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岁的女儿老缠着我和她一起看绘本,而且是重复看同一本……”朋友吐槽自家女儿“难不成是个小强迫症?”
不肯自己看绘本,一定要拉着爸爸或妈妈陪着看。
喜欢看的绘本就那么两三本,还喜欢重复着看好多遍,百看不厌。
看绘本时不会从头翻到尾,喜欢看哪页就随便翻到哪页。
除了陪着,还要把绘本读给她听,才能罢休。
……
没错的,好多孩子看绘本时都会有以上这些常见行为。关于孩子和绘本,以及父母在这两者间的作用,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在他的著作《幸福的种子》中有这样很直白的阐述:
家庭中我们常对孩子说“去看书”、“去做作业”之类的话,那孩子会有疑问:
用功读书是为了什么?
为了考得好成绩。
考得好成绩又为了什么?
为了进好的学校。
进好学校以后呢?
毕业以后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找到好工作,又能怎样?
就能拥有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社会地位。
为什么要有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社会地位呢?
额,这个,因为这样才能幸福啊,在经济上不匮乏,在社会上又有一定地位,还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就会幸福。
说到最后,好像你都没办法自圆其说,连自己都陷入了自我怀疑中,这样真的就会幸福吗?幸福就是这个样子吗?
你有没有发现,有一些话,或者说一些人生道理,是父母必须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的。例如,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该追求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人应该靠什么活下去?而你可能没想到,这些人生问题,就在一本本的绘本中,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把答案说清楚了。
除了在潜移默化中说透人生哲理,读绘本对孩子和父母,还有以下意义和价值:
促进孩子语言和表达能力
专家们研究过,要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听到丰富的词汇。也就是说,从襁褓中开始,经常对着婴儿说话,特别是带有感情的温暖话语,会促进其心智的健全发展。
对孩子来说,绘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请别人来读,而他们用耳朵接受语言。孩子的语言能力,是从耳朵不断积累词汇开始的。经常在孩子耳边诉说有感情的话语,能启发孩子头脑中新的语言。通过给孩子读绘本,孩子在学习、复述母亲话语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学会一个新的“词汇”,进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库,从单字到词组再到句子的表达,就这样逐渐发展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丰富孩子的审美和想象力
绘本中精美的插图可以给孩子美的熏陶,在美盲越来越多的今天,这点尤其重要。绘本插图作为孩子最早接触的画,好图画的张力可以引导孩子发现有关艺术的美与乐趣。
绘本还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启蒙工具。丰富的想象力并非天赋,而是经由直接或间接的体验得来,体验越多,想象力越丰富。孩子在听父母读绘本时候,要想专心地听故事,就必须具备独特的能力,将看不到的故事在脑海中想象成画面,这就是想象力啦。绘本与孩子的想象力,就在父母给孩子读绘本的过程中密切地互动起来了。
充实孩子的内心
抱着孩子,读绘本给她听,父母与孩子有肌肤的接触,有语言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孩子的全身心都能感觉到拥抱自己的那个人。父亲和母亲的声音让绘本上的词汇和插画通过孩子的耳朵,生动地烙印在孩子的心头,还进入了心灵。那种愉悦和快乐,伴随着心灵的满足,让他们一点一点地成为内心充实的人。
有位母亲提起和4岁的女儿共读绘本的往事,她说平时经常抱着女儿给她读绘本,有段时间因为工作忙,就让女儿自己看电视,女儿看了20分钟后关掉电视,跑来缠着她要她讲绘本,她说:“不是有电视可以看吗?”
