。
我也不方便去问她同学或朋友,可如果真有那事,那不是更让她难堪么?
我思索了N长时间,终于鼓起了勇气,怯怯地问了一句,“你的说说啥意思啊,听不懂呢。”
正在猜想她到底会给我一个怎样石破天惊的回答,或是索性不回答。
没过几秒,她就丢给了我一句,“呵呵,无聊呗。”
我无语,只能“哦”了一句。但心里还是有一万个疑问,敷衍等于最大的遮掩啊。
过了两分钟,她“唰唰唰”地扔过八张图片,图片正在打开中,我心里有些疑惑,这又是啥啊?
图片终于打开了,我仔细地一一看过,终于释然地笑了。
她把同学QQ说说的截图发给我,上面也是各种奇思妙想的莫名其妙的语句。我给大家念念:
“在雨中,我是你的伞。”
“反正思念也不会有声音,在梦里也不怕吵醒你。”
“我不懂得什么是挽留,我只知道在你即将离开我身边时,紧紧抓住你的手。”
“喜你为疾,药石无医。”
“我想用余生为你暖一壶茶,晚风微扬时勿忘回家。”
“天空在哭,雨是它的眼泪。”
.......
3
哎呀我的天,按我女儿他们的说法就是,这都是些什么鬼?
你或许会觉得这些话应该都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说的,那你错了。
这里面有好几个是他们班成绩特棒的同学,有一个是全班第一名的同学。
看完这些说说,女儿又说了一句,“他们都是这样玩。”
我,作为了一个深明大义,开明,有素质的家长,我能说什么呢?
我也只有和她幽了一默。
“呵呵,很有诗意呀。可以写写散文。”
她接道,“瞎编一句还行。”
我应道,“瞎编也行啊。”然后,我忍了半天,还是没忍住,问了一句,
“你们班有没早恋的呀?”
问完以后,我觉得这句还真是问得挺没水平的。如果没有,那我问这个不是显得太谨慎了么。如果有,她肯定也不会和我说啊。
果然,她应付了一句,“呵呵呵,没呢。”
随后我就没话可说了,只能有一搭没一搭地扯别的话题了。
4
综观这个事件,我有了一些感悟。我们不能拿咱们七零后的思维去理解零零后的行为。她们的世界,我们没法看得懂,在教育上,我们还是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控制。
在教育理念上,我很欣赏尹建莉老师,她推崇的是对孩子要给予“自由、爱和尊重”。她写的三本书,我都看过。这里推荐给大家一定要看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先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名我感觉有些俗套了,而且,这本书不仅适合妈妈看,爸爸也应该看的。
书里主张的是一种顺势而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教育。作者认为,“自由的人才可能是自觉的人。”这些理念都对我启发很大,我也确实是按照这种方式去管理孩子的,我不想让孩子在过于严苛的要求中,丧失自我,失去个性。
不过从现在的效果来看,管理有些过于松散,而导致长出了一些荆棘。当然,这也未必太糟糕,还要看后期的情况。
关于书中提到的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现在特别有感触。最近自己爱上了写作,也爱上了阅读,深深感受到自己儿童和少女时期读书太少,没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而对于女儿,她小的时候我一直忙于工作,生意,也就无暇顾及她,陪伴她一起看书的时间太少。所以在这方面,自己做得很是不到位。
我想,等到老二出生了,我一定要好好培养他的阅读习惯,让他成为一个终身与阅读相伴的人。
而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这本书中,作者从读者来信中挑选了98个封最具典型的教育问题,进行了详细回复。涉及到的话题有“叛逆、厌学、早熟、坏朋友、爱与溺爱......”等很多家长面临的令人头疼的问题。
这本书教给我们怎样平待的对待孩子,尊重孩子,让我们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去理解他,包容他,爱他。不要把自己的观点,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和你完全不一样的个体,你需要负责的只是陪伴他,引导他。
5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这段话我很赞同。
孩子幼年的时候,没有独立行动能力,她需要你的关爱和照顾,你要和她一起成长。
可是到了少年期,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你就要慢慢学会放手,让她自律,让她自由,只有真正给了她自由,她才会思考自己该如何行动。
然后,等她成年了,你就要慢慢学会退出,活好自己的人生,对于孩子,你将只是一个观众,而不是导演。
最后,引用书中的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
“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