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同一缕抓不住的阳光,伴着它特有音色,带我们穿梭去那1900年的大西洋彼岸,人们怀揣着梦想与自由坐着横跨大西洋的邮轮,听着海上钢琴师弹奏的优美乐章,期待着彼岸的美好未来。
1999年,一向自任编剧的朱塞佩•托尔纳托雷以意大利作家阿列山德罗•巴里科的小说《20世纪》为原型创作出了这部跨世纪的经典之作——《海上钢琴师 》又名《The Legend of 1900》(《1900传奇》)。影片配乐由著名的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亲自操刀,充分利用了钢琴即兴艺术的特性来展现特定时期的爵士音乐文化。凭借此片优雅深邃、清新飘逸的曲风,他获得了第五十七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回到1900的起点
深深的夜色中,小号手麦克斯坐在空荡荡的台阶上擦拭着自己的小号,思绪却飞回到跟好友1900相识相知的过去……竖琴在持续的长音中奏出了电影开篇的序曲,加弱音器的小号声由远至近,随着中提琴、管弦乐队的加入展开了麦克斯失落又惆怅的内心独白。
大西洋上的“弗吉利亚号”承载着几千个目光饱含憧憬奔赴美国儿来的欧洲人。当第一个最先透过浓浓海雾,看见那座巨大的、象征着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的人,喊出一声声嘶力竭的“America”,管弦乐加入,雄壮的气势让观众们感同身受般,为游客们到达美国而激动。随着小号的独奏、配乐乐器的变换,镜头拉回现实,麦克斯一路沉思着走进了伦敦一家收购乐器的店铺。
无奈以低价典当心爱小号的麦克斯,临走前深情地吹起了1900曾经创作的作品,乐器店老板发觉这与自己一张旧唱片上的音乐一模一样,放在留声机上播放,旧唱片中钢琴演奏的主题响起,打断了麦克斯的吹奏。老板迫切地想知道这位钢琴家是谁,就这样时光回溯到1900的起点。音乐的叙事作用将故事情节通过麦克斯的回忆与现实一步步向下推进。
莫扎特再生
“弗吉利亚号”的锅炉工黑人丹尼在豪华大客厅的钢琴上发现了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好心的丹尼收养了他,既然是在1900年1月捡到的,索性取名:1900。
丹尼不幸去世之后的某一天,1900循着音乐声悄悄来到了头等舱,透过彩色的玻璃屏风他模糊地看到了一个与锅炉房完全不同的花花世界:身着华丽服饰的人们交谈甚欢,一对对贵族相拥而舞……
夜间,衣衫破旧的1900端坐在那头等舱客厅的钢琴前,晃动着小脚,用那稚嫩的小手按动琴键,弹奏起了他人生中第一首曲子,一首旋律动人但透露着生涩与单纯却又让人着迷的曲子。影片结尾,当这艘陪伴1900一生的轮船即将爆炸时,他又弹奏起了这首《莫扎特再生》,褪去了幼稚与青涩,一种沧桑与淡定扑面而来。莫里康内专门创作的这首钢琴小品——《莫扎特再世》,呼应了影片的首尾,见证了1900的人生,起到了贯穿全局的作用,使整部电影更加完整。
魔幻华尔兹
麦克斯凭借娴熟的小号技巧完美的演奏征服了招工者,登上了“弗吉利亚号”。
海上却起了风暴,不适应的麦克斯跌跌撞撞,跟着满地的鞋子一起在地板上左摇右摆,此时影片中由大号主奏,巴松、短笛等木管乐器辅奏的配乐,将麦克斯笨拙肥胖的形象,踉跄不稳的节奏惟妙惟肖得展现了出来,烘托出一种滑稽诙谐的氛围,与步履从容向他走来的1900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00请麦克斯帮他解开三角钢琴的制动,并邀请他坐在自己身旁,随着1900在琴键上奏出一段由E大调主分解和弦引出的三拍子旋律,钢琴伴着琴凳上的他开始在大厅内跟着船身的摇摆自由滑动,明快而优美的曲调配以左手平静舒展的长和弦,轻快的《Magic Waltz》(《梦幻华尔兹》)开始在整个大厅环绕……
当麦克斯东倒西歪终于坐上琴凳,乐曲整个节奏紧凑了起来,情绪也愈加热烈,加入装饰音的主题音调再次响起,轻盈而具有灵性,左手也转为华尔兹极富动感弹性的伴奏织体——低音加柱式和弦。随着主题音乐的展开,右手加入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使三拍子的音乐听上去既规整又无序,旋转性的乐句犹如在舞池中旋转好似跳着华尔兹的他们。1900与麦克斯聊着天,一串双音组成的经过句带出了乐曲新的主题,连续三度音程构成的旋律色彩明亮,更富层次感,接着第二主题发展出连续而密集的三连音,上下起伏的旋律线条与不断旋转的镜头画面完美结合,带领着观众和麦克斯一起进入梦幻般的音乐世界。两人因此结缘成为了好友,一起在乐队为客人们演奏。
塔兰泰拉与斗琴
不守规矩的1900除了为头等舱的客人演奏,还经常跑到三等舱为普通移民弹琴。
有天,一位意大利客人希望听到“塔兰泰拉”,1900根据那位客人简单的节奏主题便即兴发展出一曲热烈奔放的“塔兰泰拉”。“塔兰泰拉”是意大利南部一种以对舞为基础的民间集体舞,节奏急促强烈、腿部动作丰富多变。舞者手持铃鼓,边舞边击,十分热烈。音乐一般为6/8或3/8拍。相传14世纪中叶,意大利南部城市塔兰托城一带出现一种被毒蜘蛛“塔兰图拉”咬伤所致的传染病,受伤者只有疯狂地跳舞,才能通过汗液将毒素排出体外,“塔兰泰拉”即源于此。即兴演奏是爵士钢琴的精髓,也是爵士钢琴家英具备的一种技能,影片以这样的切入点自然地将即兴融入到了电影情节之中。
