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不知从哪儿看过这么一句话,大致意思是:如果把物理学比作一个殿堂,那么从地基到架构设计,已经被之前伟大的物理学家给完成了,留给现代人的工作只是在这个宏伟的建筑里添加装饰而已。
经济学同样如此。它本身只是买与卖、借与贷的常识,而后在这个地基上,人们不断增添装饰、设计让它变得更加繁复。于是我们看到了银行、利率、信用卡、基金、股票以及一些让我们头昏眼花的术语。
但我相信:无论经济学再怎么复杂,都不会离开常识的范畴。
另外,身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信息在爆炸,眼界却越来越窄。我们只会了解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对当下有用的,而对那些长远的、没兴趣的、我们无力改变的,视而不见。
提线木偶们明知道自己被影响着,操纵着,却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从未想过抬头找寻一下自己身上那根线。那根线随着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长,接着,就找不到线头了,也找不到提线的那个人了。
这种大恐怖,让我感到不自在。也是我翻开这本书的缘由:我总相信世界上有一些道理就像线头,它是解开你心中千百万个问题的钥匙。它摆在那里,它就在那里,它一直都在那里。
一、 这本书的价值
推荐序当中提到说到“如果将这本书仅仅看作经济学的入门读物,我觉得有失公允,因为这本书对于当下的很多经济现象做了深刻的剖析,且非常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事实上,我也认为这并非是一本纯粹的经济学入门读物。
其一,当中对于经济现象的剖析多带有作者的立场。而也因为作者大多数的观点都与现行经济政策相悖,这容易使大多数入门者感到困惑;
其二,这本书都是由带有隐喻的故事串联而成,对于其中的人物、背景以及历史事件,大多数人是需要做一定的功课的。(不过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与作者的描述相互映衬也是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
另外一点,推荐序提到了这本书的目的所在,即“讲述一些基本道理,帮助我们回归常识。”对于经济学来说,就算是一再被人为的复杂化,但它却不能脱离常识的范畴。例如:”只有在收益大于支出时,投资建设才是有效的。“但是现行的经济政策违背却一再与这个常识相悖。
对我来说,能够理解作者所说的常识,能够开始试着去感受周遭的大环境,不夸夸其谈,不随波逐流,克制而审慎,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二、经济的发展
作者阐述一个了基本常识,即储蓄对经济的积极意义要远远大于消费。他通过两个小故事,还原了生产、消费、需求之间的内在逻辑。
背景:
王狗蛋每天只能捕捉一条鱼,且这一条鱼只能够维持他一天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即消费,没有剩余产出。
随着时间的发展,王狗蛋的生活开始改变。
半年后:
王狗蛋对自己说,狗蛋啊狗蛋,你得想想办法啊。于是王狗蛋饿了整整一天,发明了个工具,并命名为:“渔网”。
自从有了渔网,王狗蛋现在每天能够捕到两条鱼,并且一条都不剩的全给吃了。
在这个故事中,引申出的几点是:
王狗蛋只有通过自我牺牲与冒险,才能创造出了资本;
工具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满足了底层需求;
消费增长了,经济却没有得到增长;
没有多余的产能去思考更高层次的需求;
一年后:
一天,王狗蛋心想,我既然能做出渔网,那我肯定也能做出捕鱼机器!可捕鱼机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制造出来的。于是王狗蛋回归到了以前的生活,每天只吃一条鱼满足生命所需,而把多余的一条鱼存了起来。一个月后,他制造出一个新的捕鱼机器,每天可以捕捉到十条鱼。王狗蛋现在又了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干任何他想干的事情。
同样,在这个故事中,引申出的几点是:
只有当我们能够生产处满足最基本需求的物资时,才谈得上发展经济;
储蓄创造了资本,资本使得生产扩变成了可能,得以满足更高、更多层次的需求,经济因此得到发展;
我们通常说,有钱才能做事情。钱,是一种资本。而创新的技术,以及先进的工具,同样也是一种资本。无论是省吃俭用存钱开店或者是苦心研究改变世界,它们都是通过自我牺牲而来。
小结
我们都在追求更多的东西,我们需求是从来不会被满足,也从来不是被创造出来的。需求是一个过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不断被满足、重组、迭代,周而复始。
所有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最终都将用于消费。而消费只是我们用来衡量生产的尺度。而与之相反,储蓄是资本,经过风险与自我牺牲而来,才是生产扩大的可能。
当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而忽略了储蓄对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意义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没有新的东西被生产出来去满足我们新的需求,当真正的风险来临时,我们也没有足够抵御能力。
