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贴吧上看到一个驴友发表了他去过一个几乎原生态的古老小镇的文章,他说以前见过的古镇,到处都是商品一条街。凤凰早已不是沈从文书写的凤凰,丽江也失去了它的淳朴,只剩邂逅相逢的爱情。有一次他因为偶然听说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南方山区有很多未经开发的古镇,于是一个人去寻找消逝的古镇古村落。到了那里以后,才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见证历史,见证过去。
弄清地理位置后,我便一个人 义无反顾地出发了。从火车一下来我便不忘疲惫与饥饿赶往那个地方,下一个目的地要从这里转车,所以刚好有机会去看看。从火车站赶往那个古镇每天只有两趟车来回,还是那种农村公交车,上车给钱,没有车票。由于去那里是去另一个地方的半程,我在车站按古镇的名字找了好久都没看到,问一辆要发车的司机车是去哪儿的,司机问我去哪儿?我的问答得到的回复是“不是这辆”。在车站里,询问了几番才终于坐上了车,我提醒司机到了叫我一下,因为半路下,我不知道地方,那司机很是热心的答应了。
汽车上了高速,司机说前几天下雨国道崩塌了,所以要从高速绕路过去。他提醒我们系好安全带,我拉起安全带一看,不知何方妖孽竟然把安全带弄得满是泥,我只好放弃做文明乘客了。差不多半小时汽车又驶上国道,没过多久便进入了十八弯般的盘山公路,汽车开始颠簸起来,有时突然的一下心脏都要弹出来似的。
看着越来越窄的公路,我竟然有些害怕,那里有住的地方吗?有游人吗?这是最后一趟车,肯定没车回城里,越想越不安。
下午六点多,司机说“@@到了,可以下了”,我急忙下车,简直猜太对了,这是一个古镇吗?比一个村子大不了多少,古镇被一条乡村公路分成两边,一边是古镇一边是新城,新城是一眼可以看到头的街道,街道是并不均匀的水泥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着水泥砖头的房子,依稀有几家粉店,不过已收摊,本来从早上六点坐火车就没吃过一点食物的我,(早上五点半到车站,早餐还没卖的)打算到古镇吃一顿的我,现在没任何饥饿感,没客栈,没旅舍,天黑了住哪儿?这里虽说是古镇,不过只是政府认证,没有开发,加上交通不便,几乎没有游客。还只是相当于一村子一样,根本不可能有旅舍,客栈。
古镇的入口就在公路旁边五十米左右的地方,那是一道石门,大概两米多好,一米多深,顶上长满了杂草,有的都成树了,石门的正中间雕刻着一个八卦,之前了解过这是明代的建筑,古镇四周都被石墙围着,后门正对着河,后门雕刻着比前门更精致的花纹。
走进古镇,眼前便是看不到尽头的青石板巷子,古镇里穿插着几条小巷,由于刚下过雨,青石板被雨水冲刷的很干净,还能看到夹缝里的小草。靠近入口的房子一片破败,房子的大门上贴着政府标注的文物保护建筑标志,窗子是交措的四方格,大门是开着的,我伸头往里瞧,是个四合院,两层的木楼,中间有个天井,长满了绿苔,有位老人刚好在吃饭,我赶紧退了出来。
我无心再观看,快速地走着,希望能在这些房子里找到住宿的标识,古镇里除了原住户,只有我一个是冲着看风景来的,果然没有住的,这里没有被开发,所以没有人来践踏。突然心里有种身在异乡,无依无靠的悲伤,想想晚上不知道怎么办就害怕。
只能试探着问问能不能借宿了,穿过巷子斟酌了许久,没有勇气问,我故意拿手机装作拍建筑用余光瞧着有没有合适住的地方。在一个转角的小巷里看到一个老爷爷和一个老奶奶坐在门口沉思,我终于鼓足勇气上前询问,他们能听懂我的话,不过他们说的普通话我却要以啊!什么?几次才听明白,无论如何,他们同意我住了,老人的孩子出去打工了,只有他们俩在家,我走进房子,也是一个四合院,中间是堂屋,没有放东西,老人带我走进右边的一间屋子,门口的门槛真高,差点就绊倒了,我千恩万谢地接过老人拿着的被单被套,我把被套退给她,我说床单就够了,难得洗,老人用她的乡村普通话特意跟我说,被子洗干净的,没事……。终于不用露宿街头,到这地方露宿街头,太可怕了。
放下东西,我终于有心情去好好看看了,肚子居然饿了,在古镇外的小商店里买了些吃的,喝了大半瓶水止住了饥饿。
再次走过石门,我才感觉到仿佛穿越了时间,心里急切地想知道从前穿过这个石门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是束发霓裳的美人,还是布衣长袍先生……。那种浓重的木制房屋气息和淡淡水汽的青石板,令人神情向往。古镇是被山环绕,被水包围的,所以用觉得有一股水汽。
白云苍狗,物是人非。思绪飞到古镇初建时期,经专家鉴定,此古镇是明代古镇。当时,此地发生民间暴动,朱棣派他的一个儿子前来镇压,平定叛乱朱王爷发现此地水路便捷,便在此建镇,于是这里便成了一个商贾云集之地,贸易往来之镇,热闹非凡,富足有余。
后来水路逐渐被陆路取代,这里便没落了,有钱的人都搬至城里,房子倒留了下来,现在的住户大多老人。
透过这些小巷的青石板,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繁华,如今 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定是个不让时间追赶的古镇,不管怎样,它依旧停留在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