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我想问:您对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有何看法?
从本周开始,高三学生自习又增加了一节课,也就是说从原来的四节晚9:30下课调整到现在的晚10:30下课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没有惊讶,因为以往的高三也是这样过来的。我家成绩一般,选择了艺术类,每天都跑专业课,所以对这个调整也没有太多的心理压力和感受。
暑假放假15天,一开学就进行了分班大调整,完全根据期末的成绩划分,正常班在60人左右,最好的一个班是年级前40名,这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要保证学校的升学率的,就连配备的老师资格及其一些相关的待遇都有了明显的差别。好多的家长对此表示了不满,我也一样,对这种教学模式或者说教育理念不能理解,唉,心想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默认了,让自己的孩子努力吧。也或许是我对孩子本身的成绩不太优秀寻求的一种自我安慰,心里总是说,学习不是唯一出路,做适合她的、她喜欢的吧,成绩是一方面,但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是很重要的,我也是这样鼓励她的。
可最近这两天孩子总是给我念叨学校晚自习的事,感觉她的心情也特别低落。高三年级九个班,其中五个班增加了一节晚自习,另四个班不让上。对,不让上,原因是这四个班不是重点班,成绩相对差的一些学生。非重点班的学生很是消极和无奈,A同学眼里含着泪花说:我心里特别的难受,堵的我心口喘不上气来,学校这是把我们放弃了吗?B同学说:我也想和重点班的学生一样晚自习多上一节课,因为在家我学不进去,可班主任让找年级主任,找到年级主任后最终还是不同意,我特别的伤心,我一直在努力,可成绩就是上不去,我也很焦急、焦虑,我怎么这么笨呀!C同学也哭着说:我学不会也特别的着急,急的我头痛,为什么不让我在学校上呢?我不会的可以在学校问老师的。……我不知道这些家长或者老师是否知道孩子们的心声,我也更想多问一下,学校这样的安排真的好吗?这样就能保证学校的升学率吗?这样的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有利于孩子的自信心建立吗?是否考虑过这样会伤孩子的自尊?
河北省的衡水中学在全国的知名度都很高,那种军式化的管理模式真是磨练孩子们的意志,但我觉得也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综合素质而定。记得孩子在高三的时候有一场辩论赛,论题:“工作面试”必须通过考试来选拨。当时孩子是反方,不知道如何找论据就找我来沟通,我给她提了两点建议:一、学历不等于能力,人的思维更重要,悟性的高与低、快和慢直接影响工作的认知和效率。二、衡水中学的考试成绩很突出,升学率也很高,但未来他们创造的社会价值一定比你们学校的学生创造的社会价值大吗?当时孩子听了还“表扬”了我,正方要是回答否,那他们就承认了反方的论点,如果回答是,那么就否定了学校。我个人认为,在中国,专业型的人才需要培养,但普通人还是多数,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孩子们出身不一样,从小接触的环境不一样,性格不一样,承受压力的能力也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寻找适合孩子的方法。
我们每个成年人对幸福的定义不一样,也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作为家长是否考虑过他们的快乐来自哪里?我对学校的这种做法无法改变,也无力改变,这也许是中国教育体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知看文的您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