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腊月二十三,日历上写着小年,也是这座小城人的小年。可对我来说,今晚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小年,因为我小年从小到大都是腊月二十四过的,但入乡随俗,今晚我也吃了个当地在小年必须吃的送灶粑粑。
送灶粑粑很好吃,但是我却吃不出过年的味道,因为只有我一个人,此时我才明白,有家的地方才有年。
或许,对于很多在外地打拼多年的人来说,小年夜跟平时差不多,因为多年来ta已经习惯了一个人,一个人还过什么小年啊。
可是允我矫情一下,我们那小年还是挺重视的,这是我第一次小年夜不在家过,有点不习惯。
早上老爸、下午老妹,都问我 “小年可回家”,可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无法回家,我跟自己说,小年夜没什么的,很多人都不过小年。这座小城人好像就没有像我们那儿那样的重视小年。
要算起来春节应该是从小年就开始的,每年腊月二十四,吃过中饭,家里面就开始准备下午上山祭祖的祭品了。鸡、鱼、肉、酒、茶、饭这几样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祭品是要一直留到正月十五的。
我记得每年腊月二十四下午一点多,老爸就带着我和老妹一起上山祭祖,老妈在家准备晚上的年夜饭。祭祖用我们的说法叫“请祖宗”,小年把祖宗请回家来供着,大年的时候在家里祭祖,等到年过完还要放鞭炮把祖宗送走。
以前,腊月二十四上山祭祖,我们都还和大伯、二爷、堂哥他们一起,那时候挺热闹的,一大班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不时的聊聊天,开开玩笑什么的,虽然走路要翻好几个山头,但就是觉得那时候有趣,或许人多,过年的气氛更浓吧。倒是这几年,都是老爸骑着摩托载着我和老妹穿梭于几个山头之间,虽然速度快了,可是却觉得跟以前相比少了什么。
上山请完祖宗回来,我们在家门口还会祭一下,吃饭之前老爸边放鞭炮,嘴里还边喊着“老祖宗,接你们回家过年了。”然后我们就开吃了,一般村子里谁家的鞭炮声响起,我们就知道谁家开始吃年夜饭了。
有一段时间,对于祭祖,我觉得很迷信,觉得都是一群接受过现代唯物主义教育的文明人却还下跪、磕头有点不可思议,难道都被洗脑了,为什么不能以鞠躬代替呢。
后来,当我渐渐成熟又改变了自己的看法,祭祖磕头下跪跟迷信没有关系,这只是我们心里的一种表达虔诚的缅怀方式。这是一种习俗、一种传统文化,就像很多少数民族都有他们特有的文化风俗一样。我们要学会尊重这种文化,而不是渐渐同化它,正因为有这些老一辈传下来的传统,才让我们的年更有味,也多了一些古老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