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以切实地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丹尼斯·韦特利(Denis Waitley),《成功心理学》
作者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1.差点儿因“书名”错过的书籍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本差点因书名而被我错过的书。
当然,就其内容而言,取这个书名也名副其实,这是一本以成功为主题的心理学教材。所以,取名《成功心理学》是贴合主题的,甚至可以说是很实在很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饰(美饰)。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教材类书籍一贯的作风了。
只是,就当下的情况而言,这是个容易被误读的存在。简单的说,和书的关系,甚至和书名关系都不大,而是因为个人的因素,偏见也好,认知也罢,又或者是市场上关于所谓“成功学”、“心理学”类的书籍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大家都开始免疫了,甚至反感的地步。
究其原因,也很好理解。近几年所谓的“励志”、“成功学”、“鸡汤文”,这类的作品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为我们编织了一场大梦,甚至给人以太高的期待,而结果却并不理想。
这也就是说,这类书籍,从某种意义上讲,欺骗了我们,辜负了我们的信任,同时也给我们的憧憬“泼了冷水”。我想没有人会喜欢被欺骗的感觉,那种被戏耍、玩弄,交“智商税”,以及浪费诸多时间,关键是还与自己的愿景背道而驰,甚至陷入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的局面。
这样一来,说不难受是假的,但是仔细一想,但凡理智一些,也不至于如此。也就是说,这样的结果,造成这样局面的,也不能全怪别人,要怪只能怪自己傻呗。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这样,怀着同样感受的人有多少?但从人们反对“鸡汤”、“成功学”这类书籍的态度可见一斑。
可能当初有多信任,有多热衷,有多期待,之后便有多少仇视、失望,乃至于愤怒。无他,终归和这些书籍多少是相关的。
所以,“成功学”在“热”了一段时间后,便“冷”了下来。从“结果论”的角度而言,大可以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但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好,或者说“事后诸葛亮”也罢,这些毫无意义。
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增长经验,以及明白一些什么,收获点什么。
可惜的是,好像大部分人都被仇恨给蒙蔽了,忘了反思、总结、吸取教训、分析原因等等,故而只剩下失望、仇恨、沮丧,以及诸多负面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久久挥之不去,更可怕的是,大家都回不去了,后悔晚矣。
凡事都有代价,犯下了错误的行为,轻信了他人,最后承担后果的人只能也只会是自己。无可逃避。
当然,这些还不算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希望破灭了。
于是,那些我们真正想要的,我们的真实愿景,我们的自信、积极、信任等等,它们变得很难再重塑起来了。
说到底,还是我们太急于求成了,太过于渴望,太急切,也是太冲动、太自以为是了,也可能是对方编织的梦,说服力,思维能力,以及给我们“画的饼”太过于诱惑和令人信服。但是,相比这些而言,更重要的是当下以及未来,不是吗?
有句话说,“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经此事后,很多人对于“成功”、“心理学”等诸如此类的作品就多少带有这种心理,或者说偏见。这也是能够理解的。
只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损失的可能要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除却已然造成的损失,我们将还可能与真正的成功失之交臂。
究其原因,我们由最初的信任,到后来的怀疑,再到极端的自我怀疑,甚至彻底的否定,如此一直逃避着,这不仅是“自我设限”,更使得我们永远难以正视自己的缺陷,也更加使我们距离真正的成功越加遥远啊。
但是话又说回来,谁又真的会甘心失败呢?谁又真的不希望自己成功呢?
诚如那句“比失败更可怕的是我本可以。”
我想,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是的,我本可以,但关键是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本可以呢?又该如何确定自己是可以的?为什么呢?
