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欢送这个叫SW的家伙去了美好的地方,这个人很自私,一生都在追求爱与被爱,帮助别人却忘了爱惜自己。
曾记得我和他通宵聊人生、谈理想,这些现在想想都会起鸡皮疙瘩的话题......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今天离开了我们,去到另外一个世界带去他力所能及的爱和帮助......
我们爱这个人,也很想念他。他从30岁开始,一直在帮助别人寻找人生的快乐!他说他的生命如同溪流,终会朝着大海奔去,去寻找真正的自由!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闭上双眼,让溪流回家......”
上面这篇文字,是一位尚在“人间”,天天欢蹦乱跳的职业规划师,在刚过而立之年的时候写给自己的“墓志铭”。
很难形容我第一次看到它时那种复杂的内心感受,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习惯了往“前”看,甚至只顾闷头前行,连把头抬起来看远都忘记了,很少有人会想到,如果我们换个视角,如果你已经站在人生的终点,回顾自己的一生,如果此时此刻,你要为自己写下一篇墓志铭,会如何来写?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时间还很多,上学、毕业、工作、谈恋爱、结婚、做父母、升职、加薪.....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滑过....突然有一天,你惊觉已经随着时光不知不觉走到了那个时间结点的时候,只怕有很多事情,是想做也根本都来不及了吧。
作为我们这一代,从小受到周围的人各种“意志”的左右,经受各方眼光的评判,甚至很多人连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和谁结婚,最终拿主意的都不是自己,我们内心的真正需求、和实际中的我们,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偏差,更可怕的是,这些需求还会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被忽略。但是请相信,只要是生而为人,就注定了我们会把”做自己“作为人生终极的追求与目标。
那么,什么是”做自己“呢?心理学上的解释为:做自己,首先是拥有自我的选择权,意味着在有自己的渴望和思想的前提下,在体验、意识、行为上的和谐统一。简单说,就是:我做的事情,是我自己选择并且真正喜欢的。
人生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一次,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过得“有价值”,什么是“有价值”,恐怕对每个人来说,答案都是不一样的,关乎你的人生目标。那么,你清楚如果放眼于整个人生,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吗?你清楚,如果到了老年,什么事情没有实现、或者没有做过,会是你终生的遗憾吗?
毕淑敏有一本很好的书,名叫《心理游戏》,它是通过引领你做游戏的方式,帮助你真正认识自己,在前五个游戏剥丝抽茧地引导你提炼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之后,第六个游戏,就是“写下自己的墓志铭”。
人生非游戏,但这样的游戏却可以让你明晰人生。如果我在15岁的时候读它,恐怕会觉得不知所云;25岁的时候读它,也不会有很深的感触;但现在当我偶然读到它的时候,我会非常感谢遇到了这样的一位“朋友”,它提醒我在人生的快行道上暂时停下,去面对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没有人喜欢讨论死亡,那会让自己的心变得异常沉重,但是我想,关注生命的价值,要关注生,也要关注死,有时候对死亡的正视和思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和珍惜生命。
如果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然,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预先“虚拟”地站在那道死亡的大门前,回首去找到正茫然地走在人生路上的自己,给“他”一些指引和提示呢。
我一直认为,人往往会在人生的两端最真实——一是在即将走到生命终点的时候,人生的大多数历程已经走完,所要做的,无非是给人生画一个更完满的句号,但大的轨迹,恐怕已经很难改变。
而另一个最真实的自己,其实是在我们成人以前,尚未受到功利及世俗的渲染,却已经明了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或者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那么,今天请回过头来想一想,你有没有去做那个青春年少的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有没有成为想要成为的人呢?
“写给18岁的自己
首先,我必须抱歉地告诉你
你并没有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你喜爱的福克纳、萨特、昆德拉加上杜拉斯
也都自觉地把书店的位置让给一个叫郭敬明的小个子
而一直为诺奖陪跑的村上春树会在大学时与你相遇
他不止让你爱上爵士,更爱上独处
你听了一个暑假的张国荣在一个愚人节跳了楼
同样意外离去的还有满县城放他歌的迈克杰克逊
魔岩三杰都已被忘了,只有窦唯偶尔因为王菲被人提起
Cobain走了以后,好像摇滚也不再以生命歌唱了
你能跟着哼几句的歌曲止步于打口碟的时代
你学会安慰自己说,还是旧爱长情
你必然地没有和最初的女孩走到最后
......
上天会在你灵魂安宁的年龄送给你一个女儿
她是你舍生忘死的战场,也是你魂牵梦系的后方
从此你将不安于教她如何看待她的这个国家
是执着而委曲地爱呢,还是痛快而伤心地咒骂
后来你只能宽慰自己说,等她们这一代长大了
就不用再为了钱,没有尊严与自由地活着
不知不觉你就活过了梵高、兰波和吉姆莫里森
你发现世界那么大,你只需要和少数人交谈与倾听
你放弃了治国平天下,因为全人类已经被苹果统治
对不起,我想成为今日的我未必是你当初的本意......”
这首诗的作者,我和他在一个中文阅读与原创社区有过很短暂的沟通,他的个人标签上标注的是“房地产营销公司总经理,职业地产人,非职业诗人”。
他的诗作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对生命的挚爱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在我看来,部分诗作堪称精品,不亚于那些已经成名成家的现代诗人。
我在翻看他过往诗作的时候,这首”写给18岁的自己“映入眼帘,这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日日奔波在生计路上的已近中年的男子,偶尔停下脚步、或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向18岁的自己——那个一心爱诗的纯真少年说:你看,我没有完全放弃,我走在成为”自己“的路上。
那么,在你的生命里,是否也有这样的一位少年,是时候给他一个”交代“,给自己的青春梦想一个反馈,告诉他,你为实现梦想做了什么?或者准备做些什么?不要说来不及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有各种各样的渠道和资源,提供了各种可能性,让你去学习、积累、触摸、施展...让你离梦想、离想要成为的自己更近一些,只要你愿意并且着手去做。
也许就是现在,正是时候,找一个安静的时间和空间,写下自己的“墓志铭”,和那个少年的你进行一次对话,“以终为始”地将生命的末端和开端连接起来,去触摸自己的内心世界,提炼直达内心的生活的真正意义。
也许你会发现拥有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就好象生命向你打开了另外一扇门,就好像你是一株开放、舒展、可以无限生长的树——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树的根基越来越深,树干日渐高大强壮,枝蔓伸展得越来越远,你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而每一次新的选择又会促进自我意识增长,让你感觉更有力量。
人生的确充满痛苦,亦同时满载幸福,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观察、感受,真正的满足和丰沛将自始至终地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