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平桥区第二小学 杨磊
作业:在职场中,只要你有出色的地方,常常遭遇嫉妒中伤,老子在本章中给了你什么启示?
老师说,这一章只讲一个字:哀。哀,悯也。有怜惜、慈爱、悲哀,可怜,之意。哀兵必胜,这是用于领兵打仗的逻辑,而将此逻辑用于管理学,用于社会生活,依然发挥着指导作用:以退为进,以柔克刚。老子的哲学原理,不就是人际关系心理学吗?在人群中如何与人交流?在团队中如何与人相处?这些问题既简单又复杂。带着对这样的问题的思考,走进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意思是:我不敢主动的举兵伐人,而只是被动的起兵自卫。我不敢冒犯人家一寸,而宁可自己退避一尺。
老子以打仗为喻,意在形容:作为一个正人君子,不但要自己不惹事、不冒犯别人,即便是别人来犯,我也要礼让三分。这种思维,不正是《道德经》的道德标准吗?以退为和,我不由得想起了“三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时,安徽桐城出了个叫张英的人,当上了宰相,邻居吴氏欲侵占他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闻之,受到感动也后撤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
关于“三尺巷”的故事,我见过七个版本,分布在不同的朝代,都是说“退让”彰显美德,“不言之教”影响后人,这正如翁同龢的一副对联:“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懂得了这些人生道理,你固然很优秀,也不至于被别人嫉妒。
职场上的嫉妒,它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他源于一个人的心胸与修养。其实当一个人萌生嫉妒之心的时候,他的内心是不平静,是不愉快的,也是不健康的。人的嫉妒心一旦缠身,轻者影响工作,影响生活,重者影响个人身心健康。因此说来,在一个人心智成长的过程中,一但萌生嫉妒,一定要想办法进行心理疏导,把内心里的嫉妒变为赏识与祝福,这才是“当其可之谓时”的教育。即,抓住了教育的时机有针对性的施教。目前,至上而下要求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
女儿数学成绩一直很好,初二那年,又一次数学考了满分。按惯例她把试卷拿回家让我签字,我见她并不开心。于是就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妈妈:怎么,考一百分了,还不满足啊?
女儿:没有啊,只是我觉得成绩考好了并不是好事。我发现我原来的同学,她们都不愿意给我玩了。
妈妈:不会吧,到咱家来的那几个同学,你们关系不是很好吗?
女儿:可是每次考试成绩下来,只要我考得好,我就发现她们疏远我了。
妈妈:每一个人各自都有一条通向成功的路,有的人以学习让自己将来有碗饭吃;有的人以特长混饭吃,还有的靠机缘好、靠运气混饭吃。你可能属于依靠学习混饭吃的那一种。
妈妈:我感觉你的同学非常有爱心,随着你的成绩越来越好,一来她们已经感觉到,你们之间各有各的道,还是不影响你的学习为好;二来他们认为在你面前自愧不如,碍于面子,她们不好意思见你,你得理解她们。你和她们在一起,要尽量避免谈学习的事,要学会保护你同学的面子。
女儿好像很赞同我说的话。从此以后,她不再因为成绩之事心情不愉快了。其实我心里非常明白,同学之间的表现,是因为嫉妒心作祟的缘故。而作为家长在做引导时,就尽可能撇开“嫉妒”这一负面词汇,尽可能避免负面情绪沁入。
孩子上高中期间,成绩依然很好,她与另外一个同学成绩不差上下。有一天,我和女儿之间又因为成绩进行了如下对话:
妈妈:这次成绩没赶上雅雯哈?
女儿:嗯,总分比她差六分。妈妈我感觉这是好事。上次我考的比她好,我跟她说话,她老躲着我;这次她考的比我多,她就老远跟我说话。
妈妈:那一定是因为她的心情随着考试成绩变化。她很在乎分数。
女儿:我总觉得人与人之间怪怪的。
这其中也许有嫉妒的成分在作怪,不论是女儿还是女儿的同学。嫉妒的火苗如果不及时熄灭,那么就会蔓延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如果任由嫉妒的火苗蔓延,那么就不可避免出现严重的破坏性,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有人对其作以正向引导,让她们变嫉妒为欣赏,把她们不健康的心理扭正,这应该是比学习还重要的事吧!
可是很多家庭,不注重与孩子沟通,不知道孩子每天如何表现,更不知孩子每天心理在想什么,于是,就导致了同学之间的恶性事故以及校园欺凌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还出现同学之间的仇视现象。
嫉妒心可能人人都有,只是深浅程度不一。凡是被嫉妒的人,大抵都是比别人有优势的人,或者说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强那么一点点的人,应该说人人都不可避免嫉妒或者被嫉妒。
我也不例外,也曾经因为生活、工作上的某一点优势被嫉妒过,还因此心理很痛苦,还总是埋怨是别人的问题。后来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意思是:“嫉妒心理产生于水平相当的人之间的内心不平衡。”是啊,本来水平相当,你为什么比我优越呀?这就是理由。
我认为,别人嫉妒你,一定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你自己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行为,或者是你自己过于张扬,却还浑然不知。
可是相反,如果你的能力水平超出一般,让他人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时候,人家的嫉妒心理就会自然消退,就会变嫉妒为仰慕或赏识。如果再永不停歇的努力,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于提高自身的能力上,让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那么此时的你,就会让嫉妒变为“自愧不如”。别人会认为你很有才,很值得肯定,但是这还不足以达到让人“敬”你的程度,你还需要修行。
“修行”,是指禅宗里的修炼或修养德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心理活动、行为活动、社会活动,旨在达到与现阶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怀更广、视野更宽的个人修养水平。这应该就是被一个人欣赏并尊敬的原因。也是你“神一样的存在”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样的修行,会让你的能量增强,让你更具影响力。“苟有其才”,又“苟有其德”,那么你的带动作用,就会“不言而喻,不为而是,不欲而成。”你就会得到别人的尊敬与爱戴。用《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老子的观点:“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尺。”老子的这一观点是一以贯之的主张。这与第六十七章“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有异曲同工之用;与“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行为模式高度一致。生活中,如果我们以这种态度处事,那么我们处处和谐宁静,内心力量无穷。曾国藩说的一句最让我欣赏: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这说明有才的人都不缺少聪明才智,都能很快发现机会和思路,唯一导致他们失败的,就是因为他们的傲慢……
傲慢的人总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自己已经很了不起。因此我认为,人一旦傲慢就会自负自大、故步自封,陷入自我膨胀而不可自拔,无药可救,哪里会有不失败的道理。
历史上的杨修很有才,但很孤傲,以至于总想展示自己的才能,以至于到了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地步,曹操看着实在不爽,把他杀了。
另外,对于傲慢的人,即便你的领导容得下你,你的同事也未必容得下你。有资料显示,许攸在官渡之战中立了很大功劳,所以在军中很傲慢,后来甚至经常唤曹操的小名,说“阿瞒阿瞒,我功劳最大”。虽然许攸从小就和曹操要好,但是曹操手下的许褚就看不下去了,结果找机会把许攸杀了。
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一个人不屑于掩盖自己的愚蠢时便是傲慢了。一个人应该学会遮掩自己的锋芒。真正的才能和智慧,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从而不断地学习和进取。水往低处流,“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当你把姿态降到最低的时候,虽福未至但祸已远矣。
上述种种可以看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在这个人人都需要被认同的时代,你是否能够做到有一点成就而不会飘起来?这是成功者的第一条防线。相信那些有才而又低调的人,即有才又有德的人,他们有了功劳会“上德不德”,会非常谨慎;有成就而又非常谦卑,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才!才不会惹来“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