我想,这也是大家在接触过“成功学”之后,极容易产生的疑问吧。或者说不放心,是吗?毕竟,前车之鉴,若是再重蹈覆辙,一个错误犯两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很多次,这就太愚蠢了。
是的,我理解,但同样,我还是会说,每个人都可以切实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这也正是《成功心理学》这本书想要告诉读者的。另外,我也相信,读者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会有所改观的。就像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切实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这句话是一样的。我还相信读者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会认可我所说的。
2.成功该如何定义?成功的定义
在正式介绍《成功心理学》之前,可能会有很多对此表示疑惑:为什么我会说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做到成功呢?
难道这本书真有什么“魔力”?
不,真正的关键还在于我们自身。
“解铃还须系铃人”。
过往,我们为什么会相信那些“鸡汤”、“成功学”,以及诸如此类的励志、能量等书籍的内容呢?
说到底,是我们太想获得成功了,以至于迷了心智,变得不能理性思考问题了么?还是说对方举的例子也好,思维逻辑也罢,都那么的令人信服?又或者说,可能只是我们个人的原因,我们在实践的时候没有完全按照对方所说的,所以,这并不能怪他们,他们是对的?
当然,并不排除以上我所说的这些可能导致我们失败的因素,但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以上这些因素。
究其原因,无论是例子也好,或者是他们所说的成功也罢,又或者是对方说服他人的高明技巧,这些都算不上是真正的原因。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以上我说的这些内容,好像从未言及成功究竟是什么,更多的不过是我们参与其中,不断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丰满这个所谓的“成功”,并在此基础上我们相信了。但这个相信是相信他们吗?不完全是,可能这其中还包括“自我说服”。
也就是说,我们都觉得自己懂了,我们都认为自己是知道什么是成功的,同样的,我们还认为对方所提及的“成功”就是我们想要的。
实际上,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成功吗?成功又该如何定义呢?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会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的原因。
因为,我知道很多人可能都和我一样,自命不凡,且自作聪明,还特别的擅长“自欺欺人”,以至于我们身在其中,当局者迷而不自知。
说白了,从始至终,我们的错误就在于我们那是“在别人的蓝图上寻找自己的方向”。而这,也是从根本上让我们距离成功愈来愈远。
我们当然可以借助别人成功的方法,借用相同的工具,以及借用他们的思维等等,这些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但是成功却好像只亲睐于他们,而从未光顾我们。
说到底,这是人们研究成功的方式错了,打开成功的方式错了,也是从根本上发生了错误。
说到这,我们不妨想想看,那些案例也好,或者说“成功学”也好,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怎么来的呢?以结果为导向,以结果论为基础,对吗?
这样分析出来的结论,以及总结的人,从逻辑上讲真的“站得住脚”吗?
司法原则讲的是“无罪推定”,是要讲证据的,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推定和“有罪推定”是何其的相似啊。
所以,问题的源头还在于问题本身,以及其根本。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成功”是什么,而应该正视这个问题本身,正视自己的思想。
我们都应该知道“客观规律不因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个道理吧。客观事实,同样如此。
所以,我们在探讨“成功”之前,怎么能不清楚“成功”的定义呢?
要知道,若所用的名词其意义不定,则无谈话的可能,无语言文字的可能,当然也无逻辑的可能。
那么,什么是成功呢?
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定义,这很好理解,但是我们也往往容易因个人偏见或偏好,而将自己引入歧途。就像我前面提到的自欺欺人、自我设限就是常见的。
关于“成功是什么”的问题,《成功心理学》给出的答案是:成功意味着一生的个人成就。也就是说,成功是一个历程,而不是终点。它应当包括内省、思考你所重视的事物,并探索对你而言最有意义的人生道路。
这样一说,是不是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呢?
是的,我们大多数人在过往所认为的“成功”可能都是不够准确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成功的人并不多见了。
定义清楚之后,我们接下来就可以更好的围绕成功制定策略,找到方法,以及找到自己,然后在此基础上良好地管理自己,最终切实地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比如,上面提到了“个人成就”,这就是突破口:“个人成就来自于你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创造的一种有意义的感觉。这种成功不是由其他人所赋予的,也不会被其他人所剥夺。它需要你冒险,克服挑战,并让你的最佳资源——你自己——发挥最大潜能。”
如此一来,打破了“成功学”的迷思,再用系统科学的心理学工具实现专属自己的成功,你还觉得“成功”遥不可及吗?
