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7年算来,在高中我已经进入了第8轮。在座的本届高三24名教师,与我一道从8轮走过来的已经很少了,但是,因为学校授课循环有着相对的稳定性,所以一直在一个年级组合作的老师还是很多的。我们组教师性格各异,但是一直和谐相处、团结协作,有拼搏精神,有不服输的性格,有情怀也有担当。我们曾经创造过辉煌,也经历过沧桑。22位教师中,大多数都教过高三,仅3位教师是第一次教的。教过有教过的好处,新教有新教的优势。老教师更有经验,但有时有高原反应,又因为曾经沧海,便觉得眼前的学生只是浮云;年轻教师更易接受新的东西,更有拼闯劲,但眼前的现状多少黯淡了他们最初的梦想。所以在此背景下,我们更要抱团取暖,彼此鼓劲,互补互学,带着学生艰难向前迈进。
由于生源质量处在全市普通高中最低处,学校的发展进入了低谷,这两年高考文化课达本科的在外面很难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去年,我们拟的高考金榜题目是“苔花虽米小,也学牡丹开”,还能有点斜抱琵琶、半遮半露的羞涩味道;今年的题目是“同担风雨,共享阳光”,应着疫情、汛情的实景,表达的实景却令人心酸,都在担风受雨,说是共享阳光,那阳光却是从别人家砖瓦缝里漏下来的。今天我们踩在这个历史的鼓点上了。会,不会也踩空呢,还是能发出点美妙的声响?答案似乎在老师的心中了,不期盼结果,只等着它在到来的时候来到。因为这一届的生源,比上一届更差。
但是,对不起,社会上不知道你生源哪一届好哪一届坏,甚至不管你整体的生源有多差。人家只看结果,忽略所有的过程。稍有仁慈的或者有点明智的还可能为我们掬一把同情之泪,说些宽慰的话语。内心里也免不了会惊讶:这么大个学校怎么能有一个人没有考上呢?就像当年人家问孔乙己:“你怎的连半个秀才捞不到呢?”这几年从我校奔向城里借读的趋之若鹜,今年竟也有人在跃跃欲试着,原因多多。如果他们用这句话怼我们,我们何言以对?
“雪崩中,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老师可以说是学生太差,学生可以说是老师不行。我知道,我们的老师其实是不差的。一直以来,教师还是那样的教师,但结果不是那样的结果,真的是因为学生不是那样的学生了。在高考的背景下,大量的现象表明,办学其实就是在抢优质生源,名校都是优质生源撑起来的。只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但是,现实已经摆在那里了,我们无法改变。我觉得,学生差不能是我们裹足不前的借口,永不言弃应该是我们当有的表现。
当我们把怪罪、鄙夷甚至嘲弄的眼光从学生身上收回来时,我们看下自己,我们真还是以前的自己吗?学生没有信心,我们似乎比学生更没信心。也许是我们太聪明了,看透了未来,而他们还不知道前面的路是光明还是黑暗,只是拼命地向前奔。其实,历史可以告诉未来,但是现实可以改变历史。
今年的高考,我校学籍生共有8人考上。有3个回原籍的,5个应届生,都是在外借读的。这5个应届生中,按照高考分数多少为序,高一被我校录取的名次分别是149、136、77、29、118.这5人中高考考得最好的人进我校是149名。而在他名次之前的学生,在我们学校是没有一个人考上。为什么?我觉得应该与我们的学风与教风有关系。学风不好,让少数优秀的学生独自坚行得不能太久。学生整体的水平差,让我们的教学调子不能拔高,难以达到高考的要求;同时,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也不再那么热心贴心、细致周到了。丢了一个考点,会说,少一个不影响结果,反正他们也不知道;少了一次训练,会说,多少对他们无所谓,反正他们不行;仅40分钟的一堂课,不说质量达不到要求,可能时间上都不能保证,迟到甚至早退,觉得少他们几分钟无关大局。这样的心态与做法,换在以往,是不敢想像的。学生变了,我们老师也变了,老师一变,学生就更变了。这样会是恶性的循环。如何不让它继续循环下去,我们应该先主动踩下刹车,为什么?只因为我们是老师,我们是大人,他们是学生,他们是孩子。
记得我当年级组长的2012届,学校授给年级组的锦旗上写的是这样一句话:“一路高歌豪气在,我辈岂是等闲人。”是的,我们本来就很优秀,我们现在更能优秀的,只要我们改变下角度,放低下腰身,以百倍的努力去点燃一线的希望,明年的今天,也许我们真能刷新高考金榜。到那时候,如果校长还要我拟金榜的话,我一定想一个美美的题目。如果还像这两年一样,“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我真的是没词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