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喜欢杰伦,从初二开始,到现在十年了。
十年的时间,在当时一定觉得是如同一辈子一样漫长的时光,而现在回头看,似乎也不过是眨眼的光景。
听他的歌,高兴、难过、发呆、散步、无聊时,跟着哼,言辞不清却烂熟于心的调所带来的抚慰,在此刻仍不消减。
看他的新闻,正面的、负面的,不做过多的评判,不捍卫,不反驳。我所喜欢的是他的歌和害羞的性格,除此之外所有的消息,都是被放大后的细节,不再是真实的他,与我有什么相关。
他结婚了,有了小公主。他参加节目,很久不看电视的G又特意去看,说,我看过了,他还是那个样子,我很安心。
之前他来开演唱会,近在咫尺的距离,G不打算去看了。
母亲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消息,问她是否去看,她说最便宜的门票也要800多,还看不清楚人。母亲说我给你钱,你去看吧。
G没去。
当时说一定要去看一场他的演唱会,豪言壮语一般信誓旦旦。
那时以为以后我一定会得到此刻我得不到的,从未想过未来我是否会物质拮据,是无知的无畏,也是天性的率真。
而后来懂得金钱之于生存、生活的意义,懂得取舍,懂得衡量,就再也没有率真了。
一定幻想过的:在他的演唱会上,在沸腾的人群里,声嘶力竭的呐喊,热泪盈眶的感动,好像只有这样,才算是一场喜欢的告别,一场青春的落幕。
但是,没有。
散于时间,淹于人群,随风而逝的都是梦想。
那些曾经强烈到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见的人,在过了那个时间,过了那时的感性,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哪怕心里还有渴望,却最终会克制。
遗憾带来的难忘,反而比成全记得更久。
年少许的愿望,没几个实现的。有很多不再期待而遗忘,有很多终于认清而放弃,有的不肯忘只在夜里独自想。
如果那时知道,时间是从来不必期许即可到达的彼岸,当时一定不会耗掉那么多的愿望,去希冀快点长大。
那个时候的自己,初中,十三十四十五,多么青春年少!
回忆不到具体的可堪谈资、轰轰烈烈的年少轻狂,简单重复的生活,真正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
风云人物,有么?
校花校草,难道有么?
羞涩暗恋,真的有么?
好吧,小说里都有的。我看过几十本言情小说,知道很多种偶遇方式,晓得明恋暗恋各种情窦初开的情感,可惜无从运用于实践。
寡淡无味的白开水生活,在后来各种烦扰精彩纷呈的交替上演的日子里却变得尤为稀缺。
记得清楚的是,初二时,听初三说:你们都不明白我们的。当时内心的不屑,到后来却转为世事沧桑的认同,无比笃定。
初一初二,成绩只是一个排名,无关于其他。到了初三,成绩突然与升学挂了钩,考得不好,基本上就被认定上不了好的高中,类推就是上不了好的大学,不会有好的工作……多么传统的思想。
一下子变得紧张焦虑起来,再看那些追逐打闹的小初一初二,忽然生出苍老的感觉,甚至不屑对他们说此刻的心情,真心认为那是对牛弹琴。
晚上补课,周末补课,好像没有休息的时候,但内心实在没多少心甘情愿,还是会偷偷的玩。看见老师的身影时就装出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如果不幸在操场上遇见,那就认真的装作在锻炼,反正也有体育考试。
只是会在每周一的总结课上,心有忐忑的等着,怕从老师嘴里听到:谁谁谁,都到这个时候了,还天天想着玩,我在操场上都看见了……
也有些暧昧的八卦来调剂这样的枯燥:谁谁追谁谁,某某和某某好了……当然,也有悲伤的故事。
那时还没有单身狗这么一说,不然,一到下课,你就看吧,那些聚在一起嘀嘀咕咕的,不论男群女群,铁定是一群单身狗们。聊得内容,那可广泛了去了,中午吃什么、你昨天的作业写了么、你看出来谁和谁有点那什么了么、那谁的歌听着不错,你听没…………
总之,不像现在,各奔东西,难再聚。再聚首,也无非相顾无言,各自情深——手机是离不了的爱人。
那些心有不甘的懒散,在后来终于成为自我谴责的烂理由。上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它是我们能够更简单的以相对公平的方式进入到有别于我们父辈的生活、工作、认知的世界的方式。
可惜,我们总要走过,才肯承认那些偏执的错误。却无法说给后来人听,因为他们又是年少的我们,总要自己去闯,哪怕道理也要自己总结。
于是在他们身上,又可以看见曾经那个年少的我们,从不曾老去的我们。
当时年少,时光轻慢。
欢歌嬉闹,余音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