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决定要写这个的时候,有人说,人家李广不二,哎,说啥好呢。这个是李广利,不是李广。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汉武帝三大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利。李广不能算三大名将,李广终生未封侯,地位不够。但是,李广利为啥不像另外两位那么的大名鼎鼎呢,因为他确实挺二。
本人也不知道学术界啥时候形成了这么个看法,可能中国人偏爱三这个数字吧,拼凑了这三大名将。反正太史公司马迁他老人家是没看上这个李广利,史记中甚至都没给他立传。当然,太史公是看不上很多人的,大名鼎鼎的东方朔,在史记中只字未提,只是褚少孙在补充史记的时候,在滑稽列传中稍微的提到了东方朔。班固这个家伙倒是把他详细的描写了一番,《汉书》中把他和张骞合写了一个传,《张骞李广利传》,可能班固也觉得,这老小子也挺丢人,把他跟张骞这个垃圾将军拉到一起了。大家可别被历史课本上那个出使西域的张骞所迷惑,这孩子当将军的时候,可是一个怂包,因打仗失败,差点被汉武帝杀了,还是花了大价钱买了条活命,最后是找了个理由出使西域,才历史留名的。因为张骞的失误,差点葬送了“飞将军”李广,关于张骞的故事,找个时间再说。这次主要说李广利。
李广利虽然和李广只差一个字,但是,他俩除了都姓李,没啥血缘关系,八百年前可能是一家吧。李广利可是让李广断子绝孙的罪人,李广利的失败,直接导致了李陵投降匈奴,李陵的投降,又让李广的另外一个孙子李禹被杀,哎,李广的后代就这么的被杀完了。李陵的投降,又牵扯到了司马迁为李陵辩解,结果司马迁又受了宫刑。说到这里,我明白为啥太史公不给李广利立传了,你小子让我受了奇耻大辱,我还给你写传,别傻了。具体经过,请认真往下看。
李广利和卫青,霍去病一样,都是因为外戚而起家的。卫青和霍去病是跟着卫子夫沾光的,这个在之前的霍去病中有过说明。李广利是跟着汉武帝的宠妾李夫人发迹的。李夫人原来是一个娼妓。也不知道汉武帝为啥看上了她。不过西汉的时候,各种乱搞啊,在看《汉书》的过程中,在同时整理各种乱伦经历,以后为大家说道一下,看看皇家另一面是什么样子的。
得名贰师将军
别看名字中有个贰,李广利这个贰还真不是贬义词。这个还是汉武帝老人家亲自赐予的。在对匈奴的连年战争中,汉朝明显感觉到,自己的骑兵不行,打不过人家啊,首要问题是中原的马不行,先天不足。听说大宛(yuan,读史记,汉书的时候,最好弄一本古汉语词典,因为那里面的字很多都与你认为的读音不一样,中国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多音字)有汗血宝马,而大宛的汗血宝马又产自大宛的贰师城,因此汉武帝就给李广利封了个贰师将军,让他出征大宛,到贰师城去抢马,回来改善一下中原马的基因。
首战不利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领属国的六千骑兵和郡国那些品行恶劣的少年好几万人(汉朝有法律规定,一打战就让犯人上战场,当然这些犯人也很高兴,要是立功了,以前所犯的罪就可以一笔勾销了),以这些兵力去攻伐大宛,预期到贰师城夺取良马。但是汉武帝老人家想错了,把李广利当成了卫青和霍去病,要是他俩带兵,这些人马扫平一个全国只有两三万人的大宛,那是不在话下。可是这次带兵的是李广利,李广利一出关就发现不好了,西域各国看到天朝上国派了大军出征,沿路的各个国家都是胆战心惊啊,每个国家都紧闭城门,做好了战斗准备,自古西部用兵,打的都是钱粮,李广利也不例外,出了门,没走几步,就没吃的了,没吃的又不能回国要,后方也供给不上。那就抢吧,遇到一个国家,就去进攻,就去抢,但是这个李广利实在是太菜,一个国家也没打下来,一粒粮食也没抢到。