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有一天闲暇,我和先生儿子都休息,兴奋的不得了,要出去玩一下。远的地方,一定去不了,近的地方去哪里呢?几经琢磨,决定去呼兰湿地公园。
哈哈笑着,说着开车出来,一路驰骋两个小时左右,发现迷路了。这是我们自驾游的保留曲目,就算不迷路也会走到村道上去,在田间的垄沟垄台儿里颠簸。曾经开玩笑不这样经历,不证明我家的车型是越野。
找不到路也没有问题,能一家人走在路上看风景,就是休闲,习惯了这种事情,就不存在相互埋怨,其实一家人,一起丢,也是挺浪漫挺幸福的事情。
已经出来,两小时已过,在目标周围绕,确定找不到了,重新开始规划,进到呼兰区,找一家小店,惊喜的是,摸到的这家店饭菜的口味,非常好,吃的满意。饭后也想到了下一目标:萧红故居。这一次顺利到达,一边参观一边跟儿子显摆自己看到的,萧红作品中关于她故居院子里的故事。
结束参观,回到车上,先生说:看萧红的作品感觉这个院子、园子老大了,怎么今天觉得没有她描述的那么大。接下来我们讨论,再一百多年近二百年的时候,私人家里有这样一个院落和这么多的房产,还不够大吗?按照萧红的描述,那时候她还是一个7、8岁左右的小女孩,她的身高,她的脚,她的步幅,来丈量这个院子,从她的视觉角度感受,还不够大吗?
以上这些是学生做测试,我来监考时候,忽然回忆起来的。之所以有这样的回忆,是无意间看到窗外魁星楼的位置。
当年在小村子里,我家在村中间,好朋友的家在村子最南端。他家里相对比较贫困,孩子多,负担重,闲暇的时间,基本都需要做家务,不能出来玩,每每都是我去她家里,她一边做活,我们一边聊天。那时候感觉好远,去她家一次相当于长途跋涉,要不是友情的支撑,我坚决不会付出精力和体力走那么远的路。实际现在回想也就二里地1000米左右。中学时候因为一次生病,到城里检查,需要做按摩,天天的,为方便住在亲戚家里。从亲戚家到医院的路也是那么长,走一次感觉需要从中午到下午。好像,好像都说不出用什么才能形容那遥远。当时在亲戚家旁边的一条路上,看到承旭门,掩映在树丛中,遥不可及,那檐那瓦,就想像故宫是不是这样子呢?其实现在我的学校就在亲戚家当年的位置附近,每次望向窗外,都能看到那个位置,只是亲戚早在二十几年前离世,家里的儿女也联系不多,这里由当初一片平房变成了有几栋高层的一个住宅小区,物也非人也非了!我上下班要经过承旭门,走我当年遥望的那条路,其实最多2000米(刚刚和同事讨论都没有)然后还要多大约二倍的距离。即使这样,我也经常行走上下班,先生和同事想要我坐车时候,我经常拒绝,想要走一走,运动一下,不觉得有那么长。至于魁星楼,当初要去拜一次魁星,要提前几天计划,然后才成行,好像是纯粹的郊区,城边,要经过荒芜才到达。现在学校旁边小区西门紧邻学校,东门几乎正对魁星楼延伸出来的小路,这条路也就500米。
所以,我总有一种感受,随着年龄增长,身高长,见识长,原来认为遥远的东西,都变近了。尤其城市的健设,原本的树林和空地,现在陆陆续续的高楼林立,参照物多了,距离就近了。甚至因为楼的多和高,感觉天空都似乎在变小和近。所以有些时候会莫名的感觉挤,空间不足,忽一闪念,现代人压力大,是不也有这个原因呢?一闪念而已,没有追究的意向。只是遗憾,因为这份拥挤和压力,走失了很多东西,比如激情,目标,比如友情甚至亲人、亲情………
距离,到底是近了还是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