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第二天带俩小孩回乡下放养一段时间,因此吩咐他们今晚把衣服整理好,明天好出发。
没想到这个决定最后居然导致女儿大发雷霆,气冲斗牛。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她有一条干净的短裤一条待洗的短裤。嘴里一直埋怨只有一条短裤一条短裤,让人听了不解又厌烦。她外婆就把她待洗的短裤放洗衣机里洗,并要她拿干净的短裤去洗澡。没想到她突然就爆发了,上窜下跳,雷霆万钧。大喊大叫:我等下换下的短裤怎么办?怎么办?我们赶紧说到时给你手洗。她不听,一直吵闹不止,嘴里喊道:我身上的短裤等下怎么办?
我在书房里一股无名怒火窜起,走到她面前声色俱厉,大声道:等你洗完澡给你手洗并晾上,如果明天早上还没干就收好到乡下晒干。她还是蹦着哭闹,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我一边惊异于只有7岁的她脾气这么坏,一边对这种行为完全不可理喻。冲动之下扇了她一耳光,她把卫生间的门甩上,反锁自己在里面嘤嘤地哭。后来还是她外公哄劝她洗完澡。
我在书房里反思,对扇她一耳光多少有点后悔,但更想不明白这么浅显的道理她为啥不懂或不听。等她在床上抱着枕头准备睡觉的时候,我走过去平静地跟她交流,想了解她当时是什么一个状况。她显然也已平静了,但刚开始并不愿意回应我。我耐心地开导她,说爸爸只想了解你当时的想法,并没有再跟你算帐的意思。她慢慢地,边想边说的与我交流起来,下面是我们的对话。
“你为什么要生那么大的气?”
“……”
“你为什么不愿意听从我们的建议?”
“我就是不想要手洗。”
“为什么?”
“就是不想。”
“总得有个理由吧。”
“因为今晚你不会手洗的。”
“我们答应了就肯定会的。”
“以往手洗前你都会在桶里泡一天的。”
“外婆也答应了啊。”
“手洗了今晚上也不会干。”
“那洗衣机洗也会不干啊。”
“不会,洗衣机洗的要干一些。”
“我不是说了不干可以收好回乡下晒干吗?”
“不好,我想把所有的东西都弄好走。”
你看,看似完会不可理喻的行为,其实背后还是有严密的逻辑在里面,只是小孩不善于逻辑地表达,给人一种无理取闹的感觉。
现在可以比较完整地梳理她的思路: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想所有事件都做完做好,清清爽爽地到乡下度暑假。可一条短裤把她卡住了,为了在第二天出发前能将所有短裤晾干收好,她希望用洗衣机清洗甩干。而她外婆把待洗的短裤先洗了,等下洗完澡后留下的那条短裤就只能手洗了,而手洗显然不能让她达到目的。想到不能一劳永逸心无挂碍地回到乡下,患有轻度完美主义者的她就爆发了。想到这里我开始反思,我如果能不冲动,先冷静地安抚她的情绪,再慢慢跟她沟通,就可能不会出现天雷跟地火般的对垒,也不会扇她一巴掌。
还是修炼不够啊,惭愧!小孩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不讲道理,只是他们的思维方式跟成人可能不太一样。我们大人想事情条理分明,思路清晰。而小孩其实也能按逻辑思维去想事情,但他们会忽略中间的一些环节,只把最后的结果呈现出来,让你感觉很突兀,不合常理,甚至断言他们是无理取闹,接下来,竹笋炒肉就出锅了。
想到这里,我的脸热辣辣的,觉那一巴掌是打在自己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