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否?赖在山涧,栖在溪边,坐在石头上,脚浸山泉里,浸在溪水里,心霎时静了,一丝丝的清凉、一股细细甜甜的味道涌上心间。
记否?赤脚走在田塍上,走在小河边,漫步在沙滩上,脚底痒痒的,没了忧愁与烦恼,一颗心仿佛回到顽皮的童年。
记否?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的脚经常接触土地,不得不赤足行走,不得不赤足奔跑,脚会因此而伤痕累累,脚底会结厚厚的茧,但是我们的身子骨却很健壮。
那些曾与大自然亲密无拘的接触,那些会触动我们脆弱神经的往事,已经多少年没有再次相逢?不管是心里的甜蜜还是脚底的伤痕,今天回忆起来是不是已经有些奢侈?我们的脚被束缚了。现在的孩子从小脚就被束缚了,接触土地的机会少了,家长舍不得自己的宝贝赤足行走,害怕孩子会受伤。于是今天的孩子们少了很多重要的记忆。
古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的说法,脚如同树之根,是元气凝聚之始,脚相当于人体的第二个心脏,脚底的穴位有66处,保养好我们的脚,能够平衡阴阳,舒活经脉,调理脏腑,强身健体。为了保养我们的脚,鞋子应运而生,从草鞋到木屐,从布鞋到各式各样的运动鞋、皮鞋,伴随着还有了袜子。保养脚是为了健康,而过分的束缚,同样不利于身体健康。
我小时候家境贫寒,只能穿妈妈纳的布鞋。家里兄弟姊妹多,冬天的晚上,妈妈在灯下给我们纳鞋底,一针一线,要忙到很晚,鞋底纳完以后再粘鞋帮,完成一双鞋要很多个晚上,到年底,我们兄弟姊妹都有一双新鞋,新袜子是没有的。正月初一的早上,村庄里的孩子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比谁的鞋子既结实又漂亮。这鞋子非常珍惜,舍不得穿,遇到下雨,就把鞋脱下来,赤足奔跑,一个村庄只有少数几家有雨靴,但轮不到孩子穿的。第一次见到别人穿皮鞋是邻居家从城市来的客人,那时候心里眼里洋溢的是满满的羡慕和憧憬,第一次穿皮鞋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尽管一天下来脚后跟磨出了水泡,然而穿上皮鞋感觉就自信满满,腰板也硬了许多,脚步也正了不少。那时候感觉皮鞋确实使得足下生辉,与皮鞋相比,布鞋显得土气,正式的场合都穿皮鞋出场。布鞋就是这样离我的生活越来越远,渐渐地妈妈纳的鞋底彻底就没了传承。现在家里的鞋柜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皮鞋、运动鞋,就是没有了纯手工制作的布鞋,每一次外出的时候,总希望有一双布鞋能出现在眼前,即使穿着的是价格不菲的皮鞋,也还是感受到布鞋最合脚、最舒适,回想起记忆里那些撒开脚丫奔跑的雨天,哪怕是一双半旧的布鞋也好,再不行就放开脚丫旅行一次……
地面被一寸一寸的水泥和柏油路覆盖,我们的脚离泥土是咫尺天涯,越来越懒惰的身子骨,脚被包裹得严严实实,我们有了自行车、电动车和汽车成为代步工具,我们的脚养尊处优了;在都市里的桑拿、浴室饱和之后,一家家足浴房如同雨后春笋般充斥着大街小巷,我们的脚似乎要享受手来服务,享受高贵的疗养。
近代中国妇女最大的解放是就是废除裹足,这是大快人心的事,是对人性的尊重。可是今天又出状况了,越来越多的高跟鞋再次束缚了女性的脚,穿适度的高跟鞋可以增加女性身姿的线条美,能弥补一些女性身高的缺陷。然而,高的越来越离谱的鞋跟,破坏穴位,破坏血液循环。把高跟鞋当做弥补身高缺陷的利器,让鞋再次束缚妇女的脚,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追求病态美,是舍本求末,是不是要再次解放广大女性的脚?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我们生存钢筋水泥的包围中,疲于奔命,疲于生活,环境被硬化了,脚下没有了土地,我们不敢再赤足行走和奔跑,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把脚包裹得紧紧的,脚只能暗无天日的藏在阴暗里,潮湿里,被囚禁了,远离了土地,我们无法感知大地的温度,失去了感知寒热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身体不再强健,我们要在节假日找寻世外桃源,脚不能被包裹太紧,脚下要有土地。
成语“脚踏实地”深含哲理,它的意思却浅显得不需要解释,小学生都知道,脚踏实地就是要我们对人、对工作踏踏实实。其实,这个成语还告诉我们,当我们攀登在陡峭的山崖,当我们行进在暗夜,当前行的路未知,只有脚踏实地,才有安全感。
大地是脚的怀抱,适度的装饰自己的脚,穿合适的,质地好的鞋子,殊不知再好的足浴、桑拿,也不如踏实地,脚底厚厚的老茧就是我们的底气。自己掰脚丫,解放自己的脚。
解放自己的脚,去穿舒适的布鞋,去让我们的脚丫亲吻大地。让孩子的小脚亲亲大地,泥土和阳光、空气、水一样,是我们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多一些草地,多一些泥土暴露在眼前,亲亲大地,懂得感恩。赤足走在泥土上,这不是奢侈的事,不需要去人头攒动的景点,不需要门票,只要我们走出去,回归大地,感受自然,那就是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