在媒体前夸口自己在1902年发明了爵士乐的杰利·罗尔·莫顿,让手下来通知1900要与他在“弗吉利亚号”上一决雌雄,得知比赛消息的人们聚集在大厅中等待着。杰利·莫顿俨如国王一般出现在大厅的门口,缓缓地走了进来,高傲地点起一支烟,拒绝了1900友好伸出的手。
01
将点燃的香烟放在钢琴共鸣箱边缘的杰利·莫顿开始了他的表演,一首蓝调爵士乐《Big Fat Ham》,爵士乐来源于非洲黑人音乐,它是非洲文化和欧洲文化结合的产物。十七至十八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将大批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成为奴隶的他们被迫劳动,失去自由,怀念亲人之时常常唱一种哀歌。由于在美国蓝色代表了忧郁,这种哀歌,也就统称之为Blues(蓝色)音译为“布鲁斯”。杰利·莫顿的手指轻盈似蝴蝶,在键盘上跳舞,又仿佛滑过女人身体的丝绸。于风月场所起家的他善于轻柔地弹奏,一曲终了那支烟一直在那钢琴的边缘上,连一点儿烟灰都不曾落下,杰利·莫顿炫耀似的将香烟举过头顶,不屑一顾地向1900说到,“轮到你了,水手。”
不知为何要决斗的1900以一曲《平安夜》来回应,却在传统3/4拍的平安夜旋律中加入了一段4/4拍旋律,临近结尾处还融入了爵士音阶。即兴与爵士音阶正是爵士钢琴的基本特点,1900以轻松平和的心态完成了第一回合。
02
感觉受到讽刺和侮辱的杰利·莫顿,开始了第二轮的演奏。
杰利·莫顿本人创作的《The Crave》(《渴望》)是一首具有典型爵士八分节奏的早期新奥尔良爵士风格的钢琴作品,节奏明快声音独立,爵士八分节奏在演奏中,要把一拍平分成3个八分音符,相当于3连音的节奏,然后把3个音符中间的那个音符省略掉来演奏。其中出现的快速连续八度节奏紧凑,在爵士乐中多是为了模仿爵士铜管尖锐、硬朗的音色。
1900感动于杰利·莫顿的演奏,满脑子都是刚才那只蓝调,轮到他时,他竟将刚才那首《渴望》加入自己的改编几乎一模一样的弹了出来,而爵士乐在演奏时多是很即兴的,1900能在只听一次的情况下就弹奏出来足以证明他的天赋。但观众们却不怎么欣赏,甚至响起了嘘声。
03
杰利·莫顿随即开始了第三轮的曲目,一首单纯炫耀技巧的乐曲《The Finger Breaker》,以一种骇人的速度,精准的下键,甚至没有过多的面部表情,人们欣喜若狂,尖叫掌声不断,1900却满脸的不解与失望。
1900向麦克斯要了一根香烟也放在了钢琴上,一首气势恢宏的曲子响彻全场,只见1900的双手如同魔法师一样以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弹奏着,仿佛好几人在同时弹奏,配合默契,层次分明,镜头旋转着拍摄到了手指、掌关节的支撑、手腕、大臂运动、肩膀等一系列非常专业的动作,无数跑动的影子在键盘上交叉、翻滚,尽显爵士钢琴即兴艺术的魅力。曲罢,大汗淋漓的1900将香烟放在琴弦上,哧的一声,香烟点着了火,大厅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大家甚至忘记了鼓掌,1900将它握在手中来到杰利·莫顿面前,把香烟递给他,说,“你抽吧,我不会。”
杰利·莫顿将自己反锁在舱里,度过了余下的旅程,接着便动身回了美国。
爱的旋律
久闻1900的唱片商终于得到了一次录音的机会,1900开始在键盘上即兴弹出了一串由D大调主和弦开始带有大量临时变化音的琶音,接着一段快速的半音化音阶式旋律穿插着6连音、7连音和9连音,灵活的节奏体现出爵士音乐的散排特点,旋律自由的展犹如1900的性格,不受世俗的束缚,他活在自己音乐的世界里。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他无意的一眼让他透过玻璃邂逅了那位让他心仪的女孩,这时乐曲转为缓慢而悠扬,虽然只有四个乐句,但却真挚纯净,沁人心脾,《Playing Love》这是爱情的旋律,将人们也带入那份1900对女孩的爱慕,爱情的甜蜜感让观众为之动容。
钢琴音乐就是1900的心声,1900用音乐记录着他的想法。当他望着大海而弹奏,那是他对大海的倾诉;当他看着形形色色的人而弹奏,那不同的节奏是他对人们的描绘;而当他望着那个女孩而弹奏,那是爱情。
凝望着巨大城市踟蹰的1900却终是没有下船去女孩家做客,而是留在了船上,日子一天天的过去。
炸船的日期已经逼近,麦克斯从乐器店老板那里借来当年1900录制的唯一唱片在破败的“弗吉利亚号”上播放,呼唤着自己的好友1900。终于从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传来了1900的声音,一句“怎么了?晕船吗 ?”当年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似乎就在眼前。面对键盘,88个琴键能创作出无尽的音乐;而面对陆地,那是一个数不清琴键的键盘啊。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失去自己的世界的1900决定留下来与“弗吉利亚号”同归于尽。
悬空的修长双手再次弹奏起了《莫扎特再生》,下面却没有了钢琴,只是演奏的钢琴曲却永远定格在每一位观众的脑海里……
✿公众号✿:雪桐钢琴技术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