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维特根斯坦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有人认为音乐是一种原始艺术,因为它只有一些音符和节拍。可是,音乐只是表面上显得简单而已,它显示的内容是由音乐的实体来诠释的。从另一个方面说,音乐的实体包罗着无限的复杂性。其它种类的艺术用各种外部的形式来提示这种复杂性,而音乐却将其隐匿起来。由此可见,音乐是最为成熟和精微的艺术……音乐的结构和情感。各种情感伴随着我们对一首曲子的理解,类似于伴随着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音乐是一个人灵魂的栖息地,很多人为之痴迷,为之疯狂,不过是在音乐中找到了另一个被压抑的自己。我喜欢听歌,民谣、流行、古典每种类型的音乐中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那一首。有时候音乐像是强心剂,给疲惫的我带来力量;有时候音乐像是说书人,给孤独的我带来慰藉;但有时候音乐却像是一味毒药,一面让我欲罢不能,一面将我拖入深渊。
2015年春天,薛之谦在沉寂了十年之后终于回到了众人的视线。《演员》、《丑八怪》、《你还要终于》……大街小巷的音响都已被他占据。薛之谦的音乐就如他的人一样真诚,前奏响起就已奠定了悲伤的基调,他把自己的过往写进歌里,每一次听到也激起我心底深刻的痛楚。之后住院治疗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再听歌,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不快乐害怕被触及,但是旋律依然残忍的在我耳边,循环着那些不舍。
2016年10月,第二次住院治疗,一个人坐在窗户边,从正午到迟暮,阳光逐渐染红了桌面,书读不进去索性就不读了,听点音乐,看看夕阳。“……忽然之间你散尽的我散尽的全都不见/当初的我的疯狂你的背叛像个笑点/忽然之间你经历的我经历的所有谎言/当初的我的退让你的亏欠都不起眼……”青峰的声音没有带来脆弱,反而让我感到了解脱,不敢触碰的伤口仿佛突然变得不那么疼了。我终于意识到,音乐也可以是一种治疗手段。很偶然的机会,在住院期间有一位武大的研究生到人民医院实习,在她的带领下,我体会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治疗,在随后的的交流当中我也对此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做了相关的研究。
王宏超先生在《音乐治疗与心理健康》一文中说: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让人通过声音是一切压抑在内心的苦痛与忧愁不再受到现实的限制而得以释放。[1]因此,音乐也被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运用到心理治疗中。本位则从音乐治疗的定义、历史、过程等方面对音乐治疗进行简略地介绍。
什么是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于1940年起源于美国的卡萨斯大学,经过70多年的发展完善已是一门成熟完整的边缘学科。自20世纪70年传入亚洲,便受到临者的重视,并应用于临床治疗。音乐治疗涉及学科广泛、应用领域庞杂、流派思想丰富,确立的临床治疗方法多达上百种,并形成众多的理论流派。常见的治疗形式有接受式、参与式和即兴演奏式三种形式。
因为音乐治疗学毕竟是比较年轻的学科,还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治疗师,受不同的文化、历史、经济、政治、医疗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各国专家开展音乐治疗的领域及治疗方法的不同,所以产生了不一致的定义。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鸿懿先生与众学者在研究成果——《音乐治疗学基础》中撷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论述:首先,欧洲的音乐治疗专家斯·萨地认为:“音乐治疗,即用音乐对于疾病的医治、缓解或刺激。”其次,日本《新音乐辞典》对音乐治疗解释为:“音乐治疗,指通过音乐所进行的心理治疗,催眠,它以用音乐促进身心健康和培养人格的功能主义的艺术观为基础,属于一种应用音乐(心理学)范畴。”最后,《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1989年版对音乐治疗学定义的则是:“音乐治疗学是研究音乐对人体机能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音乐治疗疾病的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以上种种定义虽大致描述出音乐治疗的目的与方法,却无从从中窥见音乐治疗更多的元素,因而在学术界并不被广泛应用。
陈菁菁在《音乐治疗学的定义、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文中进行了如下说明:“音乐治疗学从创建至今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它的研究领域还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展现和发展。音乐治疗的应用范围不仅涉及到了心理学、医学、音乐学而且涉及到了教育学甚至许多未知的科学领域。音乐治疗学的临床研究还表明,其学科本身并不在于研究与别的学科理论的关系,而在于音乐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音乐治疗学定义为集心理学、医学、音乐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学科,至少可以认为这样的定义对于音乐治疗学本身来说是不全面的。”[2]
目前,公认为较为完善的定义当属,美国temple大学教授布鲁西亚KBruscia在其著作《定义音乐治疗》一书中所做的:“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在中国,有许多的学者认同此定义,将音乐治疗归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并加以诠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高天在他的《音乐治疗学导论》中对K.Bruscia的音乐治疗定义所作的全面细致的阐释。该定义明确说明了音乐治疗的过程、方法与不可或缺的各种要素:“1.音乐治疗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治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了各种不同方法和流派理论的应用,而不是像有的人误解的那样,以为音乐治疗只是一种简单单一的疗法。音乐治疗也不是随机的、孤立的干预过程,而是有着包括评估,长、短期治疗的建立,治疗计划的建立与实施和疗效的评价在内的严密的、科学的系统干预过程;2.音乐治疗是运用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手段,如听、唱、演奏、音乐创作、音乐与其他艺术等等各种活动;3.音乐治疗过程必须具备包括有音乐、被治疗者和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治疗师这三个因素。”[3]
音乐的历史
音乐治疗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音乐治疗的思想起源都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利用音乐来治疗各种疾病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五音疗疾”的记载,即根据宫、商、角、徵、羽5种民族调式音乐的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关系来选择曲目,进行治疗。如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又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角调式乐曲构成了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徵调式乐曲,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羽调式音乐,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音乐治疗的源头。
