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这本书断断续续读的有一个月了,不敢说这是本干货满满的书, 但对我有不少启发。 遂将读后的片段灵感记下。
叶圣陶老先生的学识不用质疑, 书里也确实有远见卓识之处。但书里的小说文体确是败笔。 用小说的形式可以降低阅读门槛,使小朋友们不觉得严肃难啃。不过对于一本论说类的书来说,还是破坏了其原有的味道,既没有小说的味道,又没有论证的严谨。
当然了,两位学界泰斗合著的书,自然是有可取之处的。 书中的闪光点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是对文章的欣赏,理解之法。 二是读书触发的功夫。
三是文章的创作与应用。
我们读书常常会遇到读不懂的时候,就比如说 鲁迅的秋夜 “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如果并不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就没法看懂了。通常我们可以将经验分为两种,
一是外在经验,一是内在经验。 外在经验就是指作者看到的外在景象。天空,田野,鱼鸟这些在每个人眼里都无不同。但每个人对其赋予的意义各不相同。 国家动乱、民族衰微,鲁迅眼里的秋是凄凉,是萧瑟。在刘禹锡眼里却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了。
这就是内在经验。情景天涯海角变化不大,但各个作者经历不一,写在笔下也就千变万化了。我们若不了解作者当时心境,文章自然也就难以明了。
第二是文章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一个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一个物。 书中的某一句话和自己的生活相印证就是触发,从生活中感悟到书中的道理也是触发。
读书就是触发的过程,从生活中看出原来没有的东西,从书里联想到自己难以捉摸的命运。 触发也要新鲜才好,一味借用他人的说过的话,对自己也没益处。
第三就是文章的创作与应用。 要想创作必定得先习作。把写文章得基本规则,语法修辞熟练,最后可以文从字顺,有了基本功底,才能谈创作。
习作得功底越深越好,至少该一壁创作,一壁习作。真正得画家,终身都在写生上花功夫,真正得文学家,虽值白头亦手不释卷。
全书虽然字数不少,但让我感悟至深得还是这三点,说白了写文章没什么花花肠子可以用,一字一句全是笔下功夫。把最根本得练好,就如同练武有了一副好筋骨,以后学什么武功也是水到渠成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