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像,那双掀起酣睡被角的温柔手,也似,亮而不炫的柔光,静穆、沉闷与单调都将过去,万物萌动,尖尖的嫩绿开始弥漫垄断的土褐色。
这个季节,工作总是让人提不起精神,没有了往日的热情,更谈不上激情,倦怠着,懒散着。
偶尔一天,突发奇想,转换空间,转换生活方式,让自己新鲜起来,于是乎,打点行囊,告假离开。每每想到要出门,心情总是很豁然,仿佛走路也带着歌声,一串悠扬。
没有直飞的航班,选择广州转机,从远远的北方一下子来到远远的南方,温度与湿度的差异,让人体感觉突变。阳光热热的、萌萌的、闷闷的,很不明朗,完全没有了北方的豪爽之气。
路途永远是奔波,能够全身心的放松下来,那才是心灵的驿站。
桂 林
桂林是个不大的城市,十多年前来过,至今一直充满着眷恋与向往。这种眷恋与向往越酵越浓烈。很久了,想一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渔火总让人心境松弛。
早点,随意找一个居民小区,马路边,桂树下,一张强撑着的小木桌、一个被我压的吱吱呀呀的小板凳、一碗稀饭、一碟小菜,伴着老板的招呼声、算账声,欣赏着老神仙们的悠柔太极,消遣上十多分钟,满满地感受桂林清晨的市井生活。
午餐,在桂林的正阳步行街上,随意找一个吧,坐街面阴凉的桌子,秤一些时令水果,点一些桂林小菜,米粉、小笋、江虾是一定要吃的,当然,少不了再来点桂林三花酒水,与老公对饮,那才是更加的闲情惬意。
晚饭,信步在漓江边,欣赏着桂林的湖、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梦幻的灯火,打点野食,走走吃吃,也是一种悠然的享受。
桂林的山,看似连绵不断,却山山独立,公路在山间平坦的穿梭,完全没有起伏。人们总是给这里的山更多的寓意与传说,让这些灵秀的山水鲜活起来,它们也的确是鬼斧神工之尤物,让人们的想象更加厚重与变幻。
桂林的山,大多直上直下陡峭有加、但山顶大多圆圆的,郁郁葱葱,相隔有度的散落在桂林这片土地上。它完全不象庞大的铁壳帝国似的山系,而更象是一个部落里分散的众多家庭,相互有丝缕的联系,却又相隔而望。
桂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让众多的游客流连,是一种闲适,是一种隽美,更是对流连者目光的吸摄,水面上山的轮廓,象一曲曲悠扬的乐章,高不尖锐,低不沉闷。
远望漓江水,平缓展卷,流畅自如;近观也有暗流攒动,只可惜我们来之前下了几场暴雨,大大的搅混了清澈的漓江水,不然,可以看到低浅处的江底。
来到桂林,最应该欣赏的便是溶洞了,溶洞里的石柱、石笋、石幔……,都基本相同,只是洞体的规模与人文附加有些差别,我去过七星岩、芦笛岩、冠岩、银子岩……,而最喜欢的还是银子岩,溶洞里面很壮观与恢宏,大而不显空洞,目光与地面垂直,才可仰视洞顶,从顶处垂下来的石柱,柱龄老、中、幼相携而生,笔直如瀑布,洁白如冰雕,下面滴水成潭,倒影如镜,让人悦目的溶柱与溶幔在琉璃色灯光的投射下,简直就像一个巨大的色彩斑驳的奇异舞台。
阳 朔
阳朔是一个比桂林还小的县城,但这里有着更加灵秀的山山水水,开始没有打算在这里停留,听了建议,便在小小的阳朔住了三天。
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所喜爱的并不是高精尖的现代都市,更不是人头攒动的繁华,那样的世界不属于我,在那里,我会有一种压抑与窒息的感觉,有一种被幢幢高楼夹成照片的错觉,极欲逃离。
阳朔,正是我所喜爱的驿站,慢慢的,悠悠的,举目为山,低首为水,印象刘三姐的壮观与瑰丽,冲撞着人们的眼球,充分诠释了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阳朔的西街又穿插着超现代的气息,远离而不落伍,自然而不木讷。
我有意选择了一个有阳台的酒店,在阳台的伞下,欣赏着四周翠绿的山峰曲线,喝着清茶,品着正熟的金桔,完全没有漂泊在外的感觉,而此时已经忘却了所有的工作、世俗,与自然深度的交融。
人,本来就是自然的,所有的物欲,让人浮躁而不沉静,占有、占有、再占有,死磕着这样的一个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也许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买不起豪车,也买不起豪宅,但我喜欢让心放松、欢愉与酣然的感觉。