3.普通人想自我提升,还能做什么?
如何定义一个问题,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人们的认知和格局。
很多时候,认知错了,破坏性是巨大的。
说到底,人生在于理解。
那“格局”又是什么呢?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段描述:格是认知的程度,局是认知的范围,合称为格局。以什么样的格,如“神”格、人格、物格,看待世界,以什么样的局,如大局、小局、全局,进行假设和验证,决定了思维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深以为然。
生命的目的和意义来自于创造,它们本质上是人类的行为,而不是我们之外任何事物的附庸。
成功也是一样的。如果成功不是专属于自己的,或是无法实现的,又或是除了我们之外的其他事物的附庸,那这样的“成功”显然是不具说服力的,甚至是错误的。
其实,从始至终,我都很喜欢说一个词“因人而异”。尽管这个词已经渐渐的被模糊化了,人们也乐衷于采用“标签”的方式去看人,但是就个人而言,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不是吗?
同样的,《成功心理学》所采用的思维方式,也是按照这个原理来进行的。这也就是说,这些原理适用于每一个人。
和许多心理学书籍不同的是,《成功心理学》没有采用一种“千部一腔”的方式,而是让你积极地去界定什么对于自己来说才是正确的。本书要求你运用自我意识和批判思维的策略,以此来考察自己的梦想、价值观、兴趣、技能、需求、认同、自尊和关系。这将帮助你确立并达到与你个人成功愿景一致的目标。
本书按逻辑顺序提供了成功的诸多原理:
首先,你将评估自己属于什么类型、具备何种特殊品质,从而帮助你开发自我意识、明确个人目标。
然后,你将认识到,对于令人满意的生活来说,自尊和积极思考的重要性。
同时,你也会认识到在向自我目标不懈前进的道路上必需的工具: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
一旦你掌握了这些心理学工具,你将学会时间和金钱管理、沟通和积极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
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
《成功心理学》中所涉及的无论是真实的成功故事,还是文中所谈论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书中的原理、情境、心理学知识、成功的解决方案等,大都是建立在以普通人为基础的角度去展开的。
所以,普通人想提升自我,还能做什么?
书中给出的答案是:
“通过仔细阅读真实的成功故事来开始每一章的学习,看一个普通人是如何应对该章所谈论的问题和挑战的。运用故事后面的问题,设想你自己就处于那个人的位置,并评估你对即将阅读的章节的主题已了解了多少内容。在那一章的结尾,再度回到真实的成功故事,并运用你学会的概念来为该角色所处的情境提供成功的解决方案。”
当然,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比如“成功要诀”、“应用心理学”、“职业发展”、“网络活动”、“练习”、“个人日志”、“在线学习中心网站”等等。
不过,你也不必为找到“正确”的答案而担忧——
《成功心理学》将带你批判性思考成功,重新审视自己的梦想、价值观、兴趣、技能、人际关系等,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
本书从重新定义成功出发,以心理学为脚手架,逐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成功的概念以及对每个人而言有意义的成功。通过平实的语言、多样的图表以及练习与活动来引导读者行批判性思考,鼓励读者在寻找自我与不断自省的过程中探索自己的成功。
同时,本书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心理学理论与知识,并且配有众多丰富的真实案例。这使读者在认识自己、发掘自身能力、增强自信与自尊的同时,还能切实地提高自我管理与沟通等实际技能。
此外,读者还可以在阅读的同时通过“个人日志”追踪自己步步改变的过程,实用性极高且不乏趣味。
总的来说,本书既是一本工作手册,也是一本教科书。归根结底,还是要行动起来。
最后,我相信,更清晰的自我将使你更坚定地走在想走的道路上,而你终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并最终实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