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一场必败的战争
荆轲刺秦,最终失败了,可是,为什么荆轲会失败呢?曹沫劫齐桓公,又为什么会成功呢?
先来说说荆轲,荆轲本是个读书人,但他喜好剑术,但荆轲对于剑术并不精通,虽然他是一位剑客,但是为人比较浮躁,对事情没有足够的耐心,在历史上他的确是想要拜盖聂为师,但是,盖聂对他经过了一番考验,荆轲并没有通过考验。荆轲事迹上为人比较自大,对于比他强的人若是不喜欢他,他就会望而却步,不敢接近。使得最后他没有拜盖聂为师,在剑术上他也没有多大的提高,而且他从来没有当过刺客,所以在刺秦的时候,只是想为了名垂青史而已,同时也将自己的命搭上去了。
秦国歼灭了韩国之后一直向北进军,逐渐逼近燕国,当时的燕太子丹面对这一情况很着急。燕太子丹知道燕国没有和秦国对抗的军事实力,所以他有了让田光去刺杀秦王的想法,但田光却已年老力衰为由,推辞掉了,并向燕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由此可以看出荆轲刺秦这一事件发生的主要大环境是秦国势力强大并逐渐逼近燕国即将进攻燕国,但燕国并没有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军事实力,所以通过荆轲刺秦来延迟秦国对燕国的进攻形势是燕国仅有的策略。
荆轲当时无所归属,被田光所赏识,收留他为门客,荆轲是个读书人,不会什么武术之类的,后来秦国要攻打燕国,燕太子丹派田光去刺杀秦王,但田光以年老力衰为由,推辞掉了,并向燕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把这事告诉了荆轲,但荆轲不愿意,田光以死相逼,就自刎了,荆轲无奈,只好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但他需要等一个人,一起去,但迟迟没有等到,燕太子丹害怕他反悔,就催促他赶紧去,把荆轲惹火了,就拿着匕首去了秦国。
荆轲和燕太子丹的关系只是君臣关系,他们两个互相利用,燕太子丹给荆轲提供机会,而荆轲替燕太子丹办事,其实,赢家是燕太子丹。
荆轲刺秦这一事件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我认为荆轲刺秦的失败与当时所处的大环境有关,秦国一统天下灭六国,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燕国派荆轲去刺杀秦始皇只是螳臂挡车对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危险。但杀死秦始皇还是有可能的,荆轲失败的原因还有一个,运气太差,假如秦武阳不害怕,二人一起上殿,或者秦始皇衣服质量好点,或者燕太子丹不催促荆轲,等荆轲的朋友到了再出发,或者荆轲运动能力强点,能追上秦始皇,再或者匕首扔准一点,结果肯定都不会这样的。 至少可以再延长一些苟延残喘 的时间 。
历史背景对历史事件往往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已经确定了秦国的霸主地位,而且,荆轲又不是职业刺客,他是个读书人,被逼无奈才去刺秦的,所以荆轲刺秦这一事件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终将失败的结局。
而且,就算秦始皇被杀了,在秦朝经历了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政治体系已经形成了,大不了秦始皇死了,再换太子上位,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所以,秦国灭燕,然后一统六国是迟早的事,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再来说说曹沫,曹沫是个负责任,有勇有谋,心思缜密,时机把握的恰到好处,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早在当年齐桓公还没有登基的时候,他的前任齐襄公去世以后,齐国混乱,当时有力竞争齐国国君之位的主要就是齐桓公和他的哥哥公子纠。当时公子纠就是在鲁国,而齐桓公在竞争中获胜上位以后,齐桓公要报复公子纠,借着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攻打鲁国,所以,鲁国多次战败,当时鲁国的将领就是曹沫,他为人英勇,虽然几次都败给了齐国,但鲁庄公认为主要还是因为齐国强盛、鲁国弱小,所以鲁庄公还是很信任他。
后来鲁庄公就想要通过割地的方式来求和,而曹沫就是求和时的代表,他在结盟之中劫持了齐桓公,一把匕首横在齐桓公的脖子上,齐桓公的手下都不敢动了。齐桓公问他:“你打算做什么?”曹沫说到:“齐国虽然强大,但是这么欺负鲁国就太过分了,现在鲁国被占去了这么大的地方,您还是仔细考虑一下吧。”齐桓公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得已只好把侵占的鲁国城邑都还给了鲁国。于是曹沫就回去了,齐桓公本来打算反悔,但是管仲认为:“如果为了这么几座城池就失去了自己的信义,失去的又何止是及座城池呢?”于是齐桓公就把侵占的土地还给了鲁国。
曹沫为人英勇,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劫持齐桓公,手下人都不敢动了。后来,齐桓公想要反悔,手下人又劝他,说:“鲁国并不是太弱小,而齐国,只是比较出众而已,并不是太强大,如果真的把鲁国惹火了,必定会倾国之力来讨伐我们齐国,到时候,就算我们赢了,也必定会元气大伤,在随便来一个小诸侯,都能把咱们灭掉,可是让其他人占了大大的便宜啊,而且您当时被劫持的时候,还有其他诸侯国的大臣,您已经向诸侯发誓了,如果反悔的话,那就是弃信于诸侯了,所以,请您三思啊!”
相比之下,曹沫更适合做刺客,荆轲,实在不适合做刺客,他没有经过训练,又是个读书人,而且,秦国当时已经非常强大了,无人可挡,但是齐国不是很强大,需要用信义来维持与诸侯之间的关系,而秦国就不需要,因为他太强大了,不和你讲什么信义,直接把你灭掉,所以,荆轲只有杀死秦王,才能延长燕国的寿命,不然,如果只是把刀架在脖子上,管你现场有多少诸侯大臣,事后都灭掉,这就是强大,这就是大秦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