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米
(一)
或许你不知道王珂是谁,但你一定知道刘涛。
而王珂正是她的丈夫,曾经被称作京城四少,意气风发,在刘涛口中那个“玉树临风,一尘不染”的男人。
你没看错,他现在长这样。看起来像一个中年的胖大叔,但他的实际年龄比刘涛还小2岁。即便他从京城四少那般风姿卓越变成现在的其貌不扬,刘涛依然对他始终如一,不离不弃。
曾经那个飞扬跋扈却心地善良的“慕莎公主”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却选择了嫁入豪门,退出娱乐圈。
对她来说,这是送给自己丈夫最好的礼物。
那个时候,他们闪婚,才认识20天。
这样的恋情不被大众所认可,外界甚至出现了许多诋毁的声音,大多都是说刘涛见钱眼开,想嫁入豪门享清福。
而只有刘涛自己知道,她并不是财迷心窍、冲动一时,而是真心实意想与眼前这个男人共度余生的。
(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嫁入豪门便意味着一生无忧。然而好景不长,在08年的金融危机中,王珂没能幸免于难,在这次重大的危机中,他被摧残得体无完肤。
刘涛曾在微博中这样写道:“他不到30岁边面对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好友反目,亲信背叛。”
人性果然在危急关头暴露了最丑陋的一面,而刘涛却没有因此而离开,而是坚守“岗位”,陪丈夫一起渡过难关,完成一个妻子的使命。
曾经的风生水起,如今却溃不成军。
王珂因此一蹶不振,还患上了抑郁症,甚至要依靠大量安眠药来帮助睡眠。在那些煎熬的日子里,难以想象刘涛是怎样撑过来的,读着她的长微博,一字一句都触目惊心。
她在微博上写道:“那时的我也经常被他折腾的濒临奔溃,数月来回到家就看到一个躺在床上的死气沉沉的人,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仿佛是和一个快要死去的病人生活在一起,几乎是过着零交流的生活,有时我流着眼泪看着他昏睡的样子,总由不得把手放到他的鼻子前确认他是否还在呼吸。”
王珂甚至产生过离婚的念头,面对外界的质疑,刘涛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守在丈夫身边,她说:“我既然选择了他,就不能放弃他,就算所有人背弃他至少还有我陪着他。我们的相遇不会是为了这种结局,不就是想要问我敢不敢,就像我说过那样的爱他吗,好,我要用我的行动让那些人闭嘴,我要让他们看看,我是怎么和他共患难的。”
离开你的方式有一千种,却唯独一种让我坚定不移地留下来,那就是:我爱你。
因为爱,因为家庭,刘涛没有一句怨言,而是选择与丈夫患难与共。或许是年少当军人的刻苦经历以及镶嵌在她骨子里头的坚强,她想尽一切方法帮助丈夫逃脱心魔的折磨与摧残,帮助他摆脱药物的依赖以及心理的疾病,让他一步一步走出绝望的深谷,再次看到灿烂的日出。
即使天塌下来,她也会用尽全身力气把它撑起来。
事实上,刘涛真的做到了。她的付出,换来了丈夫的健康和希望。她不仅在生活中给予丈夫支持和鼓励,为了偿还丈夫欠下的债务,她重新回归演艺圈,用她精湛的演技去征服观众,她化身为拼命三郎,用五年的时间还清了3个亿的债务。
网友评价刘涛:“能享受最好的,能承受最差的。”
的确,这一个看似表面柔弱的江西姑娘,用自己的经历一次又一次向世人展现了女性坚强不屈的一面。
(三)
当困境慢慢变成顺境,当绝望变成希望,生活中的一切依旧美丽如初,而生命中曾经那些凹陷的地方会慢慢积淀,成为一笔可贵的财富,照亮前行的远方。
如今再看王珂,恍如隔世。
此时的王珂褪去了彼时不可一世的气场,更多的是与生活握手言和后的亲睦。
看到他们夫妻第一次携手上综艺《亲爱的客栈》,静下来享受慢生活,两人的长处之道羡煞旁人。
妻子刘涛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而王珂总会不时地夸自己老婆贤惠,漂亮。就连嘉宾都被喂了满满的狗粮。
可见,经历了风雨后两人,对待生活,对待彼此更加珍惜、宠溺。
王珂在节目里虽然担任老板的身份,却没有大老板颐指气使的姿态,反而是多了几份平易近人的宽容。
遇见了不好的事情时总能往好处想,不仅看事情的角度变了,还安慰身边的人,失败也是一种收获,要把失败的经验当成一种教训。
做事亲力亲为,乐观幽默,磐涅重生后的王老板身上又多了一份阔达和淡然。
我想,此时王珂看透了潮起潮落之后,学会了看云淡风轻。
(四)
刘涛在《杨澜访谈录》曾说过:「我是一个无所畏惧的人,我也是一个很理性的人,我懂得要珍惜,要感恩,要勇往直前,要不畏惧,也要寻找机会。我相信不管是好还是坏,其实都只是一个过程。好的过去了就会有不好的来,不好的过去了又会有好的来。其实这就是一个循环。但是人一定会有这样的循环。不管你在哪个年龄阶段,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人生必经之路。如果说你更早的去经历了这些的话,你会更懂得人生的方向,这是一笔财富。」
刘涛懂得了这个道理,然后她把道理教会了丈夫,而他们又通过自己的经历把这个道理告诉众人。
谁说女子不如男,王珂娶得贤妻,三生有幸。
而未来的日子也会像他们曾经对彼此承诺过的那样:“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 for better, for worse, for richer, f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o love and to cherish, till death do us p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