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一:
warmth在做数学练习题,做完后拿给爸爸检查。爸爸看完很快就发现了孩子的问题,爸爸用心的和孩子讲解,发现孩子不仅乘法口诀没掌握好,还有之前学过的数学加减法居然也忘记了。
爸爸越讲越激动,越讲越觉得不可思议,眼前的孩子脑子怎么这么不开窍,真有“朽木不可雕也”的感觉。爸爸忍不住了,开始在客厅里不停踱步,从阳台门走到大门前,又从大门前走到阳台门,然后一股脑坐在沙发上,嘴里还不停地说着:“你这样不行,你这样怎么能学好,连最基本的都没有学好,还要左想右想。”
然后爸爸又走到孩子的书桌前,俯身指着题目和孩子叽里咕噜地讲着,不知道warmth听懂了没有,孩子哦了一次又一次。
爸爸太激动了,讲到口干舌燥,连头上都开始冒气,噼里啪啦一阵讲解,爸爸让孩子继续做题,然后走开了。
情景二:
warmth就要数学单元检测了,我提醒孩子做一份数学题,然后静静地坐在孩子身边翻看孩子昨天的作业和数学书。
说真的孩子学到的内容,我已经开始遗忘,我慢慢地看,遇到不懂的做个记号一会请教孩子。
检测完孩子的作业,我和孩子讲几道出现问题的题型。有时孩子会哦——,一声长长的哦字,包含了很多意义。然后我请教孩子那些我不懂的题型,孩子翻着书告诉我老师是怎么说的,说到关键的语句,我让孩子再重复说一次给我听。
当孩子重复说一次的时候,我就懂了。孩子很有耐性,而且重来没有嘲笑我,还不厌其烦的反复讲解给我听。还好,我还不算太笨,通常孩子讲一两次我就听懂了。
其中有一道题把我和孩子难住了,我说请教一下爸爸。爸爸很负责的走过来,看完题目想了想,然后准备告诉我们。warmth突然说,爸爸你听我说,爸爸很急,很想表达出来,对孩子说你听我说吧。
我看到孩子想说,就说请孩子说,爸爸等不及想直接说出来,warmth说不听不听,爸爸看到孩子居然没有耐心,不高兴地走开。
孩子看到爸爸走开,翻看书缓缓讲解给我听。孩子在讲解的过程中也慢慢懂了。
当孩子做完一份数学题,我提议孩子再做一份。我安静地坐在孩子身边,这次我看着孩子做。
时间有点晚了,孩子开始犯困,我坚持让孩子做完。孩子做题的速度并不快,这章刚学完,需要时间消化。虽然孩子慢慢的想,慢慢地做,但是孩子解答题目的思路是正确的。
当发现孩子哪里有问题的时候,我在一旁轻声指引一下,孩子很快的就上道了,做题速度开始加快,而且出现的问题经过两人讨论,孩子更加深了印象。很快这份题型就做完,孩子收拾一下就去睡了。
分析:
在情景一里,爸爸是学习的主角,爸爸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话语权。孩子是学习的接受者,倾听者。
在情景二里,孩子是学习的主角,孩子有了更多学习的主动权,孩子是讲解者。妈妈是倾听者,接受者,引导者。
其实两种方式孩子都能学习到知识,但是懂得示弱的妈妈,孩子收获更多。
一、懂得示弱的家长,孩子收获了信心。
孩子不会因为家长不懂,就在心里瞧不起家长。反而会认真听课,回家认真告诉家长,把老师的话一字不漏的复述给家长听。
在孩子讲解的过程中,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我们都知道学习有好几种途径,上课听讲孩子只吸收了30%。回家做题,孩子才开始消化30%,如果孩子回家还当一次老师,教会家长,孩子就在教的过程中学习得更快,又是30%。
因此一个懂得示弱的家长,就懂得如何引导孩子多渠道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给孩子。
当孩子教会了家长,心里多了一份荣誉感,看我都能教爸爸妈妈了。在孩子讲解的过程中,孩子越讲越明白,越讲懂得越多,越讲越自信。
二、懂得示弱的家长,孩子收获了主动性,积极性。
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很多家长都希望做到的,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孩子不懂,家长就开始打击孩子,否定孩子。被打击否定的孩子何来积极性?****
但是如果家长说哎呀,这个我也不懂,得请教孩子,孩子就像一个小老师一样,开始翻书,开始动脑,开始查阅。然后主动走过来教你,一直教到你明白为止,真是一个既负责又认真的好老师。
孩子的角色在转化,不再是一个倾听者,而是一个有话语权的小老师,孩子的积极性就开始调动起来了,而且越来越主动学习。
三、懂得示弱的家长,孩子收获了智慧。
在求学的过程里,都希望孩子越学越明白,越学越聪明。填鸭式的学习是我们弃之的一种学习方式,却在生活中不自觉的就用起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
不得不说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时,很少用心去琢磨孩子的心思,孩子的特点,孩子的想法。生活节奏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每天都麻木的对待孩子学习的过程,只要你快点学会就可以了。
懂得示弱的家长,善于调动孩子的各方面,善于观察孩子的学习方式,在引导中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学习模式,不人云亦云。
孩子在家长的调动中开始多方面的运用感知、记忆、理解、联想、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包容......等多种能力,而这些就是智慧的一部分。
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家长,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示弱不是真的弱,却让孩子在成长和发展中收获更多,得到更多。
(无戒训练营第七天,温暖妈咪,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