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明早还要做核酸吗?”
这是我四岁女儿问我的话,我说明早不用做核酸了,她接着又问,那过两天做吗?过两天也不做了。
4月3日,疫情防控的紧急通告刷爆了整个朋友圈。很不幸,疫情终究也选中了我们这个高原上的小城市。“拉面人”,“回族”,“城东区”这些词被推上了热搜。
以往出现疫情,新增人员也都是两三个,而这次一开始就是五个,其中两个还是孩子。疫情传播的速度让这个城市猝不及防,很快,新增人数多达一天十几个。
4月14日,东区开始实行静态管理,全员开始做核酸。疫情的肆虐,让原本喧闹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大街上不再是车水马龙,而更多的是警车的巡逻。
早上做完核酸带着女儿回家时,一辆救护车驶过,女儿问我“妈妈,今天的救护车声音怎么这么大呀?”是啊,没有以往喧闹的声音,连救护车的鸣笛声都变得更加的刺耳了。各个小区,校园操场都成了核酸采样点;脚下都是“一米线”。
以前去做核酸,我担心女儿不张嘴,就告诉她医生是给她检查牙齿。有次,她从我妈家回来后她就知道了“做核酸”,还说不戴口罩病毒会跑鼻子,嘴巴里,会生病。女儿四岁,三年疫情。孩子们的童年时光里伴随的都是“核酸”“口罩”“消毒”等这些词语。
4月25日,新增了最后两名感染者,感染人数到124后终于停止了。这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曙光。17天的静态管理,12轮的核酸采样,800个包子的温暖,各个州县的物资,青海大学的大白化身“可爱多”,“逆行”的出租车司机,奋战在一线的所有抗疫人员让这个高原城市变得更加温暖。
4月29日的夜晚,大雨清洗了整个城市,雨水带走了疫情,留下了感恩和激动。
“妈妈,明早还做核酸吗?那过两天还做核酸吗?”不做了,明早不做核酸,过两天也不做核酸。希望以后的日子不会再有“做核酸”这种起床的闹铃;用劳动和知识为国家做贡献。朋友圈里依旧是各种的美食,游玩,而不是霸屏的紧急通告…
疫情只是路过,生活还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