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真的无话可说了吗?

父母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放下藏在心中的教育孩子的目标,才能与孩子进行轻松愉快的交流,在交流中逐步了解孩子的想法,找到和孩子的共通之处,也就是所谓的“共同语言”产生真正的共情。有了和孩子的共情,做到心灵的共通,对孩子的“教育”才会达到润物细无声,孩子才会跟你有话说。

                   

孩子从出生到慢慢长大,会经历很多生理上心理上的变化。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父母最珍贵的礼物,小时候恨不得一秒钟也不能离开妈妈,长大后却老想挣脱父母的束缚,飞向更广阔的蓝天。

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跟父母的沟通交流更是难上加难。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越大越跟父母疏远,小的时候多好,什么话都跟我说,现在可好,回家啪的门一关,把自己反锁在屋内。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孩子和父母却好似来自不同的星球。

不管怎样,就是和你们大人没话说。”孩子长大了,却与父母渐行渐远了,难道父母与孩子真的没话说了吗?

朋友敏说她的儿子也曾经在读初中的时候,与她经常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整天唇枪舌战。因为他的儿子从小逆向思维,又喜欢与人辩论,她俩几乎天天发生争执。她说永远记得那个黄昏,她在厨房炒菜,儿子站在厨房门口跟她讨论理发的事,刚开始还挺好的,说着说着两人开始声音一个比一个大。

正大声吵着,儿子忽然沉默了下来。而后,一个跨步走到她跟前,看着她的眼睛说:你更年期我青春期,以后咱俩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而后去了自己的房间,留她一个人竟然瞬间无措起来。

看看窗外,暮色即将来临,想想儿子小时候,把他从幼儿园接回来,她做饭,儿子就会在她身边玩玩具,让他去客厅玩也不去,可是现在,个头比她还要高的儿子,竟然和她变得水火不容起来。一时无心炒菜,竟然有种悲从心来的感觉。

教育专家指出,在和孩子缺乏有效的语言沟通的背后,其实是父母无法探知孩子内心世界的苦恼。

父母平时忙于自己的工作,教育孩子只是看到的表面现象,说孩子是张口就来,根本就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当然不愿意听了。

                     

孩子慢慢长大,从和父母的亲密无间到越来越无话可说,为什么最亲的人之间却找不到共同语言了呢?有四个最重要的原因导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逐渐疏远。

一.父母经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尊重孩子和孩子的想法。

做父母的常常觉得他们所做的一切全部都是为了孩子好,安排孩子的全部,小时候孩子弱小还能接受父母的安排。孩子渐渐长大了以后,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而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做法常常以小孩子不懂事为由,不尊重孩子以及孩子的想法。有时甚至轻视或者斥责孩子,这样就会伤害到孩子。让孩子保留和隐藏了自己的想法,不想再与父母说。

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是大人了。自己可以处理自己的事情了,而不是什么事都依赖父母。希望自己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思想,不想让父母每时每刻都管着自己。

有些事,特别是困难,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让孩子学会处理事情,从而学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没什么不好。一旦孩子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他们一定会向疼爱的父母求助,这是父母说孩子一定会听的。

二.父母平时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的其他需求。

父母总以为孩子只要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将来以后能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他们的愿望就达成了。而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与情感需要,往往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时间久了,情感就会日渐淡薄,裂痕就会愈来愈深。

其实,很多孩子还不能真正理解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他们认为,父母就只知道分数,除了考试分数,他们眼里什么也没有。殊不知,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理解与关爱,呵护与赞同。如果在父母这儿得不到,极易在外面寻找,和要好的同学朋友倾诉心中的不快也没有什么,就怕结交一些不良的朋友,做出出格的事后悔就来不及了。

三.父母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力,多接触孩子喜欢的东西。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孩子一般喜欢追求时尚流行的东西,以及热衷于追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如果父母对于孩子喜欢的东西一窍不通,一点不知,怎么能和孩子顺畅的交往呢?

四、平时喜欢唠叨孩子,一点小事,没完没了,让孩子极度反感。

这边孩子好不容易熬个周天,玩一会英雄联盟,那边父母(特别是妈妈)唠叨不停。孩子不是甩门而去,就是气呼呼的回自己的小窝不再搭理你。

父母不知道自己怎样做孩子才能喜欢,却每天只管不停的唠叨孩子。

青春期孩子的一般耐心较弱,父母越唠叨他们越是对着干。要想孩子听进去,父母就要避免长篇大论,语言就要少而精。孩子犯了错误,结合实际情况,简单明了的给孩子说明,孩子其实比谁都懂。

作为父母,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最重要,孩子有了想不开的事,要鼓励孩子说给自己听,帮他分析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彼此相互信任和尊重,才能真正打开孩子的心扉。

                     

父母的话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如果父母跟孩子有话说,有共同语言可聊,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的有益的。

什么是共同语言呢?指相同的思想、人生、和生活情趣等。

所谓共同语言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意思:

第一、指双方的知识层面应该一致,而不会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第二、指双方在某一些问题上会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至少一方的爱好和兴趣对对另一方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也产生同样的兴趣和爱好。

第三、指双方在对外时,在一些问题上会取得出奇的一致性,有时这种一致性会令你都吃惊不已。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

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如果父母一开口,孩子就想捂耳朵,父母怎么对孩子实施教育呢?

