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了《共享单车:资本局中局》,文章写的很带感,酣畅淋漓的“资本大战”背后充满了偶然,在次次惊心动魄的时刻,是一两个“具体的人”,决定了历史。这不是讲故事,有机会窥探行业或历史事件的人,对这种“关键人物”模式应该很熟悉。
在精彩的故事之外,来谈一谈我的3点感受:
1. 不确定性面前,众生平等。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不是恐惧和羡慕,而是“我们如何适应这个时代?用什么方法去面对,去行动。”
2. 当下的“真理”起初是模糊的,然后越辩越明。投资人并不是谦虚,那是真的看不懂,想装也装不出来。
3. 确定性面前,众生一样平等。彼得蒂尔和李笑来有一个共识,表述有所不同:“找到特立独行的正确”。当只有你对了,全世界都错了,那你一定赚大了。
想“找到特立独行的正确”,靠什么呢?有3点。
1)首先不是“赌”。
牛人在“一般问题”上根本不会赌,只凭“计算”就可以做出正确判断。难道牛人从来不赌吗?当然会赌!赌那些“牛人自己也无法计算”,普通人更加无法计算的巨大未来。
回到正在成长中的我们,如果你上不了牌桌,首要原因不是因为缺乏“货币资本”,而是缺乏“智力资本”(判断力)。经营企业有种痛苦,叫“有钱也没用”。投资人有种痛苦,叫“给钱人不要”。
“货币资本”可以融资、募资得来。而“判断力”谁能“长期的”借给你?往往借不到。(领导力可以换回其他人的判断力,先不表)
2)第二,要靠“洞察短期有效的规律,很快路人皆知规律”。
用马云的话说,就是“看懂后,学不会”,怎么理解呢?投资人为什么牛?他能比全世界提前一小段时间“洞察规律”,这个规律很可能是“一次性的”,用过之后,因为适用环境已经消失,规律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站在今天,普通人都懂“流量思维”、“补贴思维”、“人口红利”,然并卵,没地方用。投资界有句话,“半年不在一线,很多项目就看不懂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些能够一次又一次,捕捉到“短期规律”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显然不是靠运气,靠的是强大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认知学习能力”是一个泛滥的词组,有必要澄清一下。
“学习”是从环境、人、物、数据等一切信息中,找到了规律和对应的适用场景,然后指导行动,从而按预期获益。
“认知”简单来说,是一种自废武功的空杯心态,从而能够适应剧烈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只有忘掉初级招式,才有机会去学习高级招式,完成在“学习”上的一次次重复迭代。
为什么落到“认知”这个点?因为认知能力,可以后天习得,我们不必为此过度恐慌。反过来说,“传播无法习得的能力,是一种炫耀式的耍流氓”,我们不提倡。
3)第三,我们认为更重要。要靠“洞察长期有效的规律,那些路人皆知,却人人不在乎的规律”
我们把它归到“古老的智慧”里。比如,文中的Yuri Miller告诫ofo董事会,不要拿Facebook的投资。因为FB和腾讯是真正的竞争对手,FB爸爸短期不会入华,隔岸观火帮不上你,你得罪了腾讯有什么好下场?Yuri能够洞察FB和腾讯的关系本质,很多人也能,但往往会忽视。
所谓“古老的智慧”,具有一种魔力:即使10岁小孩都明白,也会让40岁的人栽跟头。这就是为什么牛人“每天”都读书,他们在如饥似渴的吸取“古老的智慧”。
为什么第三点更重要?虽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可这终究是可以学会的,可以习得的。尤其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多的是时间,有什么资格不成长。
归纳起来,就是“不靠赌而靠洞察;在短期洞察上学方法;在长期洞察上直接用结论”。
坚定的去执行,相信美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