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十一)心公不昧,六贼无踪。
原文: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译文:
耳目的声色之娱是外来的敌人,心中的情意活动是内在的敌人。只要本身有所警觉不会昏昧,独坐在正厅保持清明,这些敌人就变为自己的家人了。
个人见解:
-1-
“心公不昧,六贼无踪。”个人认为,作者主要强调的是心性对一个人的巨大作用,即一个人只要行事有原则,内心有坚守,那么,他就能够抵御住外来的侵袭。然而我认为,内心的坚守是一方面,还需要其它因素的支持,否则也很难坚守。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丰富越来越丰富,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诱惑。我想这是我们都逃避不了的,因为我们每天都会用我们的身体与外界接触。比如:眼耳鼻嘴甚至皮肤所感触到的,这些在作者看来都是外贼。不过,我并不这样认为。人性本无好坏,何况外物。
而作者认为我们内心还有一个内在的敌人,这也是我赞同的。不过,我依然认为这样的看法有些不全面。我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既有敌人,也有战士。他们在不断地交战,谁胜出了,谁就主导了人性。
-2-
人性是复杂的,也是难以捉摸的。因此,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善与恶究竟谁会胜出。在我看来,善恶的斗争只是概率的问题。我们不知道谁会赢,但是都有可能。因此,我们就要对此警惕。
为什么?如果,只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那倒是没啥影响,但是如果,我们犯了一个(社会性)大错,那么我们就很难挽回,因为我们的法律不会给我们悔改的机会,做了就要受惩罚。我们的舆论也未必给我们悔改的就会,这又是一重惩罚。另外,事后内心反思,也可能成为第三重惩罚。因此,我们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善念。
-3-
外物的诱惑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正如作者所提到的,我们自身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警惕。即反思自己的行为。比如:曾国藩每天都有记日记的习惯,而且还会在日记中反思自己的行为。下面是曾国藩的一些日记。
“日来,每思吾身,能于十‘三’字者用功,尚不失晚年进境。十‘三’字者,谓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寡也。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余在京师,尝以匾其室。在江南,曾刻印章矣。三忌者,即谓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也。三薄者,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三知者,《论语》末章,所谓‘知命、知礼、知言’也。三乐者,即九月二十一日所记读书声出金石,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三寡者,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十‘三’字者,时时省察,其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者乎?(咸丰九年十一月初二)”
“思凡事皆有至浅至要之道,不可须臾离者,因欲名其堂曰‘八本堂’。其目曰: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咸丰十年三月十八日)”
“细思余德薄能鲜,忝窃高位,又窃虚名,已干造物之忌,而家中老少习于‘骄、奢、佚’三字,实深悚惧。(咸丰十年九月廿八日)”
“细思古人修身、治人之道,不外乎前此所见之‘勤、大、谦’。勤若文王之不遑;大若舜、禹之不与;谦若汉文之不胜。而‘勤、谦’二字,尤为彻似彻终,须臾不可离之道。勤所以儆惰也,谦所以儆傲也。勤能且谦,则大字在其中矣。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谦’字。吾将守此二字以终身。(咸丰十年十二月十二日)”
如果我们自己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自己加以反思,那么每天写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我们不用将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全部写完,着重写一些值得反思的事情,也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
-4-
结语:
我并不提倡禁欲主义。因为,人生在世,正是因为有七情六欲,我们才能感受到了世间的美好,也体会到了世界的丑恶,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换句话说,一切都是一把双刃剑。
耳目之娱可以调节身心,也可以腐化身心;情意活动可以创造人生,也可以毁灭人生。人不是超人,生活在世俗中,难免不受外物的引诱,难免有不平衡的心理.。然而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人有的力量能够取之有道,发乎情止乎礼。这则就是在告诉人要能自我抑制,不要蒙昧了理性。
当然,如果只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者说自制力是很难克服那么多诱惑的。因此,我认为自制力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别人的帮助和监督。这才是可能有效防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