三、货币与通货紧缩货币的出现
货币
当生产资料出现富裕,一些人可以不依靠生产物资资料而生存,服务业诞生。
服务业的延伸冲击了以物换物的交易环境,制造了使用货币的场景。例如,SPA技师需要大厨的服务,大厨却不需要做SPA,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想到以一种通用的介质来进行交换。
这种通用的介质,可能是一条鱼,也可能是一克黄金。总之,需要大家都认可,大家都清楚它的固有价值,所有经济环境中的价格体系,都是与这个介质的固有价格相关的。
于是自然货币体系诞生了。
效率与通货紧缩
在一个经济体中,分工代表着增加产能,高产能则意味着提高生活水平。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每个岛民平均花5天制造一个独木舟,每天捕获2条鱼。于是可以算出,这个独木舟的制造成本为10条鱼。但假如王狗蛋同学4天就能早出一个独木舟,那么这个独木舟的成本就是8条鱼。
对于他而言,他可以考虑专门从事做独木舟的生意,因为只需要放弃8条鱼的收入,将独木舟卖到9条鱼就可以了。对于买独木舟的人来说,省了1条鱼,对于卖独木舟的他来说,赚了1条鱼。
这个故事引申出一点:
分工提高效率增加了产能,依靠着社会合理的资源分配,社会得到进步;
故事继续。
随着独木舟生意的红火,王狗蛋同学新添置了几台设备。由于有了新的设备,制造一个独木舟只需要花费2天的时间。
由此可得,独木舟此时的成本是4条鱼。
王狗蛋心系广大人民群众,想要广大劳动人民都能买得起独木舟。于是,王狗蛋将将这个独木舟价格从9条鱼降低变成6条鱼。
对于王狗蛋来说,他现在从每支独木舟净赚1条鱼变成了2条鱼,更具有长远意义的是,由于价格降低,购买独木舟的人会越来越多。
科技改变了生产力,技术创新永远是一个单项的过程。在自然货币体系下,生产率的提高,成本下降,价格下降,货币的购买力越来越强,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原本是奢侈品、代表先进科技产品变成了日用品。例如工业革命后,工薪阶层买得起原来只有富人才能消费的汽车费、服装、奢侈品等等。
小结
现代经济学家大多是凯恩斯主义者。
凯恩斯主义对于需求十分重视,通常认为对商品的总需求减少是经济衰退的原因,而通货紧缩意味着消费者停止消费,公司避免支出,工人因此停业,经济就会回到黑暗时代。。
可如果通过政策刺激人们继续消费,价格下降的影响就会减弱。
作者旗帜鲜明地反对了这种观点,认为生产才是促进经济增长内在因素。生产决定需求,需求继而影响到消费。当物价降到更加合理的水平,消费者自然会重新消费。我大致的理解是,价格的自动调整,会趋于创造完全消费。
四、关于银行与利率
银行
自当人们开始有了多余的钱,新的需求就产生了:人们需要更大、更安全的地方来储存他们的财产。银行,最初作为一个解决人们储蓄问题的场所,适时诞生了。
银行家明白,银行作为吸纳储蓄的场所,仅仅靠收取保管费的利润空间有限。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吸纳的储蓄,经过银行家的手,放贷给那些拥有更好投资项目的人手中。
于是,银行的出现解决了三类人群的问题:
储户存钱,让银行承担替自己保管钱财的责任;
拥有投资项目需要贷款的人;
银行家自己,获得了贷款的利率收入;
为了维持银行的正常运作以及获得更多的利润,银行家们也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必须要保证贷款业务盈利;
必须要保证定期向储户支付利息;
吸引更多储户;
其中的关键就是如何制定利率。
利率
利率的制定,就是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受几个方面的影响:
银行家自己制定;
市场方面的变化;
对于银行家来说,他可以选择还贷能力最强的借款人收取最低的利息,对偿还能力较弱的借款人收取较高的利息;
他也可以依据存款年限,存款年限越长,造成银行资金短缺的风险就越小,银行据此可以制定较低的贷款利率,从而吸引更多的贷款者。
另外就是市场的变化,如果经济上行,银行不缺钱,银行就会主动降低贷款利率。此时银行承受损失的能力较强,不需要新的储蓄,这就导致了存款利率降低,从而抑制储蓄。
反之,银行缺钱,银行会收取更高的贷款利率,从而抵消在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被人拖欠贷款的风险,并且会提高存款利率以刺激储蓄。
小结
大致上来说,经济的运行都是具有周期性的:高利率抑制借贷放缓经济增长,同时刺激储蓄;而当储蓄积累起来之后,利率再次下降,为经济增长创造适当环境。
五、贸易与汇率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与个人劳动分工并没有什么区别,其本质是过剩生产力之间的再分配。每个人或者每个国家都用自己多余或者擅长的产品,换取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产品。
但国际贸易中往往会出现贸易壁垒。举个例子来说,当美国生产T恤衫的成本要远高于中国生产一件T-shirt的成本,那么美国在生产T-shirt上就毫无竞争优势,工厂会倒闭,工人会失业。
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保证这些工人有工作,政府通常会有两种措施:
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就业岗位或保证工人就业。例如最低薪酬、劳动法等。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低效率的举措。因为提供/保证就业岗位并非经济的目的,经济的目的是不断提高生产力;
