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有道理,什么是没有道理?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有用的?然后,应该做什么?最后,真正做了什么?
上面的问题贯穿人生始终,那些心灵鸡汤、成功学和选秀节目等等看到了人性于此方面的困惑和反复无常,推出大量的“励志的”“传递正能量的”作品。诚然,这些“正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民众理清了头绪,然而随着信息爆炸,各种各样的文章劈头盖脸席卷而来,很少有人能够对生活不产生困惑。
信息不发达的时候,我们要汲取百家之长,而现在接受了过多信息之后,就须得有——独立的灵魂。
首先,何谓独立?
词典上的解释为——汉语词语,指单独的站立或者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依靠自己的力量
去做某事。英语单词independence 的英文释义为freedom from control or influence of another or others,与其将其翻译成免于受到别人的控制和影响,我更愿意认为是在一些规则的束缚和别人的影响之下产生的一种自由。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生活在孤岛之上,因而不可能免于受到别人的影响。因此,那种真正的在社会的浪潮中产生的有着独立的思想体系并且不断接受外来事物来更新自己的人格,就是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灵魂。这个概念有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为社会浪潮,二为体系,三为更新。一是社会因素,二与三都是个人因素。
然后,如何锻造一个独立的灵魂?
我下面用自己的对人生的假设举个例子。
先做几个假设(由于篇幅限制不能定量或定性地进行证明,因而称之为假设),这些假设的重要性犹如光速不变原理之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于建立各自的理论世界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假设一: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只能通过一些手段减弱或是暂时忽略,不能被消除。
假设二:思想决定痛苦或是快乐,思想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到金钱与物质之上。
假设三:若个体A幸福感高,那么他(她)一定持续的有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且此种事情会促进在技能或是思想上的提高。且幸福感越高,在一天中A愿意去做并且去做事情的时间越长。
假设一是将人置于社会关系网之中,假设二深入关注一个具体个体的痛苦与快乐,或简而言之,表面的直接的情感,而假设三则从假设二中简单的情感深入到一个人生活状态的长期写照中,即幸福感。
假设三种的”幸福感“区别于人们一般理解的意义,至于为什么将幸福感进行如此的定义也是很容易被理解的。想一想你曾经百无聊赖的日子,各种消极的、悲观的、厌世的情感更容易趁虚而入,寻找刺激就成为一个危险的话题。多少前途无量的明星或是官员选择吸毒包养情妇等诸多条不归路,归根到底还是缺少假设三种所提到的“幸福感”。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如何锻造一个独立的灵魂?
如果接受了上述假设,就相当于明确了人生的目标——幸福感,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每天争取有更多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能提高思想或是技能的事情。
有了目标以及方法,还有哪些问题呢?
有人说,将“幸福感”作为人生的目标太小了。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对于我来说,细水长流现世静好的日子是最好的,而且我一直坚信,胸怀家国天下的人,首先也应当有极其强烈的幸福感——坚定信仰的幸福感,否则,漫漫长路,艰难困苦,如何走的下去?有句“心灵鸡汤”是说,倘若一个人在一个领域投入10000个小时,那么他一定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这让很多人以为只要坚持,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然而关键是,若没有极强的幸福感,如何将这10000个小时坚持下来?
也有人说,你为什么偏偏要做这样的假设呢,我做其他的假设就不行么?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关键点不在做不做假设上,而是一个人的一生必须要有自己坚持的一些东西。只有有自己坚持的东西,面对外来的和自己想法相悖的说法时,才会坚持自我,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至于人云亦云。有人说,少读些书吧,现在的社会流行的快餐文化,懂那么多有什么用呢?若没有对于人生的基本假设,可能你就会想——是呀,学那么多有什么用呢,社会上到处都是懂得不多却腰缠万贯的人;或者是,学习多累呀,何必为难自己呢?这样一来,思想自然就混乱了。若是自己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假设,明白读书向来不是以营利为导向,导向的是对思想深度的建设,进而导向人生的幸福感,对于此种言论自然就会一笑了之了。
最后,回到开头的问题。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有道理,什么是没有道理?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有用的?然后,应该做什么?最后,真正做了什么?
在我看来,拘泥于这些问题实则是没有必要的,但凡世间的万物,都不是只有一个面孔的,同样,对与错从来都不是泾渭分明的。万物生生不息,从上古到如今,没有什么一无是处,也没有什么完美无缺。关键还是在自己,你想从这个世界看到点什么,你就能看到些什么。
这个世界,是你看到的样子,却又不是你看到的样子。
其实全都关乎内心。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