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和姥姥祖籍是辽宁的一座海滨城市,现在还是四线城市,那里是鱼米之乡还有四季的海鲜,是适合生存的地方,没有什么工业污染。
据姥姥的讲述,她18岁就和姥爷一起离开了小城,定居到了吉林市,姥爷当了一名铁路工人,后来就当了班组长,还有几个徒弟,再后来就当了车间主任,是很正直的工人阶级。
姥姥呢,这辈子没工作过,生过三个孩子,那时候医疗条件差,得了肺病得不到很好的救治,几岁的二个孩子都没了,就剩下妈妈一个女孩。所以她特别喜欢男孩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孩子没了的原因,从我懂事的时候,也就是上学以后,我和哥哥会在寒假暑假都去姥姥家住一阵子,就觉得姥爷脾气不太好,每天烫一壶白酒,喝的滋滋的声音,很香的感觉。姥姥伺候着姥爷,做饭炒菜,晚上烧水给姥爷烫脚,偶尔姥爷喝酒后发脾气,感觉姥姥很怕他的样子。
因为是一个孩子的家庭,条件相对就比较好,姥姥把妈妈培养的很优秀。在班级里是大班长,学习成绩优异,就在初中毕业,部队来学校招生,妈妈被学校保送到部队,读了正规的护校,穿上了军装,成了部队的女兵。妈妈工作也非常出色,很早就当上了护士长,还成了军区后勤的先进工作者,发表了多篇护理文章登上了护理杂志。
妈妈让姥姥姥爷非常的骄傲,邻居们都好羡慕,妈妈长的好看皮肤又白净,取了父母的优点。
我还模糊的记得,妈妈坐火车送我俩的样子,晚上上的车,早晨下车很冷,我们蹦跳着一路步行到铁路的家属区,从火车站过一个桥洞再有不远就是姥姥家,特别激动也特别愿意去姥姥家住上一个假期,等快过年了,有时候我们会和姥姥妹妹一起回延吉。但是姥爷就不跟我们一起,特别的倔强的老工人,就一个人在家过年,都是他那几个徒弟陪他。
姥姥长的很清秀,头发在下面盘个发髻,穿斜大禁的纯棉布的衣服,都是自己裁剪做的。特别干净利落,身材不胖不瘦的,邻里关系特别好,都叫她梁婶儿。
因为住的是平房,从第一户到第二户,都是我们经常去的家,也都有我们这般大的孩子,经常玩到吃饭才回家,因为在部队大院里,都没有能住别人三代同堂的人家,特别好玩。
每当妈妈送我们来,家里住不下,我们二个就会被送到邻居家住一晚上,等妈妈走了我们再回去。
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愿意住别人家,大了我喜欢住集体宿舍,五年的高中、大学住宿生活,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生活,既热闹又多彩!工作后我也特别爱出差,爱旅游,住不同城市的房子,逛不一样的街道和商铺,还有吃食堂多年,喜欢各地的美食等等。
姥姥家就一铺大炕和一个厨房,我们去了三个孩子和姥姥姥爷都在炕上住,屋里有个大的壁挂钟,每到整点就当当的报时,好想念啊。
有时候玩的兴奋睡不着也不敢出声,怕影响姥爷上班就一遍一遍听着,9点10点的钟声响。早晨还在睡懒觉,就听见姥姥在厨房 做早饭,香喷喷的米饭味道直往鼻子里钻。
后来,就记得姥姥膝盖长了骨刺,骨质增生,姥姥在院子里养了二只大白鹅,下蛋以后放中药在里面蒸鹅蛋,治骨质增生。
我初中姥姥就教会我做手擀面条啦,还有蒸大碱开花馒头。
姥姥很节俭,教我用胶水粘破洞的袜子,用剪下来的小布,缝补在袜子上,其实家里条件好用不着缝补,姥姥坚持这样做培养孩子节约过生活。她还经常去部队食堂捡扔掉的白菜帮子,回来喂鸡,还让我们去捡煤糊,就是医院烧煤剩下的很多没燃尽的黑煤。记得妈妈不高兴,怕让熟人看见我们拣东西,姥姥就尽量在下午带着我去拣。我和哥哥一起去捡煤糊,因为热怕烫手,都给我们准备厚手套,回来可有成就感了,姥姥夸我们是好孩子爱劳动。这些好品质都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种子,慢慢发芽长大...
有老人照顾的家庭,孩子都特别有爱心有耐心。每天我会陪姥姥唠嗑,我们放学还得先陪她打扑克再写作业,什么"憋7""打娘娘",找同学凑够四个人一起"打对主"啊,都是那时候学的,所以我大了以后不打麻将,有集体活动就爱打扑克,而且一学就会,都是小时候的功底~~~哈哈
姥姥没上过学不识字,特别喜欢看报纸,我教她简单的字,她读报纸的样子特别可爱,虽然连不成句子,挑着认识的字读出来,可满足的样子,我就在姥姥的陪伴下,快乐的读书长大。
家里订的《大众电影》杂志,都是电影明星,邻居说我长的像刘晓庆又像张金玲,我姥姥可高兴了。她喜欢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的电影剧照,因为都是二人合拍的,看得出她多渴望那种家庭生活,希望男女平等和女人独立的样子,如果姥姥能上学一定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有姥姥陪伴的家庭,孩子们如期健康快乐的长大,哥哥穿了军装,我也考上了大学,都先后离开家去了远方,家里还有妹妹陪伴着老人......
姥姥60多岁长了脑瘤,总记得她头疼,那时候我在吉林住校读高中,要高考那年冬天,姥姥因为脑瘤去世的,父母没告诉我,没见到姥姥最后一面,算是我的一大遗憾。据父母讲,姥姥睡着走的很安详,她老人家才67岁就去世了,我心里很难受!
后来定居吉林干休所的邻居,也就是季伯伯,去学校找我告诉这个消息。晚自习结束回宿舍睡觉的时候,我捂着被子,掉眼泪,怕同学们听见不敢哭出声。第二天我换掉了身上花棉袄外衣,穿的很素,是妈妈的黄军装上衣套的棉衣,不和同学说笑,心里默默的为老人悼念、送行。
记得高考那年姥姥陪我早起去小树林读书,嘱咐我一定要考上大学,女人得有自己的工作挣钱,不能依靠男人。
我记住了也考上了大学,那时候加上中专的录取率才仅仅6%,寒窗苦是真的苦,在当时读书也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也告慰了姥姥期望。
姥爷后来住了铁路分的的楼房,坚持不去我们家住,他认为只有儿子才能给他养老,不能住女儿家。姥姥去世以后,他的老邻居住在楼上经常照顾他的生活,姥爷一辈子无病,后来房子也留给了邻居家的儿子。
他说他谁也不拖累,老了就跳河自己解决生命,结果脑血栓还是摔了一跤就瘫痪的,随后哥哥雇车把姥爷拉到我们家里,爸妈伺候了他一年多,去世时72岁。
姥爷去世以后,我给姥姥姥爷选了当时风水最好的墓地,安葬了二位老人,老夫妻永远在一起不再分开,在另外空间见证着我们一家人的往后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