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感受颇多,却总想:储存起来,等有时间再慢慢整理吧。快两个月了,记忆的仓库塞得满满的,想分门别类清理,再去装人生旅途一路风光,却发现,像茶壶里塞满了饺子,想倒出来,在瓶口就堵住了,不禁感悟:凡事真的不能等!趁那一幕幕还没疏远,赶紧回忆并记录赴浙大研修的点滴收获。
走进罗湖区中小学精英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我感觉到肩上的责任。这是我感觉最神圣的一次研修。这种神圣感来源于“精英教师”的荣誉称号。我以为所谓“精英”,那一定是事物之最精粹、最美好者。所谓“精英教师”,那一定是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拥有绝对实力:1. 非常热爱工作,有责任意识。2.不墨守成规,讲究工作的方法和效率,能控制自己的工作情绪。3.得体的拥护学校领导,把小事也做到细致,抓住每一个机会,体现了自我价值。而我觉得自己一直就是一名平凡到无人问津的老师。
这之前,我感觉自己每天行走在教育的迷雾中,我甚至会为我的教育教学而十分焦虑。可是这一次,几位培训师的讲座像一阵清新的风,吹散了我心中的雾霾。
一直以来,我觉得电子产品对学生身心的危害已经无以复加,而语言文字的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三尺讲台是坚定不移的主阵地,不应该过于依赖数字化媒体。所以,在我的语文课上,我一度不需要打开电脑,打开展示平台。可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习和生活已经离不开网路。数字化媒体技术已经在改变我们的学习生活,犹如洪水猛兽等自然现象,成了无法抗拒的力量。虽然是一堂与数字化媒体有关的技术洗脑课,但是,浙江外国语学院的石其乐老师语言风趣幽默,有理论有事例,有文字有图片有案例有交流,课堂松弛有度,他非常有感染力的语言把机械的数字化说得如此鲜活,富有生命的热情,整个课堂笑声不断。在笑声中,我反思自己,如果你的教学手段已经跟不上时代,学生的各种信息量已经冲击着你的教育教学,你怎样让你的学生也能在课堂上笑声不断,思考不断呢!
杭州市学军小学的张军林校长的“成全每一位孩子的个性成长”的做法,作为一校之长,他高屋建瓴,从莫言和屠呦呦获奖感言谈起,谈到课程改革,谈到个性化教育实践,点面结合,绘声绘色,发现学生特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便利,以致我们最后清醒的意识到,其实教育中必要的人物就是家长。回想几千个日日夜夜,以为自己就是学生的救世主,不完成作业留堂,不专心听讲留堂,留了还得好言好语通知家长,稍一不慎,家长声色俱厉问孩子去处,不发挥家长的能动性,教育永远是被动,家长不发挥主动性,教育永远是不完善。所以,张校长的告诫对我们一线教师有绝对的指导意义,告诉自己,家长才是孩子一辈子的老师,家长也是教育过程的受益者,发挥家长的能动性,做有教育智慧的老师!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副局长赵群筠关于一个名师的成长历程的讲述,颠覆了我们的局长印象。她朴实,平淡,没有矫情,她分享了三个故事:刚参加工作时被分配到偏远山区而有喜有忧的故事,担任校长时关于“我的道路是最美的”一路风雨兼程的故事,为人母,为参加高考的儿子不间断写百篇微博的亲情故事,她娓娓道来名师成长之路,劝诫我们心平气和,乐观面多生活种种,从容而智慧的走过生命的每一段路。一位书香味浓,语言接地气的局长,她是否决定了这个区教育的深度,我无需进行那样深刻的思考,但我已经体会到,班主任的方法决定了班级的高度,班干部的管理决定班级的厚度,家长的热情决定了班级的宽度,后进生的成长决定了班级的温度。
在浙大研修的日子里,平凡的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学习优秀,再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过程。我觉得我也将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我还不希望做太苦情的老师,我希望一辈子学做幸福快乐的老师,所以,尽管本次学习的生活条件有点苦,但我们享受了精神盛宴,我珍惜每一次的聆听,记录每一位大师的指点,因为他们都将成为我教育生涯中的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