另外,就是通过贸易壁垒保护这些就业岗位。短期来看,贸易壁垒削弱了外来T-shirt的竞争优势,使得美国生产的T-shirt可以卖上价格,保护了这些就业岗位。但长远来看,浪费劳动力去制造那些国外生产率更高的产品毫无意义。如果美国人买到便宜的T-shirt,他们在T-shirt上剩下的钱就可以用于别的东西;如果我们专注于生产自己更擅长的东西,就可以用她们换区别人更擅长制造的东西,最终,我们都将得到更多。
贸易顺差与逆差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大于进口,称作贸易顺差;进口大于出口,称作贸易逆差。
当一个国家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就会在国际上形成对于其货币的需求。因为,如果你想要中国的T-shirt,你就需要人民币。于是强势的贸易地位会使得一国货币坚挺。
然而,一旦人民币升值,T-shirt也会随之涨价,于是就给那些处在弱势贸易地位的国家提供了进入中国的机会。
举个例子来说,一件中国制造的T-shirt在美国卖的热闹。
那是人民币升值之前:
1美金=10人民币;
1件T-shirt=1美金=10人民币;
然而再人民币升值之后:
1美金=5人民币;
1件T-shirt=10人民币=2美金。
同样一件来自中国的T-shirt,本来卖一美元,现在卖两美元,美国人民说算了算了,还是买印度尼西亚的吧。
汇率
对外贸易中,还有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汇率。
对外贸易大发展,带来的一个最大结果,就是出现了大量的外贸盈余,就是说,赚钱了。
由于国际结算中主要使用的是美元,因此中国出现了巨量的美元外汇储备。
这些钱如果都拿回国内,由于国内法定使用的唯一货币是人民币,那么央行就要发行等值的巨量人民币来应付汇兑,这样做的后果是,国内会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
而这一大笔钱如果放在国外,就需要好好打理,要让它能保值增值,最起码不能贬值。而能容纳这么大一笔资金的国际市场,大概也就是美国的金融市场了。
而对于巨量资金来说,美国国债是一个风险极低,而收益也很可观的投资市场。因此,就出现了中国购买了巨量美国国债的新闻。
随着外贸余额的递增,中国每个季度每个财政年度都会被动地出现购买美国国债的巨额递增量。有了这么多钱放在美国,美国就可以通过借来的钱发放贷款,这些贷款又会流入美国的实体投资和消费贷款的市场,这样一来,美国的投资和消费就会出现两旺的现象,而这又会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受益。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中国购买了很多美国国债,使得美元升值,增加了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也是美国一直强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之一。
小结
美国的经济极大的依赖思维创造。
依靠全球化以及社会分工,美国把制造型的产业全放在别的国家,自己专门从事创造性的活动,产出新的理念、思想以及具有突破性的产品。他们即便失去制造业,其生活质量仍然在不断提高。
从国际贸易的初衷来看,应该是互惠互利、互通有无,你用你家的桃子来换取我家的橙子。但现在来看,美国人民只用美金,来换取别国的生活必需品,造成了逐年扩大的贸易逆差。
自1976年以来,美国开始常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贸易逆差的扩大。如果没有全球经济系统对美元的内在需求,任何国家都无法长期维持这种失衡状态。
有句老话叫做,债多不压身。用在美国身上也是贴切不过。对于债权国来说,你不借钱给它,它会破产,就更没有的钱还了。作者在最后预言,如果外国政府拒绝购买美国的国债,美国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拒绝还款,而是通货膨胀。无论选择哪儿一个,由于购买力下降和利率升高,美国人的生活水平都会急剧下降。
六、房地产与次贷危机
房地产的起步
由于经济繁荣,利率降低,人们开始需要更新、更大、更美观的房屋。从前,人们需要一次性拿出一大笔钱来买一套房子,后来,银行给那些信用好的人提供房屋贷款,即便现在没钱也没事,他们不必等到存够了钱的那天,直接就可以入住。
房屋贷款与商业贷款不同。商业贷款长远来看能提高生产能力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但房屋贷款的安全性很高。
一是,房屋有天然的抵押物,如果借款人不能还贷,银行可以没收房屋。
另外,房屋贷款需要付首付,即便借款人不能归还所有贷款,首付的设置也能减少银行的损失。
发展
当人们对住房的需求逐渐变成一个刚需,更多的银行甚至政府也参与进来了。政府有了业绩,银行可以毫无风险的挣钱,似乎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好的事情。
于是贷款的利率和放贷的标准急剧降低,阿猫阿狗各个都通过了宽松信贷评审,进入房地产市场。房价开始不断上涨。在人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笔可以承担的费用,还是一项重要的投资:买房比储蓄更划算,更能为今后的生活提供保障。
衰退
