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则明。”我们也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也曾经站在真理的制高点去指责他人的不自量力,鄙视他人没有自知之明。现在我才明白,不是谁都能做到自知,自知也需要能力,我们需要照镜子才能看清自己。
01
女儿这个小小的生命,就有一种力量,让我有所思、有所悟,她就像我的一面镜子,时刻照耀着我。
是女儿的到来,让我学会了慢,学会了止,学会了定,学会了静。《大学》开篇所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份定静让我学会了与女儿的相处之道。我越来越发现,所谓育儿,其实就是如何与女儿沟通的过程,就是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的过程。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带孩子很浪费时间,而我从不这样认为,相反我觉得是孩子这面明镜,让我看清了自己,让我变得宁静而能听得进身边人的劝诫,包括自己的父母有时候都没有能力让我臣服,而女儿不用多说,她的一笑一颦、瞬间明镜般的真实反应,让我没有理由不屈服。
慢慢地,我才开始懂得将目光转向他人,才有意识地关注我的身边人,这些曾经了陪伴了我很久,我却不会真正用心去停留的人。我才意识到我的身边不只是孩子这一面镜子,我的家人、同事又何尝不是时时刻刻照射着我。
02
曾经觉得看着谁不顺眼尽量避开少接触是一种自然的相处方式,现在才意识到这并非成熟的举动,你的逃避恰恰反应了你的退缩与不安。虽然一些身心灵文章中也提到你所看到的都是你的内在投射,我也赞同这种做法,而在实践中,我却不知不觉中忘记了它的存在。
随着女儿对我的影响,也随着自己的不断成长,我开始放下成见与排斥,多些宽容与尊重,才发现自己原先的认识是多么的狭隘。心境开阔了,看到的世界也变了。
当我怀着抵触和排斥的心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接触时,根本不愿意多看对方一眼,一看到对方,心理就堵得慌。只有不得已迎面面对时才礼节性地说几句,谈话也极易起冲突,极易引起自己的反感。为了使自己保持平静避免冲突,我选择了沉默应对。可是这样的相处让我感觉对方很冰冷,自己也很冰冷。曾经一度时期将错误全部归咎于对方,后来发现自己也不尽然。曾仕强说,“
伤人的话,就像回头的箭,最后射伤的都是自己
。”你的一举一动,你与人相处的方式,何尝不是又回馈到了自己身上。
03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老公突然间给了我一句很高的评价,可是这个评价却让我苦笑不得。他说,“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你很好”。
我听着感觉很别扭,问道:“难道我以前不好吗?”
老公说:“你现在读老子改变了不少,你与人沟通存在问题,我说了多少遍你都不愿意改正,说话不经过大脑思考,比如你不耐烦地跟妈妈说话,还有你说话的语气和语调,让人不寒而栗,顶撞了他人,你都浑然不觉,听不进我的劝诫”……
听完,我居然没有生气,或许是自己的觉悟在提高。我开始回忆他说的一幕幕,我觉得他说的都是对的,可是在以前我觉得他是在吹毛求疵。难怪妈妈和妹妹也指出过我的毛病,说一向温顺的我时不时飚一下,感觉很恐惧。
现在,我醒悟了,突然间觉得做我的亲人很不容易,还得忍受我、包容我。想来有感动,也有愧疚。曾经觉得自己心理并没有这样想,为何大家会这样子看我,是不是对我要求太苛刻了,我已经很尽力地在做好自己。可是现在,我很平静地听老公的描述,没有敌视,没有防御,听着听着,不觉潸然泪下。原来总觉得别人的判断是错误的,总认为自己已经很好,殊不知局外人看的更清楚,当局者迷,旁观者听,不愧是真理。
所有这一切,源于女儿的到来,源于经典的开悟。是女儿让我慢下来,是经典让我在慢中开悟,在慢中学会自我观照。
04
有段时间,我觉得《道德经》读的久了,会让人清心寡欲,不再想入世,而有出世的倾向。为了深入理解老子的思想,我想接触儒家,希望能对照理解。没想到在我尚未完全理解儒家思想的情况下,我的身边人给了我启示。
曾经因为回归内在,我学会了与自己相处,与自己的情绪共处,最终收获了平静与安定。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平和了不少。当我遇到无法沟通的人时,我会选择回避与拒绝接触,以使自己免受不良情绪的困扰。可是当你回避的人是你不得不面对的时候,你的回避却加剧你的不安,困惑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你。
我想起《零极限》里面提到的治疗精神病患者的夏威夷疗法,修﹒蓝博士在没有与患者接触的情况下就治愈了院区里患有精神病的罪犯。他总是会问自己内在发生了什么,并不断地清理自己的内在,最后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这种方法是否真的这么神奇,我不知道,但是他的这种自我观照后的平静,我很惊讶。我没有他说的这种大我的平静,更没有能力去帮助、改变他人,但是他能我一种参考,让我在面对无法逃避的身边人时,选择尊重与和平共处。
当我放下防备,放下评判,放下厌恶时,我发现原来看着不顺眼的人似乎并没有你想的那般不堪,我也没有了原先的不安与敌视,相反多了一些理解,而人还是原来的人。你会发现其实你所看到的对方的种种厌恶,自己的身上也都存在,只是自己活在自己的认知世界里无法察觉。所以他人的存在正好照亮了你的内心。
回归内在,与自己共处固然重要,但是与他人共处,会更加丰富你的内在,会让你的内在更加充盈,会让你更深地认识你的内在。
无论是有外到内还是由内到外,最终都是为了能在尘世中活的更快乐,活出人性的真、善、美。
有人说,老子的思想追求高远是一种异端思想,我现在才明白老子的无为、回归内在,并非让你与世隔绝。内与外是互动的,我们需要动态地去看待无为,去看待内在的内涵。
亲,你的身边是否有让你不满意的人?你的家人、同事、领导中,是否也有让你心生厌恶、痛苦不堪的?当你频频感到无奈、无助、无力、狂躁、不安时,也是你觉醒的机会。他们都是你的镜子,他们的存在都是为了照亮你。如果你能从被动妥协做到主动坦然,恭喜你,你获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