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写作者都想写出真实的事物、真实的想法和真实的自己。都想逃离“套路”,不是为了上稿,不是为了涨粉,而只是纯粹的“写出我心”。写“我”用眼睛看到的,写“我”用耳朵听到的,写“我”用心感受到的。
然而,真正想“写出我心”有那么难吗?
昨天打开买的新书《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全书共有295页。本来合计着6天看完,可是读起来就刹不住了,总想一直读下去。
我会被作者带入到某个场景,故事里的人物就在眼前,也会因为某一句话,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要不是因为发烧要去打针和陪孩子玩耍,我想我会一口气看完的。
当然今天一起床就抓起书继续读,读完之后还意犹未尽。轻轻合上书,捧在手里,我想我知道“写出我心”是什么体验了。
越常练习,表现越佳。
就和跑步一样,很多人一开始跑上几百米都是一种煎熬,甚至每一步都在抗拒。坚持数天以后居然能跑几千米了,而且越来越轻松。慢慢的身体变得轻盈,越跑越远,越跑越轻松。
写作也是这样,谁能一开始就写出爆文呢?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这样体内积蓄的能量才会慢慢爆发出来。
记得上学画速写的时候,老师说:“当你画的速写摞起来到脚脖子的时候,你就入门了;到腰的时候你就是高手了;过头顶以后,你就是大师了。”可见数量和练习的重要性。
写作一样需要练习,不管你有没有兴致,你都得练习,不能坐等灵感。灵感和欲望是不会自动来报到的。只有你写下去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出现。
把写作练习想成是一双慈爱的臂膀,让你没有逻辑、没有来由,一心只想投入。要持续不断地练习,不可荒废。
总之,闭嘴,坐下,写,就对了。
倾听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往往需要去倾听彼此的心灵之声,探索彼此的真实想法。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是一种涵养,倾听是一种气度,倾听是一种胸怀。
学会倾听,倾听身边的万事万物。不单只是倾听向你说话的人,鸣叫的鸟,同时也要聆听空气、椅子和门,并且穿过那扇门,倾听季节的声音,以及透窗而来各种色彩的声音;倾听过去、未来,以及你所处的当下。
作者说:“倾听就是有容乃大,你听得越深刻,就会写得越好。你不带成见地接纳事物的本色,到了第二天,便可写出关乎事物本色的真相”。
杰克·凯鲁亚克说:“对万事万物皆怀抱恭谨,敞开心胸,倾心聆听。”他同时也说:“不要拽文作诗,要确切呈现事物的本色。”
写稿,朗读。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写稿的时候一个不小心,思绪就会飘走,飘到厨房里,飘到草地上,飘到大海边。但如果你把它朗读出来,你的思想很容易被带到你所写的那个意境里,或欣喜,或悲伤,或感动。
写稿,朗读;再写,再读。通常你会停止东想西想,变得越来越不自觉。
因此,写完以后不要吝啬,专注地、大声地读出来吧,让全世界都听见。
疯狂一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的节奏会让生活失去新意,失去色彩。像一汪死水,没有任何波澜。这不叫稳定,这叫无趣。
人生在世,偶尔应当疯狂一下,失控一下,用不同于平时的观点看问题,并了解到这世界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要不,怎么会有人热衷于环球旅行,见识不一样的天地呢?
作家也需要偶尔疯狂一下,颠覆自己平时的形象,去做以前不敢做的事情;去见不同的人和景;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这样会为你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而你所写的内容也会更有趣。
其实很多人写作并不是想以后会成为伟大的作家,但是人人都有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的愿望——或者在碌碌一生中,对我们所思、所感、所见、所闻的一种记录与觉悟。
写作是一条小径,让我们得以在小径中和自己相逢、相知、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