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坊间有沈复《浮生六记》周公度的译本出来,其译本序言名为《天上美人来 人间良夜静》,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便是因为自己恰是那情深之人,动不得心底的苦。只此一句,便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从佛家的眼中看,人世间的苦皆从“有情众生”四个字上来。众生因情而受苦,佛家因情而纾解。若无“情”字在其中,也没什么可留恋,可惋惜的。不过佛家所看重的“情”乃是众生的痴与嗔。而不是我们所局限的恋生之情、男女之情。无奈众生终是贪痴嗔念之辈,所佛家才以“四谛八苦八道”之语证道。不过“如是我闻”之辈囿于文字之苦不得出路而已。
再者,有情才是众生之本相。倘若是无情,这山川大地甚是无趣。所以孔老先生还是颇懂得人世间男欢女爱的真谛,他说:“诗三百,思无邪矣”!可谓至理。
不论儒释道如何解释与开脱,始终要面对的还是迷途不知返的“有情众生”。郁达夫在《题钓台壁》中有诗云: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不过我辈愚钝,我等最爱的还是“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之句。其他的磅礴之语宁肯忘之不提。借此佳句修一下“我本情深”的边幅。正如明代张岱云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沈复的《浮生六记》中动人之处就是“深情款款”。而且此情深处不见修饰之语。这种深情因沈复,更因芸娘。此种深情因芸娘而起,却未因芸娘而终。如果查看明清两代的笔记之作,少见夫妻床闱间事如此用心者。而且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记述的文字中多了“静气”二字。
如果熟悉明一代的文人雅士的风格,少不得要说庭中海棠花在月夜之下盛开,才子有丫鬟搀扶着慢步行至花前,花气撩人,少不得还要咳出两口血来应景。才算真情所致。更有甚者,天下兴亡之间高谈阔论少不得激昂,却是由一女子心怀故国家园之余恨喷出两口血来,再由才子勾勒一番成为纸上桃花之美。只是传得公子多情,却无女子姓氏名谁之说。这些情,不要也无妨。
不到到了沈复这里,情深之处往往能见到一个“人”字。而托付深情之人也终于有了姓名。再无沈氏、王氏这样一个简单的称谓了。只此一点,这本《浮生六记》就必然要读。如果通读所谓圣贤之书,明晰理学至理的目标就是为了忘却身边人,这样的书想必必定被人读坏了。
沈复的《浮生六记》之所以重要,乃是这是一本有性情的书。所叙述之事也无非是夫妻、庭院、洒扫、赏玩之类的小事。不过因其小反倒是可爱。至于《浮生六记》之所以长盛不衰,盖因可爱。
沈复写作《浮生六记》之时乃乾隆年间。如果粗略来看,曹雪芹也正在写《石头记》。这两本书对比来看,沈复从个人经历上完成了曹雪芹终不能及的生活。至少在沈复的人生中,他遇到了爱!而且他把他的爱记了下来。
在多少道学家和乡愿心中,沈复的书才是夜晚偷偷拿出来要细细品味的私货吧!那些尧舜盛世、圣人心学只是应对无聊的日头的。
周公度的译本解决了阅读沈复《浮生六记》文言文的苦楚。因在这《浮生六记》中不但有文言文的障碍,而且还有苏杭吴语的障碍。而周公度要解决的正是这两个难题。明清一代的笔记小品,很少能看到在私人生活领域介入如此之深的书。而沈复的《浮生六记》不但讲述个人情感,而且还讲述生活之美。正如沈复穷败之际访友借钱度日时,还不忘点评一下友人花园中的庭院之美。心中若无沟壑者,少见能如此!
周公度的译本我只看了序言部分。但是周公度的译本对于沈复原著《浮生六记》中的气质把握实属难得。由文言转百话容易,不过文笔之间得“静气”则非易事。这一点在周公度的序言部分其实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我不必另外赘言。我们说文笔好坏,绝非取词用句之间的技巧,而是文字背后所呈现出来的视野与气场。这些看不见的东西,读者是可以直接感受的。
只是看《浮生六记》时常常让我想起曹雪芹的披肝沥胆和呕心沥血。沈复的《浮生六记》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之跌宕起伏也不亚于此。只不过沈复所采用的态度倒是值得让人铭记。那种把玩生活的连绵不绝的爱,不单单在芸娘身上,也是沈复所观看的一器、一物、一山、一水之间。
再进一步的说,应该是沈复的“芸娘”成就了这本《浮生六记》。一个人的情不会无穷无尽,在一个人身上用尽了。此生也就不会再觉得还有什么苦楚了。有情众生中苦来自于情,当情愫散尽之后,苦亦不该存在了。这一点沈复虽然没有明说,可是在《浮生六记》中其他几记中,沈复所拥有的有关记忆足以让他抵抗这世间扑面而来的恶与苦。这或许才是最难得的一往情深。
沈复的《浮生六记》中讲一个情字,曹雪芹的《石头记》中也是讲一个情字。两处深情,无论结局如何,都是不苦的味道。这一点只有阅读之后才会明白。
备注:芸娘。沈复之妻。本名陈芸,《浮生六记》女主角,清代文人沈复的表姐、爱妻。沈复曾于七夕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沈复执朱文,陈芸执白文,以作往来书信之用。
愿世间有情人终成眷属且相守至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