距离大宛刚走了一半,几万大军就剩下几千人了。哎!这仗没法再打下去了,再打就要全军覆没了,李广利就决定撤军了,但是在汉朝的法律规定,打了败仗,没合适的理由回来是要杀头的。李广利也郁闷啊,估计回来的路上就在编造理由,这家伙还真想出了一条绝佳的理由,于是他给汉武帝上了这么一道奏疏:路程遥远十分缺乏粮食。士兵们不怕打仗,只怕挨饿。兵少,不能攻取宛国。希望暂且撤兵,多派兵后再去。就这么一条自己骗自己的奏疏,怎能掩盖战败的事实。李广利这次出征前后用了两年,回到敦煌的时候,人马还剩了不到十分之一。汉武帝大发雷霆,派使者拦住玉门关,李广利这小子要是敢进玉门关,就杀了他,让他在玉门关外自我反省吧,估计是看在李夫人的面子上,没杀了李广利,李广利还算识相,就在玉门关外老老实实的待着了。
二次出征:面子上的胜利
经过上一次的失利,再加上北部匈奴的压力实在是很大,汉朝大臣们都觉得不应该再跟大宛开战了,要集中力量对付匈奴,但是汉武帝不这么认为,汉武帝认为既已出兵讨伐大宛,如大宛这样的小国都打不下来,那大夏之类的国家逐渐瞧不起汉朝。于是增发骑兵,在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之后,就派李广利再次出征大宛,这次比上次人数更多。正规军六万人,私人武装,犯人还有几万,加起来一共十多万人,另外,李广利上次不是说饿吗,好吧,这次给你足够的粮食。除了这十几万人以外,还有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骆驼以万数计。另外,各种兵器也是相当齐全。李广利,你这会得给我打胜仗了吧。
这次人多势众,西域各个小国刚开始还紧闭城门,拼命抵抗,在大军血洗了一个叫轮台的小国之后,这下子西域各个国家害怕了,所经各国无不打开城门,为大军送吃的送喝的,顺利的到达了大宛城,但是大宛誓死不交汗血宝马,不投降,与李广利死磕到底。哎,大宛的死磕,着实让李广利头疼了一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僵持之后,不知道是说想出了一条妙计。大宛人有个坏毛病,大宛全国不凿水井,都靠城外的一条河流供给用水,于是李广利大军,将城外的那条河给改道了,水流不进大宛了,大宛人民渴啊,这么一逼迫,就逼出了大宛的叛徒,大宛的叛徒们琢磨,人家天朝不就是不喜欢咱们的国王毋寡吗,人家不就是想要咱们的马吗,先前毋寡就是不卖给人家马(之前汉朝用纯金打造了一匹和真马大小等同的金马送给大宛做交换,但是毋寡就是不给,派人抢走了这匹金马,这次出使大宛的使者就是张骞),一匹马有什么宝贵的。于是这些大宛叛徒们,就一起杀死了他们的国王毋寡,开城投降。大宛人就放出他们的好马,让汉兵自行挑选,还拿出许多粮食供养汉军。汉军挑选了好马几十匹,中等以下公马母马共三干多匹。还找了一个跟汉朝友好的人昧蔡为新国王。嗯,这次干的漂亮,毕竟达到了战略目的。但是这一仗也历时两年多,死亡汉朝官兵三万多人。几乎等同于大宛的所有国民的数量。实在算不上什么伟大的胜利。在回师途中,西域各国看到汉军打了胜仗,纷纷派出使者跟着大军出使汉朝。汉武帝那个高兴啊,梦寐以求的汗血宝马终于到手了,西域各国都俯首称臣,他才不管死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呢。于是对李广利大军给你重赏。封李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封斩杀郁成王的赵弟为新时侯;军正赵始成功最多,为光禄大夫;上官桀敢深入,为少府;李哆有计谋,为上党太守。军官中被封为九卿的有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级官吏的有一百多人,一千石级官吏以下的一千多人。自愿参加者赏封的官爵都超过他们本人的愿望,因犯罪受惩罚而去从军的人免罪但不计功劳。士兵们所得赏赐约值四万钱。两次进攻大宛,历时四年,实在是劳民伤财。只是得到了几匹马和面子上的胜利。或许这也是大国气象吧,犯我天朝,虽远必诛。那管什么国库空虚,百姓怨声载道。