随着房地产行业开始上涨,越来越多的产能、资金、生产力投入到了这个行业,甚至是它的周边产业,例如装修、家电、水泥、大理石。房子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奢华,甚至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一个人甚至可能拥有十几套大房子,他就等着找一个好时机,把他手里的房子全给卖出去好大赚一笔。
任何事物到达了顶峰之后,迎接它的必定是衰落。房地产行业也是如此。可能是因为一个备受瞩目的项目失败,投资者们开始仔细审视其他高风险的房地产项目,一种恐慌情绪开始蔓延开来。
于是,消息灵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房地产已经到顶了,赶紧出售房屋,赚取差价。可投机行为都是具有传染性的,很快大大小小的投资者都在出售房屋。房屋的价格开始直线下降。
次贷危机
房子的价格不涨反跌,净值不再增加,过高的贷款额度变成了无法承受的负担。
人人都想巨额的贷款中脱身,那些零首付购房的就算还不起贷款,最多让银行回收房子,没什么损失;而对于那些投资者,等到暂时处于低位的诱惑利率调高以后,马上就无力承担贷款。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拖欠还贷,那些房地产相关的贷款证券化业务也随之破产。
那些随着房地产兴起而兴起的相关行业也陷入了困境,大批人员开始失业。
结果就是,国家陷入了经济危机,它有个名字,叫做次贷危机。
七、名词
美联储
全称美国联邦储备局,作为美国最高货币政策的主观机关,相当于中国的央行,国家职能部门。主宰货币发行、保管商业银行准备金、对商业银行贷款及发行联邦储备券、制定利率和金融法规政策。但属于私人性质银行。所以美国政府是没有货币发行权,也没有任何储备金;其次,美元并非美国国家法定货币,而是私人银行印制的流通券。
行政上实行二元管制,一是两个平行的行政机关,即联邦政府和美联储;二是两个行政元首,美国总统和美联储主席;期成员七名历史需要由总统题名,并需经参议院同意。14年任期,且连选可连任下一届,知识上是28年。
房利美&房地美
美国政府赞助企业,主要业务是在美国房屋抵押贷款二级市场中收购贷款,并通过向投资者发型机构债券或证券化的抵押债券,以较低成本集资,赚取利差。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
次贷危机
次级房屋借贷危机,是由美国美国抵押贷款违约和法拍屋急剧增加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以2007年4月美国第二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时间为标志,从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进而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了2008年金融海啸。
次级贷款(简称次贷)是指借款人信用不好的贷款,低首付、低利率使得21世纪初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走高,借款人信用不好的人也能获得贷款。金融机构将把钱借给那些能力不足以偿清贷款的人,然后把这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做成金融衍生品,打包分割出售给投资者和其他的金融机构,评级机构不负责任地将这些债券评为AAA级,而买家也以为自己可以透过信用违约掉期等手段规避风险。在债券层层包装专卖的情况下,链条上的机构都低估了风险。
当美国房价开始下跌的,次级贷款大量违约,那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失去了其大部分的价值。造成许多金融机构资本大幅下降,雷曼兄弟破产,美国国际集团濒临倒闭,造成世界各地紧缩信贷。
金融危机的原因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有:系统风险低估,道德风险、评级机构失职,金融监管缺位等,但按照本书作者的观点,这次危机主要是因为政府一直持续的低利率政策。
量化宽松
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其操作是由一国的货币管理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实体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的操作,相当于间接增印钞票。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
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国家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会引起政府债券收益率的下降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降低,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纾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当银行已经松动,或购买的资产将随着通货膨胀而贬值(如国库债券)时,量化宽松会使货币倾向贬值。
由于量化宽松有可能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政府通常在经历通货紧缩时推出量化宽松的措施。而持续的量化宽松则会增加恶性通货膨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