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关于定位的书就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没那么简单。我报名定位模块时的那种急切找到自己的细分领域状态,随着后来艰难的输出文章和对定位越发的迷茫?相当于经历着痛苦的洗血伐髓后才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也定位了自己。
就打卡而言,对于从行动营爆棚毕业的我觉得一本书分解开来会更容易些。毕竟那时是一天一本的节奏啊,却被事实结实的打了把脸。为了打卡输出而输出,没有真正思考过作者表达的意图,也没有延伸思考到自己。满以为这个模块会像老师灌输小学生一样被定位,果如那样定位是失败的。
像书中作者表达的“与显而易见的真理反向走”一样,想找到定位不能有“显而易见”。行业如此,个人亦如此。
从商品稀缺的时代进入到流量稀缺,岁月不只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也改变了消费习惯。“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容声,质量的保证”“骆驼进万家,万家欢乐多”这些二十年的经典大概是70 80的时代回忆。于是燕舞收录机,容声冰箱和骆驼电扇很从容地进入了那个时代的“小康”家庭。
现在,不论你广告如疾风骤雨,消费者我自岿然不动。时代的变迁不断打磨着消费的冲动。如何从飞速变化的环境中探寻适合自己并热爱的领域,是我们能否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我开始读这本书最大的误区是没有思考理论如何联系自身。因为期初是被作者的颠覆性思维惊艳到了,只顾着书中精彩绝伦的广告事例和分众传媒的逆向思维。包括一些想法只是停留在了行业层面,所以越感悟越懵逼,越焦虑。直到猫叔第二堂升级版的大课后才梳理出了方向。
从小到大,我就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在校园里,我喜欢给差生讲题,不管人家想不想听。社会中,喜欢给小辈劝诫,让他们不要重复我踩过的坑,不管人家想不想听。职场中,我喜欢分享和顾客沟通的成功案例,不管人家想不想听。在家里,有哪个亲戚闹心了,我喜欢去开导,不管人家想不想听。所以在那个老师给每一位同学写评语的年代,我一直就是去“团结,帮助”的人。
工作也变化过多个行业,唯一不变的是线下营销。这也是我最初的定位。看似这个不变就是我的领域,可探究本质它一直是谋生的手段而非我的初心。爱表达,爱和人沟通,爱把我知道的和他人分享,这是能做好营销的因果关系。拿我做了十几年的保健品来说,销售的是一份彼此的信任。可我对现行的保健品行业,自身也没有太多衷情。有时甚至厌恶动辄让十分信任你的顾客几万十几万购买产品的营销策略!不论产品本身的确定功能又或无,这种违背了初心的营销伤害的是我付出的真诚,也不愿背负大多数人的“骗老年人”的标签。
当我决定离开这个行业时,清晰的记得父母是多么支持!即使收入出现真空期,他们也很希望自己儿子的能力被多数人认可。现在和两个牛人一起创业仍然在营销领域,因为这是大家对我的固有认知。这种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我,所以我认为最终只有自己的初心才能指引我们方向。
行动营期间成为了樊登读书会员,被这种内容营销的形式深深的吸引了。在和朋友一次聚会时,碰到朋友的朋友交流亲子话题。当时我正在参加樊登读书会举办的线上读书感悟21天打卡活动,其阅读书籍大多是改善夫妻或者亲子类的。爱管闲事的性格促使我去尝试着和对方交流。朋友的朋友对我的认知很钦佩,顺坡下驴的就把樊登读书推荐给她。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手机短信提示我推荐的xx付费成功,获得600积分。
喜悦感成就感随之而来。这种感觉是在销售具体商品时体会不到的。这难道不是我最想走的路吗?而原本我也喜欢国学诗词,喜欢听诸多的分享类节目。对于易中天、于丹、纪连海或如罗振宇、樊登等等这些内容制造者的崇拜之心,已经变为想成为的内驱力驱使我去追随。
这么多年一层不变的营销,而我喜欢营销的本质却是沟通和影响他人,而不是对我销售过的产品及公司有多少衷情。那么像樊登这样的讲师自然就成为偶像目标。因为这就是我的初心,也可以叫它使命。当看到AI不能替代的行业依然有内容营销,我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步伐。
感谢猫叔,感谢牛营让我如此波折地找到了方向。我要用真诚讲述故事,在内容制造的讲师这条路上,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