越是自然的美,越能够寻到最古老的痕迹。在阳朔,我们去踏足少人观光的渔村与古镇,它们没有亮丽的包装,没有时尚的修饰,也没有熙熙攘攘的叫卖,甚至没有门票。只有古老斑驳的墙椽,光线很差的老宅,长满青苔的粗壮古树。那生动的木制窗刻,那雕刻精美的椽头,现在已经很罕见了。
草木从古屋的墙缝里茁壮成长,让古老也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头猪在街上晃晃的踱着步,两只鸡相互打斗着,水牛闲散的泡在水里,只露出半个头来,漂亮的牛角像插在水面上。
我们逛进农户的果园,认识了枇杷、夏橙、金桔、沙田柚,品尝了甘甜的金桔,微酸的枇杷,暴酸的夏橙,无奈沙田柚还小,才有指甲那么大,绿绿的,不能想出它成熟后诱人的甘甜、硕大与金黄。
遇龙河的竹筏漂流是必须要体验的,不只是水上的嬉戏,更是为了如画的风景,拿起相机随意拍拍,不需要前后左右的找角度,怎么拍,怎么美,因为,你不论何时何地,都在一幅立体画中游走。
在赏月路上走走,体验几分钟之内,弦月变成半月再成弦月;在大榕树旁,惊叹独木成林的气势;路旁的农田里,摘一摘新鲜的草莓;农家饭店里,品一品桂花酒的醇香,醉了,醉了……
杭 州
西湖,在我上小学时,妈妈去杭州出差,于是知悉了西湖是个美丽的地方,一直心仪,一直向往。它在我脑海中早已烙印,但只是一些图片与传说的堆砌,那么支离破碎,直至我真正站在了那里,才把它们有序的穿连在了一起,真实可见。
那天清晨,六点钟走在西湖边,一个人,雾气还没有散尽,笼罩着湖面和湖边的一切,人很少很稀,浮萍上大颗大颗的露珠还没有颤落,圆滚滚的,晶莹剔透。西湖静静的,白堤静静的,断桥静静的,路边的一切都静静的。
经过白堤的断桥,想象许仙与白娘子;再跨过季节,想象冬日的残雪。感觉很突兀,很难很难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也许白堤过于现代,黝黑的柏油路洁净如新,抹杀了人们美好想象。
湖边的香樟树与桂树显得粗壮挺拔,还留有一些古老的痕迹,挣扎着与现代的气息抗衡。
我一直沿着湖边的北山路走,经过白堤的断桥,经过苏堤春晓,走到杨公堤的一端。白居易、苏东坡、杨孟瑛为西湖这个不大的水域提供了更多想象的平台,造福了永久的杭州,世世代代的杭州人。
如果说喜爱,我真的不喜爱杭州,我的心与之不融,与柏油路相比,我更加的喜爱被踩的油亮的青石板堤路,现代的它,新鲜的让我生疏,难把它与各种故事勾连,脑海里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大大的抵毁了美好的想象,儿时的美好期盼就这样淡掉了、消掉了,它很完美,但的确不是我的菜。
到了杨公堤,止进而折回,湖边的人已经密密麻麻了,更似一个集贸市场,人们拍、拍、拍的,不知拍的人多,还是拍的景多,也许,人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吧。
俗语讲:选日子不如撞日子,去灵隐寺的那天,正好是释迦牟尼的生日,寺里在做法事,很是隆重,我也许愿——愿佛祖保佑全家平安健康。
杭州,最让我震撼的是从浙江大学毕业的中科院的院士,太多太神了,灵秀的浙江人真是聪慧的不得了、不得了的,折服!!折服啊!!
如果说推荐,我真心推荐两个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与中国茶叶博物馆,很值得一观;
岳庙也值得受受教育;六和塔观钱塘江,茅以升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有时间还是要去看一看。
环境,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情变的不同,我很难做到淡定、淡定、再淡定,所以,只能去找一个让心安逸的环境。
每个人性格不同,爱好也不同,事业的成就,可以激发有的人如火的热情;环环相扣的紧迫感,可以使人享受挖掘潜能极致的快感;财富的激增,可以使人有数字增长的愉悦感。
而我,只是一只小小的蝼蚁,总是喜欢寻觅古老的印迹,自然舒缓,想过一种慵懒闲适的生活与心的宁静,因此,我喜欢桂林,喜爱阳朔,让心融于自然,感受它的呼吸与脉搏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