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这本书是:《曾国藩家书》。通过这本书你可以全面了解一个资质平庸、出身农门的曾国藩,如何一步步成为“千古第一完人”,我们可以从曾国藩身上学到什么?
01
提到曾国藩,你可能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我们来一起重温一下。曾国藩小时候读书非常勤奋,但天资并不聪颖,学东西很慢。有天小偷去他家偷东西,正好曾国藩在背一篇文章。于是小偷躲在房梁上,想着等曾国藩背完书睡觉后再去偷。不料曾国藩背了好几个时辰,到了深更半夜还是没背下来。躲在房梁上的小偷实在等不下去了,干脆跳下来,冲曾国藩大怒道:“像你这种笨人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一字不落地背诵了一遍,扬长而去!
当然,这个故事是否真实,有待于考证。但曾国藩与同龄人,比如他的同僚张之洞、胡林翼,甚至他的学生李鸿章相比,资质确实平庸。他先后考了七次,到了21岁才以倒数第二的成绩考中秀才,23岁中举,27岁殿试,位列三甲42名。而张之洞13岁就中了秀才,15岁就中了举人。
曾国藩也没什么显赫的家世,他出生于湖南双峰一个小地主家,他的父亲曾麟书43岁时才考取一个秀才。有兄弟5人,他排行老大,另有一个姐姐和三个妹妹。对曾国藩影响最大的可能是他的祖父曾玉屏,不过也只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农民。
02
那么曾国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他能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呢?了解一个人,尤其是一位古人,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读他的文字。但曾国藩留下来的文稿多大千余万,全部读完难度很大。最好的方式就是读其中的精华,其精华正是《曾国藩家书》。
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著名作家唐浩明认为这本家书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者治学的经验之谈,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读懂这本家书,胜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
既然这本书的名字叫《曾国藩家书》,自然而然他的作者就是曾国藩。我再给你简单的介绍一下曾国藩,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好,介绍完这本书和作者的基本情况后,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
本书主要讲述了三个重要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重点:一个人如何修身?
第二个重点:一个人如何齐家?
第三个重点:一个人如何为人处事?
03 第一个重点内容:一个人如何修身?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出自儒家经典《大学》第一章经文,内容说的是上至天子下到平民百姓一切都是以修身为做人的根本,曾国藩在这一点上绝对是你我的榜样。他曾有句最经典的名言“不为圣贤,即为禽兽”。那么一个人究竟如何修身呢?
从曾国藩在写给弟弟妹妹的家书里,你可以看到大致的方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做人要恒而专
曾国藩有一个弟弟曾国荃,比他小十四岁。性格与曾国藩刚好相反,非常急躁,缺乏耐心。一次,曾国荃写信给哥哥,提到“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对一件事不感兴趣,则持续不了多久。曾国藩读了这份信之后立马就回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明确表明了反对态度,并且谈到修身的一个重要方法:做人要恪守一个“恒”字。
曾国藩认为但凡做一件事,就必须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件事情上,而且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并且以他个人为例,反省自己曾有的缺点。比如在翰林院的时候,一下子做诗写文,一下子又去读其他杂书,导致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除了有恒,还需要专。是什么是专呢?你可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这可以看成专。还有所谓的“工匠精神”,也是一种专。曾国藩在读书上一个方法,读书不二。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读完一本书,绝不看第二本书。这也就是一种专。只有专,才能精通一门学问,练就一套本领。
再举个例子,在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里,会看到指导子女练字的文字。曾国藩在书法的练习上就非常恒而专。他曾给自己制定了十二条规定,其中有一条关于书法的。具体为“作字,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做自己功课。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积愈南清”。意思是说吃完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而且所有的写字的机会,比如给他人写信,都可以当做练习书法的机会。凡是今天的事情,就不留在明天去做,因为事情越积越多,就越难处理。
第二条:做人要戒懒戒傲
在曾国藩的家书里,还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也是修身的方法。即做人要做人要戒傲戒懒。曾国藩认为庸人以惰字致败,才人以傲字致败。
俗话说的话,勤能补拙。对于你我普通人来说,如果想要笨鸟先飞,就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勤奋,才能追上那些聪明的人,甚至超越他们。曾国藩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开头我们曾提到他的资质很平凡,先后考了七次才成为秀才。但曾国藩读书学习非常勤奋,挑灯夜读是经常的事。尤其是入了清朝的高等学府翰林院后,发现自己与同学的差距非常大,于是更加发奋读书。
在前面,提到了十二条规定,其中有三条就是为了克服懒惰的。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条:“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意思很简单,天一亮就要起床,不睡懒觉。
第二条,读史。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这个也很好理解,每天读上十页史书。
第三条,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这一条其实与上面一条想承接,意思是说每天读书,都要写读书笔记。
不过,对于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身上往往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骄傲。当然,普通人身上也存在。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就是一个典型,经常在打了几场胜战过后,变得自大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在攻打南京时,曾国荃因为急功近利,再加上安庆之战大胜天平军,变得非常骄傲。尽管曾国藩多次提醒他与其他军队协同作战,但曾国荃不听劝,差点被李秀成带回来的援军干掉。
总而言之,做人既要戒懒,也要戒傲。不够真正能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炼。
第三条:做人要不忮不求
所谓忮,指得是嫉妒的意思,所谓求,指得是过度的追求,也就是贪心。这是曾国藩在写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里提到的观点,也是他修身的自我要求。做人要不不忮不求,不能有嫉妒之心,也不能太贪心。
有一些人自己没有多大本领,也不努力。但看到身边的人有所成就,或者比自己优秀,便到处说别人的坏话,甚至希望别人出事。这就是一种嫉妒。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有一个非人物嫉妒心极强,这个人就是马夫人。她曾因为得不到自己梦想的新衣,便在除夕之夜偷偷将邻家姑娘的新衣撕剪成碎片。另外,有一些人不。原因很简单,没有得到想得到,得到了还想得到更多的。
做人不能有嫉妒之心,也不能有贪念之欲。如果一个人心中有贪念,那么他什么事情都可能不顺利。因为他总是满足自己所得到的东西,拼命追逐名利,结果是患得患失。其实曾国藩在进入翰林院之前,贪念之心是非常强的。也比较好理解,在他那个年代,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对于生于偏僻山村的曾国藩而言,自然不能免俗。但后来曾国藩在三十岁那年,意识到这个观念的狭隘。写下了“不为圣贤,即为禽兽”的誓词。正是这个改变,帮助他成就了一番事业。
从后来的史料来看,曾国藩一生确实对于钱财不是非常看重。死后也仅仅留有一万多两银子,刚够后人为他办葬礼,并且在遗言里明确表示拒收亲朋好友的礼金。他的儿子曾纪鸿在曾国藩离世后也是没有占到曾国藩的一点便宜,就连家里人病了都拿不出什么钱来。最终还是靠左宗棠帮忙才渡过难关。
做人要不忮不求,不要有嫉妒心,也不能有贪念之心,这是修身的最后一条。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
最后,让我们来分享一些曾国藩的至理名言: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知足天地宽。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广其识则天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