出战匈奴,屡战屡败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广利受命领三万骑兵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得首虏万余级而还。期间李广利军队被匈奴大军围困,差点无法逃脱,汉军伤亡很大,死亡率高达十之六七。
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李广利率六万骑兵,七万步兵,出朔方;李广利被围困,李广利与单于连斗十余日突围而归。汉军损失殆尽。
天汉二年的那一次失利,直接导致了担任侧翼保护工作的李陵投降。因为李广利的不争气,导致八万匈奴大军直接压到了侧翼李陵的头上,当时李陵只有五千兵马。李陵与匈奴大战八天八夜,始终等不来援军,李陵无奈投降匈奴。李陵全军只剩下不到四百人回到汉地。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即使受宠的李广的另外一个孙子李禹,也因有人诬告说,李禹打算去匈奴找李陵,汉武帝也不加思索的杀了李禹。司马迁因为上书为李陵辩解,认为主要错误在李广利而受宫刑。
祸起立储
李广利打战不行,你就老老实实的待着吧,但是,李广利想法还很大胆,还想攀登的更高。这个时候,正好赶上巫蛊之祸,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被废,卫子夫自杀,太子最后兵败也自杀。李广利就想让自己的外甥,李夫人的儿子刘髆(bo)立为太子。就与自己的儿女亲家,丞相刘屈氂(mao)商量,希望联手一起保举刘髆为太子,这俩孩子,一拍即合,毕竟都是亲戚啊,将来刘髆为帝,大家都有好处。先多说一句他俩的关系,李广利的女儿嫁给了刘屈氂的儿子,关系是很近的,刘屈氂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刘胜之前说过,不成器。一个败家子的儿子,一个屡战屡败的将军,还想拥立之功,这个实在是太危险了,这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投降匈奴
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匈奴入侵五原、酒泉,掠杀边民。两地守军出战,均不利,领兵的都尉都战死。三月,武帝命李广利率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临出征之前,李广利还嘱咐刘屈氂,让他在适当的时机,找汉武帝说说,毕竟汉武帝是刘屈氂的堂叔啊,你们是自家人,让汉武帝立刘髆为太子。刘屈氂满口答应,你放心的走吧,这事情抱在我身上了,可是这一去,李广利就再也没回来。
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率大军出塞,李广利派遣属国骑兵二千与匈奴军接战,匈奴败退,死伤者数百人。汉军乘胜追击,匈奴四散奔逃,不敢与汉军对抗。刚开始打的还不错,毕竟杀了人家几百人,对其他人来说是小胜,但是对李广利来说就是大胜了。但是,这时候后方传来了不好的消息。自己的同盟刘屈氂出事了。
