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育儿矛盾都是在两代人之间产生,其实是在两个不同观念的人之间产生。
上周,终日匍匐在办公桌前的孩子爸终于抽了个空带两岁的小朋友出去旅行。三天两夜的亲子游,在景色之外,是一场育儿暗战。
喂饭?不喂饭?
这个问题不光是老一辈和新手爸妈的争执焦点,也是这次亲子游的暗礁。
我本人是秉承要吃就吃,不吃拉倒,饿了自然会好好吃的喂养原则,不催促也不喂饭。孩子爸是平时没空带娃,一带娃就唐僧模式的说:宝宝快吃,宝宝多吃一点,宝宝再来一口……
我坐在旁边听得耳根直发痒,但又不好打断人家好不容易当一次贴心爸爸。默默的看他们父女俩玩你喂我跑的游戏,默默的把自己的嘴里塞满各种食物。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
没有。孩子爸成功喂进去一个3cm×5cm的馒头,一边略带骄傲地跟我邀功:你看,我就是平时不琢磨育儿,凭本能也能带好孩子。一边略带责备地跟我说:她还是个小孩,你喂喂怎么了?
我沉默地点点头,继续吃,继续不给孩子喂饭。惹得一身幽怨的眼神。
喂饭,是一种焦虑
担心孩子小,自己不知道吃饱?没瞧见遇见爱吃的零食、水果时,那吃得满嘴带风的样吗?那为什么不吃饭呢?原因无非是:不饿;或者等着吃别的。
孩子不饿的原因在于,一直在吃。
孩子爸就是典型的忙起来不管孩子,闲下来不停喂。好几次都是一样食物接着一样食物的喂,看得我胆战心惊,又只能小心翼翼地提醒:这样一下喂太多,会不会积食啊?孩子爸好不容易抓到一次彰显父爱的机会,毫不犹豫地放弃智商回答我:不会。我默不吭声,等着孩子自己闭嘴反抗。
其实,这可能是孩子爸爸在焦虑。他不知道如何建立起与孩子的链接。喂东西吃就成了一个彰显爸爸对孩子很好的手段。孩子不停地吃爸爸喂来的东西,也给爸爸心理莫大的安慰:你瞧,孩子多喜欢跟我在一起。身为时常缺席孩子成长点滴的父亲,正在用喂食的方式刷自己的存在感。
或者孩子在等着吃别的东西
孩子跟我在一起时,零食只有面包和饼干,很少给孩子各种味道很重的东西。而孩子爸爸呢,还是由于很少陪伴孩子,讨好孩子的愿望比做妈妈的我要强烈得多。经常是各种水果、果干买一堆,一边焦虑孩子吃这些不好,一边自己喂孩子吃起来毫无节制,一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模样。
孩子经过几次跟爸爸的切磋,已经了解了爸爸的套路。毫不担心自己会饿肚子,反而会少吃一点主食,等待一会爸爸给的“加餐”。
爸爸的心思被孩子完全洞察且利用了,而爸爸依然毫无知觉,沉醉在给孩子准备了各种丰富食物的自我成就感的满足中。
不喂饭,是一种界限感
为什么我坚持不喂饭呢?因为即便是再小的婴孩,也能感知到自己肚子饿,会本能的发出需要食物的信号。而且2岁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已经早就足以明白表述自己饿还是不饿。也就是说,挨饿或者不挨饿,都是孩子有能力自己掌控的事情了。吃是她的自由,不吃还是她的自由。
在孩子学会了自己使用筷子,勺子之后,我就不再喂饭了。并且在吃饭之前就跟孩子讲明白,吃饭的时间和吃饭的规则(大家吃完了就会收拾,如果没有按时吃饭,那么只能等到下一顿饭开饭的时间才有吃的)。
偶尔我会询问孩子,是需要自己吃还是喂一下。之所以会询问孩子需不需要喂,也是基于让她感受到妈妈会照顾她,并不是完全放在一旁不管的态度。
而至于吃多少,吃什么菜,都由孩子自己在饭桌上做出决定。而成人应该做的是观察孩子的进食状况,和调配每次饭桌上的菜品比例。
吃饭的过程中,孩子也没有义务听大人在旁边唠唠叨叨地催促,把吃饭这件本来应该充满本能愉悦的事情,变成了心理上的一种痛苦。
这样把孩子和成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义务、权利的界限划分清楚,孩子会从自己吃饭的行为后果中,感受到吃饭是她自己的事,吃饱是她自己的事,饿肚子当然也是由她自己造成的,并且这个饿的感受也是她个人的,旁人并没有办法替她挨饿。
做不喂饭的妈妈,也不批评喂饭的爸爸
尽管我对孩子爸爸指责我不喂饭满心不屑,也依然没有在言语上对此表示抗议。孩子和爸爸的相处模式,就让他们自己去沟通和解决吧,反正每个人对待每个人的态度和做法都会不尽相同,多体验也没坏处。抱着这样的宽心,我依旧默默吃着我自己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