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听舍友讲了半宿的鬼故事,吓得将近一夜未睡。
早上似醒非醒迷迷糊糊之时听到舍友说,“山竹来了。”
“山竹,吃的吗?”
“白痴,是台风。”
“哦。”我睡眼惺忪抬头看看窗户外的天空,多云带着一点点的阴,不冷不热,温度正好。
“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吧,毕竟台风每年都会来这么几次。”
起床后天气已经变成了晴天,秋高气爽,莫名想要去放风筝。
刷完牙再次将毛巾抹到没有一丝褶皱,我听到一个舍友在问另一个舍友。
“哎,你们那儿在刮台风么?”
“在刮啊,我们那儿都放假了。”
“放假了?真好。”
提问的是山西的舍友,回答的是广东的舍友。
是啊,放假了,对于学生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不过,往常好像没有听说因为台风放假。
我这迟钝的脑神经总算嗅到了一丝不同。
打开微博热搜榜,“山竹登录”、“港珠澳大桥”、“香港 十号风球”……和山竹有关的消息占据了微博十几条的内容。
今年的台风好像有点大。
我习惯性的向下翻看消息。每一个视频都表达着同样的东西——这次台风真的很大,几乎成了一场灾难:
桌子被吹在天空忽上忽下,像一只风筝。
鹰隼惊慌失措的倚靠在窗边,也像一只风筝。
大楼的玻璃闻风而破,一片片玻璃在空中呼啸而过,像一群风筝。
……
一切都像风筝。
我终于开始觉得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我继续往下翻看其他视频。
画面的内容开始变形,一种不舒适的感觉在我情绪里逐渐蔓延。
坐标香港,一个女孩在30层高楼中说自己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风,很兴奋,很刺激,并且嫌风还不够大。
坐标东莞,某个楼盘的塔吊禁不住狂风整个倒下来,而在视频里能够明显听见一旁的人以一种幸灾乐祸地口吻说,倒喽,倒喽,终于倒喽。
终于倒喽……
就像是为了这个结果,他等了好久一样。
这时,一个同样在刷微博的舍友愤然地说,“哎,你看这个建筑倒了高兴的不得了的SB,真该把他扔到台风里去。”
扔到台风里去……
他们虽然在沿海城市,城市台风呼啸,但是,他们并没有处在最危险的地区的台风当中。
没有亲身处在台风之中,那么沿海与内陆就没有区别。
多年之前,我还很喜欢韩寒,他在《他的国》里写的一个场景,对当时还整天觉得诗人自杀就是很酷的我有一些冲击。
这个场景是这样的:
左小龙本来是去楼顶思考人生,想抽根烟伤春悲秋感慨一下人生。他不想跳楼。然而楼下很快聚集起来了围观的群众,大家在下面等了很久。等很久的原因是大家以为上面那哥们要跳楼,于是就等着看左小龙跳下来,他们好获得一种看热闹的快感。
但左小龙不想跳楼。
于是下面围观的群众们不爽了,有人大声喊到:“跳下来,赶紧跳啊,咱们都看了一个小时了,脖子都酸了,肚子都饿了,你玩我们呢。”周围的吃瓜群众纷纷对这话表示赞同就差给喊这话的人点赞并转发了。
“如果不跳,那就是孬种,这么多人看着呢。”
于是,故事的结尾,左小龙活生生被群众们催着跳楼了。
这个场景当时给我带来两个结论。
一是,原来有时候自杀不是自己想自杀,而是被一些不知名的东西逼的。
二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群众真的很可怕。
这种可怕在于,你明明没有亲身经历当事人所经历事情,就开始在那里以自己的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去站在上帝视角去审视一切。
当然,很多时候,吃瓜群众们都不是上帝而是魔鬼。
因为吃瓜群众这种角色就是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只是负责吃瓜而已。
而很多吃瓜,真的吃得很瓜皮。
但反过来说换一个角度来讲,写这篇文章的我,那个说着放假真好的室友,那个说着要把他们扔到台风里的室友,和视频里那些感觉很开心以及幸灾乐祸的群众们,其实在身份上真的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都是吃瓜群众。
大多数人就是这样,不经历过苦痛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做换位思考。
然而每个人都可能在下一刻陷入一个具体场景里,然后在这个场景里,你很多时候充当的角色就是楼下那个围观左小龙自杀的吃瓜群众里的一员。很多时候,这是我们避免不了的,因为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实在太多了。
在楼顶抽烟悲秋的人也好,在大风中轰然倒塌的塔吊也好。
我们能做的不是枉自揣测,不是幸灾乐祸,更不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是要尽力去理解,尽力去保持理性。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好像大家做起来都很难。
你要知道,可能明天,那个站在楼顶就是你而不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