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美主义是你会遇到的第一个坑
还是写毕业论文那会儿,有一天,我和导师讨论自己的进度。我讲了自己设想的题目,从哪方面切入,会用到什么材料;我讲到我最烦心的,是越往深了想,越觉得自己的命题可能不是那么经得起推敲,思路可能有问题。
“我觉得我可能要换个题目了。”我试探着询问她。
“你现在已经写了多少了?”
事实上,我当时一个字也没写出来。
“不要等到你觉得整个都完美无缺了再写,那样你会啥也写不出来的,”导师对我说,“我建议你回去就开始写,题目也别换了,这个题目可以。”
接下来,她和我说起自己在美国求学期间的经历:她迟迟不写第一篇论文,总是觉得没准备好,她老师对她说,不要一开始就抱着完美的设想;论文都是在有了大体的思路,搜集了资料之后,边写边修正,一步步丰富起来的,而不是把一切准备得完美无缺之后一气呵成写完的。
回去,我按照她说的,把自己查阅的相关文献记录、整理,把自己的想法在键盘上敲出来,变成Word软件中的一段段文字,拉好框架,往里面填充内容,修改内容,每天增加一个或大或小的章节。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思路和观点经常会因为新的材料,或者仅仅是自己想到了别的东西而变化;每一次改变,前面的内容都需要重新调整。在不断调整、增加内容的过程中,一篇论文慢慢长成了。
这样,差不多两个月后,我把写好的部分发到她邮箱。
“挺像那么回事的,比我想象的要完善很多!”再一次见面时,她对我说。
或许这是大多数人写论文的过程:从一个不那么完美的想法和框架出发,在资料、数据、实证材料中求索,不断设想,又不断推翻自己的设想:就像个孩子,磕磕绊绊,总能长大成人。
答辩前,我的论文成品和最开始的思路相比,并没偏离很多;尽管我曾经觉得开始那个思路漏洞百出,在写作过程中也反复调整纠正过很多次。
回过头看,当初我迟迟不动笔,总想着这不对那不对每个想法都不对都有问题时,已经掉入了“完美主义陷阱”:总是要把想法架设得很周全,总是拿设想出自己论文的样子和看过的别的论文相比,永远在做自己的批评家,即使批评的对象还没出来个影。
如果当时不是导师提醒我,我还会再这个状态中待更久,会作出更多的设想,然后在第二天推翻自己的设想,如此循环往复。
2,写作者更容易遭遇完美主义陷阱
别人写的东西这么好,我的那个思路,在别人的作品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更别说是写成文章了。这种做自己的批评家的痛苦,我很想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经历过?而我经历得太多了,不管在写论文,还是在别的什么事情上。
过去几年,我都在有意识地克服自己这种倾向;慢慢地,我意识到它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事,而是会要伴随我很长时间的努力。
写作大概是最可能让人掉入完美主义陷阱的领域。大凡想自己写点什么的人,都会有一定的阅读经历。别人的书写得这么好,故事完美无缺,结构如此精致,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几个线条上下交错共同把故事往前推进,所有故事的背后都包含着深刻的隐喻:与之对比,我现在脑子里这个故事,简直小学生作文都不如。
算了,不浪费时间,等我想出一个更好的故事再说吧!
我们脑子里的那些故事,怎么比得过我们读过的那些书呢?有时候,我觉得某个作家的某篇作品是可以达到的目标,但细看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更多的时候,那些伟大的作品只会让人望而却步。
我没法很好地描述自己在读完卡夫卡的《地洞》和《变形记》之后的沮丧:这样的文字,我几辈子也不可能写出来。
这么比较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件事:我们读到的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家付出无数辛苦写出的最成熟作品的最终形态,我们脑子里那个故事,则仅仅是业余爱好者不成形设想的最初形态。拿前者批判后者,简直是胡来,但这恰恰是我,以及其他掉入完美主义陷阱的人经常干的事情。
3,写作是复杂事件,复杂事件都是往上生长的
面对一个简单的事情,比如做一道菜,我们能够设想出它最终形态,以及它的每一个步骤;我们需要的只是按照这个步骤做下去,让它成为我们最初设想中的那道菜。但生活中要面对的大部分事情都比做一道菜复杂得多,逻辑也完全不同,我们没法把一切设想好再开始。
比如:我们没法知道自己会在第几次恋爱时遇到一辈子要走下去的人,没法知道这一份工作是不是能让自己得到期待中的价值实现感,没法知道眼前这个看上去可行的计划是不是真的能够成就一次成功的创业。
一段关系,一份工作,一桩事业,一部作品……这些都是我们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复杂事件。复杂事件有复杂事件的逻辑,它往上生长,而不是像瀑布那般奔流直下。它需要你去想,更需要你去做,并在做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想法,让它一天天变得丰满。
就像在写作中,即使你会偶尔遇到灵感像瀑布一样奔涌的时刻,但更多时候,伴随的无不是重复、修改,和孜孜不倦的劳作。
完美不会一开始到来,完美需要在辛勤的重复的劳作和修改中达到。
我有时候觉得,完美主义陷阱的另一面,其实是一种恐惧和惰性:害怕面对真正的复杂事件,害怕持续的思考和修正,害怕漫长的重复劳作,于是永远迈不出第一步。
4,实践中的完美主义才是值得坚持的品质
一旦你开始做某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对每个细节都苛刻要求,做到极致,这也是完美主义;但只要你还在继续往前,没有因为不满意自己而把自己推翻,你就避开了完美主义陷阱。我愿意把它跟前一种完美主义区分开,把它称作“实践中的完美主义”。
这种完美主义并不算毛病,它甚至会成就许多伟大的东西。作家福楼拜为了个标点符号花上一天,六年时间成就《包法利夫人》这部完美的小说;作曲家勃拉姆斯在创作自己第一步交响曲之前,花费了大量时间尝试、修改,终其一生,他也只创作了4部交响曲,但这4部作品在今天都是音乐厅最常演奏的交响曲。
更近一些的例子,是苹果的乔布斯,以及微信张小龙,他们为了产品的某个细节,为了对话框一两个像素的调整,要求到了极致。
对他们来说,完美主义不是陷阱,而是成就伟大作品的原因。
生活中有很多复杂事件,生活本身也是个复杂事件,你过得粗糙或者精致,要求宽松或者苛刻,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能因为觉得无法达到设想中的完美而举步不前。
对写作者来说,以一种完美主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作品虽不是必须,但会让你把作品磨练得更接近你理想中的状态;但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你需要做的是跳出一开始阻挡你的完美主义陷阱,不管不顾地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