同年六月,一位密探郭穰(rang)密告丞相刘屈氂的妻子因为刘屈氂曾多次遭汉武帝责备,便对汉武帝不满,因而请巫祈祷神灵,祝诅武帝早死。同时密告刘屈氂与李广利共同向神祝祷,希望昌邑王刘髆将来作皇帝。武帝便下令主管司法的廷尉查办.认为刘屈氂大逆不道,处以腰斩,并用车装着尸体在街上游行示众。将刘屈髦的妻儿在长安华阳街斩首。李广利的妻儿也遭逮捕囚禁。你瞧瞧,李广利找了啥样的同伴啊,这位同伴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啊,没看到之前的卫子夫和他的儿子因为这事情死的多惨啊?还用这样的方法,再说这样的方法管用吗?真是猪一样的人找了猪一样的队友啊。估计汉武帝也想到李广利还在外打仗,没把他的妻儿一起杀了。
这时候,李广利乱了,自己的脑袋本来就不够用,这时候就更是浆糊了。李广利心想,我的全家都不抓了,我得立功赎罪啊。想法是好的,但是能力不到啊。于是轻敌冒进,便不根据实际情况,不了解双方军事形势,不计及战略战术,以数万汉家儿郎的生命为赌注,盲目进军,以求侥幸,遂挥师北进,深入匈奴,直至郅居水。遇上匈奴后,结果大败。此时汉军已经非常疲惫,单于深知,便亲自率领五万骑兵袭击汉军,汉军死亡甚众。
李广利原想冒进,立功赎罪,却遭此大败,心情自然更沉重,又忧虑着家中老少的生命安全,而且本来指挥才能就平庸,因此完全失去了两军对垒中最必要的警觉。匈奴趁汉军不备,于夜间在汉军营前悄悄挖掘了一条濠沟,有几尺深,而后于清晨从后面对汉军发起突然的袭击。汉军遭匈奴军袭击,想出营列阵抵敌,却发现军营前有一条深沟,进退不得,军心大乱,丧失斗志,再加疲劳,完全失去了抵抗力,遭到惨败。七万汉家儿郎就这样全部丧送在李广利手中。哎!李广利郁闷啊,这次惨败,彻底摧垮了李广利的心理防线,就这样的战绩回去也是死啊,也救不了自己的妻儿老小啊,于是李广利投降了匈奴,李广利这边刚投降,汉武帝就灭了李广利的全族。
惨死匈奴
投降之后,匈奴觉得李广利原来在汉朝是大官,比李陵官大多了。对他很好,匈奴的单于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广利,在异国他乡的李广利骄傲了,这一骄傲不要紧,结果得罪了另外一位投降人物卫律。卫律本是匈奴人,生长在汉朝,卫律见李广利投降在自己之后,而受到的尊宠却在自己之上,心生嫉妒,欲加害李广利。
李广利投降一年多后,卫律趁单于母亲生病,遂买通巫师,让巫师谎称病因是由于去世的单于在发怒。因去世的单于过去出兵攻伐汉时,曾发誓一定要捉住贰师将军李广利用来祭神,而今李广利已在匈奴,为何不杀了祭神?先单于正发怒责问此事。单于对巫师的话信以为真,便将李广利杀掉,用以祭神。 李广利原以为用屈膝投降可以换一条命,屈辱偷生,苟安于世。结果却遭到如此可悲可耻的下场。李广利临被杀时,怒骂道“我死必灭匈奴!”李广利死后,匈奴接连数月雨雪不断,家畜死亡,百姓疫病不断,种植的麦子也无法丰收,单于害怕了,于是为李广利立了祭祀用的祠堂以慰亡灵。
人家李陵在匈奴还得以终老呢,李广利啊,可惜了。
就这么一位将军,也不知道是谁把他列为汉武帝三大名将。
多说几句李广的家族,李广大家很熟悉了,以后就不单独说了。
李广的祖上叫李信,李信是秦国的将领,抓住荆轲的就是他。李广因为自己迷路,延误军期,60多岁自杀而死。李广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早死,老三李敢随父出征,后跟着霍去病混,封为关内侯(汉朝仅次于列侯的爵位),但是霍去病为了替卫青泄私愤,射杀了李敢。关于这段历史,请看之前关于霍去病的文章。孙子李陵投降匈奴,李陵全家被杀,另外一个孙子李禹也被杀,孙女受宠与太子刘据,但是太子因为被巫蛊之祸栽赃,自杀,估计他的孙女的结局也不会好。另外,李广还有一位堂弟李蔡,做到了汉武帝的丞相,但是因为侵占了汉景帝陵园前的一亩空地,有罪,在李广自杀一年后,李蔡也自杀。哎!李广一门就此结束。
一起交流历史,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东东历史。原创不易,请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