“可是电视不会抱我啊!”女儿回答。
其实我们每个人回忆童年时候,如果对父母亲给自己读书的情景印象深刻,应该是那个时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心灵满足弥足珍贵,让我们印象深刻。而从电视机、手机等听到的语言,无法促进孩子心灵的生长,因为这些都是机械语言。
促进亲子关系
有人把父母读绘本给孩子听的过程,比喻成父母和孩子在故事王国的一场旅行,他们共享同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多年后,当孩子长大成人,他们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美好回忆珍藏在内心深处。
比如,我对孩提时期发生的事大多不记得,但能清楚记得的是我大概3、4岁时,我妈教我和妹妹学唐诗《登鹳雀楼》情景,还给我们姐妹俩讲三只小猪的故事,当时的开怀,现在想来,仍是历历在目。
当父母亲用自己的口,把绘本中饱含艺术家们丰富情感和理性认识的字句读给孩子听,就像在孩子心中撒下了一粒粒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心中扎根时候,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真正让父母与子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户口本或出生证,而是温柔的、人性化的言语。这种彼此交谈、分享喜悦及心灵交流的真实感受,在孩子长大成人后会一直留在他们心中,亲子之间的交流,没有什么比得上心灵的交流来得深刻,这份信赖同时也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动力。
父母和孩子共读绘本的意义如此重大,同样的,绘本的选择也很重要。
绘本要真实的,高品质的
有些绘本的插图失真,动物被画得像玩具一样可爱,颜色鲜艳不自然,就像俗气的人工着色画册,对孩子反而有着负面影响,会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品质。如果绘本中插画的品质精良,具有艺术价值,那孩子脑海中的影像也会十分优美,反之,带给孩子的,会是一些乏善可陈的画面,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孩子的想象力或丰富,或贫瘠,就对比明显了。绘本绝不能是用来“骗孩子”的东西, 父母对绘本的要求应该严格,不要用随便、马虎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即使是孩子,也希望看到真实的东西。所以选绘本时要选表现事物真实面貌的,颜色柔和清新的。
绘本要有趣
父母首先要明白,绘本对孩子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好的绘本用趣味盎然的方式,呈现孩子喜欢的事物,让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并且深深地被感动。
什么是好的绘本?
松居直先生说:“我认为孩子读完一本书,会发出深深的叹息,眼中闪着光,是最有意义的。我相信,这时的幸福和满足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能让孩子听完后眼中闪光的绘本就是好的绘本。
不要把对绘本好坏的判断标准停留在教育和知识层面,很多父母赋予绘本教育上的功能,希望孩子从中了解或学到一些东西,但其实,绘本最重要的作用是让孩子觉得快乐,满足。
慎选由世界名著改编而成的绘本
很多改编成绘本的世界名著,文字被大量地缩减,变成了原著的“故事简介”,整个故事只剩下骨架,既无血也无肉。比如安徒生童话,原著的架构完整,每一个细节栩栩如生,绘本版的却是简单模仿原著的赝品,没有阅读的价值。
选好了绘本,怎么给孩子读绘本?亲子共读绘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这样的:
父母发自内心充满感情地读绘本
想象一下,母亲怀抱婴儿喂奶时,心中总是洋溢着难以言喻的母爱。这种深刻的感情会通过母亲身体传入婴儿体内。
那么,反过来说,父母给孩子读绘本时,如果态度敷衍,就无法生动传达书中的意蕴。
几乎所有好的绘本,父母读起来也觉得非常有趣。真正能够让孩子喜爱的书,父母也会乐在其中。如果不了解孩子们喜爱的绘本中究竟哪里有趣,就当然无法进入孩子的世界。当父母从绘本中获得喜悦和共鸣时,一定会将这种心情与孩子分享。父母以喜悦的心情念绘本给孩子听,自然能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使孩子也陶醉在绘本的世界里。
以孩子为主导
父母应顺着孩子的思绪,不要企图左右他或对他说教,这样孩子就可以自己去发现乐趣。孩子如果打心里喜欢,必然会主动问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父母应该温暖地回应他,与他沟通。
重视孩子的感觉与好奇心,不要让孩子去配合绘本,比如一定要从头到尾一页一页按顺序看,或是强迫孩子接受绘本,要自然地引导他们进入绘本的世界,让活力和好奇心旺盛的孩子,用自己的眼镜,自己的耳朵,从绘本中不断挖掘出新的事物。
孩子喜欢重复读就满足他,他在重复中一次次体验这心灵上的愉悦,这种愉悦能使他获得精神上营养,逐渐长成真正的“人”。
不要抱着功利之心
有些父母想借着绘本来教孩子认知,喜欢在给孩子读完绘本后,提出N多个问题,希望孩子能像写读书报告那样汇报从书中获得了什么新知,这是一种强迫式的错误观念。绘本不是教科书,更不是问题大全,它应该是孩子的快乐源泉,父母们也不希望每读完一本书,就得报告一堆读后感吧。所以,父母给孩子读绘本时只管读,不要纠结在提问上,因为这些问题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需求,如果是自然地互相讨论,当然最理想。
孩子读完一本书,他可能还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中,正进行想象力遨游,在幻想的世界里天马行空。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孩子自由地幻想,不断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你却给他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来打断他的思路,随意破坏孩子的幻想世界,得不偿失。
为孩子读绘本,绝对不止是为了填充眼前的育儿生活,也不是为孩子的学校教育做准备。绘本其实是一种媒介,帮助父母和孩子心灵相通,这才是给孩子读绘本的意义所在。绘本与孩子人格成长,甚至一生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她读绘本,让她高高兴兴地体会愉悦的心灵之旅,你播下的这颗种子,就是幸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