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看起来雷打不动,但只要你找对了一个点,它就可能被引爆。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2016年第一本书,我选了《引爆点》。
潮流有时和病毒传播类似,一种病毒传播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而流行的触发条件同样也需要个别人物,附着因素以及环境的条件才能流行。
引爆点总结了流行理论的三大法则:
第一个是个别人物法则,联系员、内行、推销员等角色在发起流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是附着力因素法则,流行物本身就应该具备让人过目不忘,或者至少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附着力。
第三个是环境威力法则,意思是发起流行的环境极端重要。
个别人物法则
个别人物包括三类:联络员,内行以及推销员
联络员
其实我们的世界是靠几个个别人物和世界相联系起来的,我们的社交或多或少也与这些人有联系,我们与这些人只有几步的距离,这些人就被称为联络员。
内行
有一种人愿意主动搜集掌握不同产品价格和商场信息。他们喜欢主动和消费者讨论这些信息,并且喜欢对别人的请求给予回应。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内行。
内行掌握着他关注的相关领域的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信息,多数时我们对内行的信任度要高于其他两类人。
推销员
内行掌握着大量的知识,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认识内行,联络员把我们和内行联系在一起,而推销员则让我们信服来自于内行的专业信息。
附着因素法则
有一种特别的方式能够使一条具有传染性的信息被人记住,这种被人记住的力量就是附着力。附着力的界定很大程度上是违反了直觉的,只要在信息的措辞和表达上做一些简单的修改,就能在影响力上收到显著不同的效果。
附着力的例子讲了芝麻街和蓝狗线索,芝麻街的的创作者们通过研究孩子们在观看节目的状态及效果,来加强某些人物和对话来提高孩子对信息的接收效率;而蓝狗线索则是通过一集连续播出5天来加强信息效果。只有通过对我们想表达的内容进行修饰和加工,才能更好的进行传播。
环境威力法则
纽约的犯罪率骤降,原因居然是因为地铁内的涂鸦。环境的改善能遏制犯罪。往往微小的环境改变,就能促进流行。
破窗理论
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环境中细微的信息,都有可能引起社会性的大问题。流行潮的引爆点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其所处环境的某个特征。
150法则
当一个组织规模的规模超过150人时,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就存在问题,层级之间的限制就开始严格。150这个数字代表了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的社交关系。
流行浪潮的矛盾之处在于,想要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流行潮,你先得发起许多小规模的流行潮,而且要保持这些小规模群体间的联系。一个畅销书作家的参加她在全国的书友聚会,小团体内的书友就会更加凝聚,口碑传播的效果越好。所以想要引发一次流行,不如先在小群体内流行,小群体交流更多,容易引发流行,然后形成大的流行潮。
引爆点是今年读的第一本书,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是对我很有启发。想要做好一次可以引爆的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了解流行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