如何消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做到畅通无阻的沟通,有共同的话题呢?

一、父母要尊重自己的孩子,给孩子留出自己的活动空间,同时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二、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而不是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管不问。

三、日常生活中,养成主动和孩子聊天的习惯,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最好是像朋友一样的关系。

四、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多说心里话。

这样不仅孩子跟父母交流增多,还会在共同的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心声,找到彼此间的共同语言,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成功的家教源于父母与孩子间相处的种种,而跟孩子时时处处有话说则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

如果父母能够使得孩子成功地把自信和自尊一直保持到青春期,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无疑就拥有了较多的共同语言。

                   

跟孩子沟通不顺畅,找不到共同语言,还有一个最大的障碍是父母不能跟孩子一起成长,不能真正俯下身子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希望孩子改变时,不停的变换教育的方法,一脸的焦躁与不耐烦,反而拉开了和孩子的心理距离。

曾经读过一本书叫《下乡育儿》,讲述的是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天天。孩子连续换了几个小学都无法适应,结果辍学在家一年,最后变得连睡觉都害怕,因为总是噩梦连连,一家人晨昏颠倒,以至于很久都没见过太阳。

书的作者冯丽丽因女儿天天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在朋友乔老师的建议下,带孩子下乡,在农村生活了4年。通过在乡下亲近自然、种地养鸡、做菜烧饭的生活,孩子慢慢疏通了心理郁结,回归到了自然、健康的成长状态,并学会了承担责任和勇敢面对世界。

有很多孩子父母感慨自己生活中怎么遇不见乔老师这样的好人,有人设想假如天天的父母没有遇见乔老师,孩子的状态孩子还能否好转……《读库》的张立宪表示:“天天的父母有幸遇到乔老师,是因为他们有幸没有像许多其他成年人那样自以为是、故步自封,他们能听得进去别人的话,能认真地检讨自己,有不依常规付诸行动的勇气。”

试想,如果孩子出了问题,不想上学,有哪个父母有勇气不让孩子上学,让孩子每天生活的像个农妇一样,天天洗衣、做饭、放羊、养鸡鸭鹅,不读书,不写字,不上课。父母双方放弃了普通人眼中活的最好的方式,在赚够了仅供日常所需的费用之后,将剩余的精力用来陪伴孩子的成长。

“下乡”意味着“父母的自我更新和成长”。乔老师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写道:“天天的父母愿意放下自我,以开放,谦虚的心态学习‘爱’孩子。所以他们遇到‘乔老师’,也没有错过‘乔老师’。

“同时期,还有一个小男孩和天天情况类似,但男孩的妈妈愿意付十分高的工资给教师去改变她的孩子,但不愿放下自己一分,让自己有一分的更新和自我成长。她遇到‘乔老师’,但错过‘乔老师’,所以那个男孩,他的成长失败了。

孩子在成长中遇到了问题,父母要勇于接受现实,敢于突破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而不是把孩子推给别人。再多的钱,换不来真心的陪伴与倾心的交谈。

                   

父母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放下藏在心中的教育孩子的目标,才能与孩子进行轻松愉快的交流,在交流中逐步了解孩子的想法,找到和孩子的共通之处,也就是所谓的“共同语言”产生真正的共情。有了和孩子的共情,做到心灵的共通,对孩子的“教育”才会达到润物细无声。

每个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不同,这取决于他们的性格特征。但是父母要学会利用自己和孩子潜在的相同点,只要用心,一定能找到属于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

曾经有一个妈妈,和丈夫带着小儿子在外地做生意,把大儿子放在家里让爷爷奶奶照看。他们只在逢年过节才会匆匆忙忙的回来几天,又匆匆忙忙的回去打理生意,跟孩子的沟通交流就是打电话。

以前孩子小,现在孩子读高中了,她感觉孩子离她越来越远了,根本就不想接听她的电话。我让她给我模拟跟孩子是如何打电话的,才发现她每次打电话第一句话就是问考试了吗?在班里第几名?你说孩子烦不烦?

家庭生活中,父母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就要熟知孩子生活的细节。

抽出时间多与孩子在生活中互动,比如周末带他(她)看一场喜欢看的电影,或者与孩子一起阅读一本书,或者去周边骑行,在运动的同时欣赏了大自然的景色,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还愁找不到和孩子的共同话题吗?

闲聊是最放松的,只有处在真正放松的状态下,孩子才会在父母面打开他自己,有了话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育无处不在。

把与孩子的交流,变成与孩子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的讨论、表达,孩子就容易把父母当成朋友,与父母们无话不谈。这样还会愁和孩子无话可说了吗!

做求知欲强,对世界永远保持新鲜感的父母吧!让孩子为有我们这样的父母而骄傲吧!

图片源网,如有侵权,望告知,立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802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109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683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58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5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0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0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50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6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56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2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3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98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0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39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