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与教练对话的第二次学习。是的,第二次了,我这里才略有“感觉”,真是一回生二回熟啊。。。。。。我跟二有缘,没办法,有点二的我,其实挺契合第二次学习中,我悟到的“慢下来”!喜欢上了这个“静默”,我称之为“休止符号”。
感谢我们F4队长赵队在进入“新模式”练习前,对总舵主提问“还有什么不清楚?”及时作出了我也有所模棱两可的问题!其实也是觉察到了自己又一种“不太好的习惯!是会偷懒,对于模棱两可的问题,不积极主动去“刨根问底”,其实这个挺不好,向赵队学习,以后不清楚还是得问清楚,就算自己觉得“清楚”,如果不确定,还是要去适时“明了一下!”不然容易出状况!
“旧模式”练习,让我自己有点喘不过气来,甚至觉得有点不知所以裁之,在倾其所能的助力过程中,有点使不上劲!案主对我们的助力亦或感觉总差一丢丢,虽然说是感到温暖,感受帮助,会有感恩,其实我们这些助力者发力的方式也未必是案主的真实要的那个“点“,而我自己会发现讲着讲着,有点语无伦次或者有点苍白的表述,带着专家模式,经验主义,更有时会自以为是,把自己的观点思想去给到案主,让案主会有“压迫感”甚至“不舒服感”“不接受感”等等不同的情绪形成。
打开“新模式”的联系,真喜欢上了。就那么简单的:1、开放式问题,2、一次只问一个问题,3、交叉发文,4、问题清晰、简短、不解释,5、静默和慢下来(改变就发生了)。自我觉察,有时喋喋不休,有点罗里吧嗦,时间掌控会失衡,喜欢讲“故事”(确是案例也多),“女唐僧”。。。。。,这些都是慢慢地“踩刹车”同时学会去好好聆听!引用今天Check out中一句话“认真聆听,好好提问”。在练习中,我也有了新的觉察,不是为了这样交叉发问,我就要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去想我问什么?而是在每个提问的时候,仔细聆听,自然会有新的我要去问的问题浮出水面。同时,我们的发问,既然为交叉,其实也是提问者一起的一次合作配合,在问题的本身上,如何去深挖层层剖析,让案主也是可以通过有层次,有设计的问题,一步步去解答的同时,寻找发现“出路”!
课1的学习是在课2结束后,我又回放了。。。。。。当时佩服赵队这飘飘洒洒的14个“看见现状”,而当时的我,总舵主说5分钟写起来,我发呆就发了快3分钟之多,一直想不明白当下的现状是啥!就像瓶盖子打不开,“我滴脑壳痛”!荣格的那句话“除非你能够把无意识的模式意识化,否则这些无意识的模式一直会在暗处左右你,直到有一天,你会说这就是命”再次去认识,确是,顿悟了。“这就是命”我似乎真的在脑子里有过盘旋,也有过不自信的假设!真正的成长和改变,就是"看见自己,看见自己的模式”!
坚持慢慢去觉察,实属不易,也要努力去修,找到适合自己的——要预习,要回放,还要有复习,小宝仔细听、认真学,努力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