而在西方,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谈道:“有用于医治情欲的旋律,有医治忧郁和内心病症的旋律……医治愤怒、生气、内心变化的旋律,还有另一种歌曲可以治疗人的色欲。”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情绪失去控制的人听了令人心醉神迷的音乐后,就会恢复到正常,“他们好似经历了一次医药治疗和洗肠治疗。”[4]可见先哲对利用音乐净化心灵、驱逐疾病的推崇。奥地利医生P·利希滕塔尔(1780~1853)在1807年写成了4卷集的《音乐医生》,更详尽地介绍当时的探索成果,只是当时并未受到关注。半个世纪后,19世纪中期,音乐疗法在欧洲开始日渐风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音乐治疗精神疾病伤员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因之被迅速推广。
1950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音乐治疗学的国家协会,专事探讨、推广音乐疗法,并出版论文集及定期刊物。西方各国也纷纷成立这类组织,并有国际性的专业交流活动。至此,音乐疗法发展为一种专门疗法。
音乐治疗的过程
接受式音乐治疗
接受式音乐治疗的主要手段为音乐治疗师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音乐进行干预式聆听,让来访者通过聆听音乐所感受到的各种刺激来调整自己的认识和心理,其遵循心理暗示原理在音乐治疗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学者侯艳在其《论音乐治疗的基本方法与操作》一文中介绍了如下四种接受式音乐治疗的形式:
1、歌曲讨论
歌曲讨论一般以十人为宜,在歌曲讨论活动中,大家围坐在一起,每个人将自己现阶段喜欢的音乐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并与大家一起来讨论欣赏音乐后的感受,其间,音乐治疗师会鼓励大家去感受和思考,引导大家去理解和发现,但不会去做出任何消极评价。当然,在活动最后,治疗师会根据每个参与者做一个相对客观且带引导性的总结,帮助参与者更全面、更理性、更客观地了解和认识自己。
2、音乐回忆
音乐回忆的目的是引发治疗对象由音乐所伴随的情感和回忆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音乐的特点决定了使用音乐回忆方法的可行性。在音乐回忆治疗方式中,治疗师会要求治疗对象选择一首或数首歌曲、乐曲在小组中播放(这些歌曲或乐曲都是治疗对象在自己生活经历中特别喜欢或有着特别意义的)。音乐回忆既适用于集体音乐治疗,又适用于个体音乐治疗。在集体治疗中运用音乐回忆,可以使小组成员相互倾诉往事,宣泄情绪,从而相互支持和安抚,以达到促进相互理解和沟通情感的目的。
3、音乐同步
音乐同步是指治疗师使用录制好的音乐或即兴演奏音乐来与治疗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同步。其原理是当治疗对象与音乐产生共鸣后,逐渐地改变音乐,使治疗对象的生理、心理和情绪状态向预期的方向引导,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4、音乐想象
所谓音乐想像,是指治疗对象在治疗师的诱导下进入放松状态,从而能在为其特别编制的音乐背景里产生自发的自由想象。它的原理与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心理疗法有类似之处,即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观点,以心理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认为病人的心理障碍是由于压抑在“潜意识”中某些幼年时期所受的精神创伤所致。通过内省的方式,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将这些痛苦的体验挖掘出来,让焦虑的情绪得到发泄;并对病人所提供的谈话内容进行分析解释,使病人领悟,从而改变原行为模式,重建自己的人格,达到治疗目的。
再创造式音乐治疗
再创造式音乐治疗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分别是演奏演唱法和音乐技能法。[5]无论是演奏演唱法和音乐技能法,都是在训练来访者学习音乐的前提下来达到治疗的作用,让来访者将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音乐宣泄出来。[6]
通常而言,采用再创造式音乐治疗的对象均为没有音乐基础的来访者,而且治疗的周期相对较长。选择的音乐类型最好是来访者感兴趣的或喜欢的。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来访者逐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学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来访者逐渐认识并接受自己,增强自信,以达到治疗效果。
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
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在欧美国家非常普遍,在有些欧洲国家,音乐经治疗甚至就是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7]即兴演奏的主体是来访者本人,采用的乐器大多以奥尔夫乐器为主,这些乐器为不需要经过训练就可以演奏的节奏性、旋律性打击乐器,如各种鼓、铃鼓、木琴、三角铁、铝板等,来访者可以在不需要任何学习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感觉即兴演奏各种节奏,而治疗师多数情况下会用钢琴或吉他进行伴奏,以使音律更加和谐。
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的原理是人们对和谐音乐的体会及对不和谐音乐的趋避。我们都知道旋律是音乐的基础,是人们接受音乐的主要形式。研究表明,人有大脑颞叶上回负责旋律的识别和再认,同时也能辨别和谐与不和谐旋律之间进行转换,从而使人寻找和体验和谐音乐。[8]治疗师可从来访者的即兴演奏中探访到来访者的内心感受,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解除来访者内心的种种矛盾,使来访者的内心和音乐一起实现和谐平静。
[1]王宏超:《音乐治疗与心理健康》,《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年第8期。
[2]陈菁菁:《音乐治疗学的定义、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音乐探索》,2004年第3期。
[3]高天:《音乐治疗学导论》,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年版。
[4]周江林:《音乐疗法:听青草在舞蹈》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20901/061813018748.shtml
[5]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6]樊作谢:《音乐治疗的方法》,《心理与健康》,1995年第3期。
[7]侯艳:《论音乐治疗的基本方法及其操作》,《黄钟》,2013年第2期。
[8]侯建成、董奇:《音乐认识: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教育启示》,《黄钟》,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