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复试名单出来,没有我。
没有突然泪目,也没有不知所措,好像松了一口气,很快便接受了这个结果。
难过是一点一点来的。
根据往年复试分数线还有咨询学姐学长,都说进复试肯定没问题,一直抱着:肯定能进复试,但录取危险。这样的心态来准备复试,结果确实意料之外。
也意料之外的平静。
去年八月背着家里人辞职考研,当时下了很大的决心,复习过程中有努力也有懈怠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坚持,那段日子也是自己毕业后最开心和满足的时间段,每天有学到知识,感觉这是一件为自己做的事情,表现出的毅力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件事的坚持。
当初选择跨专业考研,一是对当时的工作不满意,觉得没有在做喜欢的事;二是想要再拼一下,考上之后能有更大的平台,我的人生好像还会有另一种可能性;最后便是我热爱心理学,它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想深入学习用它去帮助更多的人。
今年年初,我读了一本《教养的迷思》的书,当时给我带来极大的触动,疫情在家研究星座和女性魅力这件事,突然有种通透的感觉。
我执着的很多事都是自然而存在的,它可能并没有什么原因。
在一次和朋友的聊天中,我问他当你想做的事成功后,会不会有极大的空虚感?他说不会,因为他是真正热爱这件事情。
我说我一直在探寻自我,想要弄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努力去改变自己,折腾自己,和自己抗争,让自己痛苦迷茫,结果我发现其实自己本可以不用这么折腾。
就好像是,心理学帮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这个目的达成以后,它对我来说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我也不必于就这条路执着到底。尤其是在看到这个专业的相关论文后,完全和自己想的不一样,那会儿我有个隐约的思考,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当然,走到了这一步肯定是要坚持下去,所以还是准备复试,期间也想过如果最后没有被录取怎么办?把各种退路都想好了,这个结果只是提前来临而已,所以我并没有失控。
但是这件事让我我难过的是,我开始怀疑自己。我在想,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好像一直都很优秀,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永远相隔十万八千里,对于他们一直是仰慕的状态。
书念的好,并且有着更丰富的人生经历。起点比我高的,比我更努力,起点和我差不多高的,也比我更努力。
我怕自己就这样懒惰着,将就着,在身边所有人都对自己说“看好你”时,最后还是没能跨越极限,成为那些我仰慕的人。
然后,泯然众人矣。
开始怀疑自己是假性勤奋,还有总是“思虑不周”,分析别人的问题头头是道,选择自己工作和伴侣的眼光总是“拎不清”。
再一想毕业快三年,快奔三的年纪,好像还一事无成,心中更是忧愁极了。更让自己头痛的是,一方面我打下这些字,另一方面又在想着:嘿,朋友!你的负面情绪太多了!你又开始“自我阻碍”了。
就写到这里吧,再写我就要胡说八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