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经历过太多生老病死,早已经精神麻木,除非特别亲近的人,很多时候已经不太悲伤,更难得哭出来眼泪,最多的是受气氛的影响,眼角湿润,感慨万千罢了。
俗话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是至亲见了棺材也难有泪落。
最让人嘁嘘感慨的多是那些枉死者:车祸,病重等意外身故,而那些七老八十儿女不喜,孙辈不爱的,死了反倒是一种解脱。
我终于理解了何谓喜丧的说辞。
昨天堂哥去世,又经历了一次。
忍不住感慨:百变的主角,千篇一律的形式啊!
苏北农家殡事,在人死的时候,往往会找人看日子——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为逝去的亲人操办一场热热闹闹丧礼,无论于活人还是逝者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事件。
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丧礼往往会选择在一周之内,而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大家都忙着东西奔波挣钱,越快越好,尽早入土为安,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
堂哥53岁意外身故,看似悲伤却并没有多少特殊,家族里老老少少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丧礼程序一如既往的繁琐和有条不紊的继续。
早在丧礼举行之前,他们就特意请了“开丧酒”东西院落的族人和邻居,一家一个参与讨论和布置。
酒席如何置办,里亲外亲如何招呼,哪个负责挖墓基,谁个负责抬棺木……
一场丧礼就是一次重大活动,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争取不出现任何纰漏——这不仅是对死人的尊重,也是对活人负责任的态度。
贴在墙上的这张白纸,是此次参与丧礼人员的人事安排,谁烧茶,谁端菜,谁拿烟酒,谁负责收礼金……家族中几乎没有闲散红色地方表示是外姓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