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某本书 上看到一句话说的是一个人年龄越大,越容易怀恋过去。当时看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当自己年龄渐长时,才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含义。
上了年龄,工作、生活上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压力袭来,我们无处逃避时,便很想回到儿时单纯的岁月,无忧无虑,整天只顾着吃喝玩耍,多好。
前不久回了一躺老家,已经找不到回家的小路,荒落的村庄,早已没人居住,路上长满齐人高的野草,想要前行,需要拿把镰刀,一边割草,一边慢慢往前移。
没人住的老屋,屋前屋后都长满了野草;瓦片上长满青苔,已摇摇欲坠、快要掉到地上来;儿时玩耍的石板地上也长满青苔,走路需要小心翼翼,防止滑倒;墙面上的砖也有几个掉落下来,出现几个窟窿;屋外边的柑橘树,早已枯萎,风吹来,枝干上被风吹干的柑橘摇摇摆摆……
儿时,每天除了学习,就是玩.农村里广阔的天地任我们狂奔撒野,.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我们光着脚丫,去河里捉鱼摸虾;去田里弄来泥巴,做车,做坦克;去田埂上,挖鱼腥草;去河边摘野花,去地里,割草……;炎炎夏日,蔬菜瓜果成熟,拿着菜篮,戴着草帽去地里摘辣椒,丝瓜,南瓜,空心菜,四季豆;背着背篓,去地里摘大西瓜,好吃的,好玩的,应接不暇。火红的太阳,知了的叫声,满天的繁星,落日的夕阳,讨厌的蚊子,构成了儿时记忆中的夏天;丰收的秋天,是最繁忙的季节,熟透的水稻,昭示了丰收的一年,大人在忙碌的收割,我们则去田里捡鸭蛋,去抓鱼,去抓青蛙,;去沙地里摘花生,……寒冷的冬季,一家人团圆,烤火,煮美味的食物,袅袅炊烟,烘黄的腊肉,饱满的香肠,酥香的排骨,无处不在的鞭炮,合家团圆的喜悦,快乐而难忘。
现在一切都变了样,没了生机,儿时的一切美好,也只能停留在记忆里了。儿时的玩伴,如今也各自天涯,没了联系。
记忆中,好些与我一起长大的事物现在也消失的没了踪影。
1.火柴
“快来帮妈妈生火做饭了啦”儿时听到妈妈这样叫我。总会屁颠屁颠的跑到灶屋(厨房)的柴火堆前,拿起一把柴火,塞进灶孔里,接着从灶台上拿来火柴盒,推移盒盖,拿出一根火柴,在锡纸上轻轻的划一下,火柴哧的一声,就燃了起来,小心翼翼的放进灶孔里点燃柴火,烟顺着烟囱冒了出来,火势也就大了起来。
我就一直蹲在灶孔前,不停往里面送柴火,玩的不亦乐乎。
现在条件好了,做饭炒菜都用燃气或电,方便了很多,却在也没有儿时的趣味。
2.风车
家里收了稻谷或是小麦,都会用这个风车把里面的渣子分离开来。把粮食倒入风车斗里,打开开关,用手轻轻搅动风车上的扶手,里面的风车轴便运转了起来。风车里的三个出口,一个出废渣,一个出粮食,另一个出大的渣子。不一会儿功夫就把粮食和渣分离开来,这样分出的粮食很干净,不用担心咬着石子。
3.瓦、砖
小时候只要听说有谁家要盖房,一群小孩就会欢呼雀跃。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又可以肆无忌惮的去玩泥巴了。
那时经济不好,家家都没钱,盖房没钱买砖、瓦。于是就自己来烧制。找一块空田,挖很深的泥,加水和匀,用砖和瓦的模具做出一匹一匹的砖、瓦。一层一层的码好,风吹干后。再一匹一匹放入窑洞里整齐码好,用大火连着烧三天三夜,从窑洞口看上去,一匹一匹的砖瓦全部被烧的通红,甚是好看。
烧制后的成品,就用来盖房。现在这些砖瓦除了仿古建筑上可以看见,在农村也很少见了。
4.锄头、箩斗
农村长大的娃,可能都会有一把自己的小锄头。小时候没人带,父母又要去田地里忙绿,于是就用箩斗挑着我们到田地里,他们做农活,我们拿着小锄头在田地里四处玩耍。
一直以来,对箩斗都有一种很深的感情。小时候,爸爸带我去田里就是用箩抖挑着我去的,为了保持平衡,爸爸在一个箩抖里放几块石头,一个箩抖里放着我。这是我小时候最爱的玩具,坐在里面随着爸爸有力的肩膀来回晃动,像极了荡秋千。
5.打谷机、镰刀
小时候家里种了很多稻谷,成熟时,为了省钱,只能自己去收割,天刚刚麻麻亮,就到田地里,用镰刀把水稻从根部隔断,一把一把的放好。太阳出来时,割好的水稻上上的水珠差不多干了,就合力抬来打谷机。
人力打谷机,必须要有一个气力好的人一直使劲搅动,机器才会运转起来,其余人拿着割好的水稻往打谷机里送。哗哗哗几下,稻粒就被就打下来。不一会功夫,就打满一缸。爸爸用大的蛇皮口袋满满的装上两袋,挑到家里的石板地上铺开晒着。
现在,收割水稻都是用收割机,人力搅动的 机器已经淘汰太久了。
6.钉耙、夸夸
看西游记时,猪八戒随身带着的武器就是钉耙,农村里主要用它来锄草。用钉耙把草钩起来,使劲抖两下,就把上面的泥土抖掉了。
夸夸主要用来把晾晒的草收集到一起来,又或者用来把晾晒的水稻或小麦均与的分散开来。现在这些也多年没用见过了
还有很多事物,现在回到老家也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切现代化的产品。我们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又在忍受儿时陪我们一起长大的事物的消失,不知到底是好是坏?
或许再过两年回家,老屋也会被高高耸立的楼房取代,那时,儿时的一切只会在记忆里去寻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