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下文可能要涉及剧透,还没有看过记忆大师这部电影的小伙伴慎点。
我是被一个朋友拉去电影院看的这部电影,之前并不知道有这个电影的上映,她说是催眠大师的姊妹篇,她非常喜欢其中的一个主演黄渤。
这个电影可以说是集科幻、悬疑、爱情与一身的电影,片中主要演员有黄渤、徐静蕾、段奕宏、杨子珊等,黄渤公认的精湛的演技为这部电影带来了不一样的灵魂。
电影从男主角江丰和女主角张代晨打算离婚,江丰难以割舍这段感情,去记忆大师那里把属于两个人的记忆删除开始,张代晨想让江丰把记忆重新拿回来,江丰在做记忆重载时错将别人的记忆拿了回来,发现自己居然成为了“杀人犯”,在警局里和沈警官开始了救赎他人和自我救赎的一段故事。
相较于故事结构,更震撼我的是杀人犯杀人的动机:家暴,这部电影的目的不仅是给我们提供烧脑悬疑的刺激感,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传递家暴对整个家庭的伤害,提高社会对家暴的关注度。
在杀人犯儿童时期,他在看到自己的母亲长期被父亲家暴,在他说出如果自己的父亲死掉就好了,之后得到的是母亲的说教和指责,他认为母亲难以得到救赎,于是他“帮助”自己的母亲从痛苦的生活中解脱了出来。
在他长大之后,他喜欢上了一个女人,但这个女人有自己的丈夫和女人,同时她长期被丈夫家暴。杀人犯想让这个女人离婚跟自己走,想要给这个女人和她的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这个女人却说“我不会爱上你的,你让我觉得恶心”,盛怒之下,他杀了他爱的女人,并嫁祸给她的丈夫,同时得到了她的女儿的包庇。
尽管电影最终男主角和女主角重新和好,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切看上去那么完美和谐,可是这部电影给我内心那重重的一击难以抹去,这是一场悲剧,一场把所有美好的时刻、美好的事物毁坏给观众看的悲剧。
长期家暴下的女性处于劣势,但她们却不愿意选择报警或者是离婚,要么是在她们心中并不觉得丈夫对自己施暴是一种犯罪;要么是觉得丢人,觉得家丑不可外扬;要么是觉得为了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这三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都是由于无知所造成的。但最后一种观点更加让人无法接受,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完整的家而是一个幸福的家。
在社会上,依旧有很多人对于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颇有微词,但是他们也有很多人是在幸福的家庭里长大的,他们只有父亲或者母亲,可是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却可以给他们完整家庭一样的爱。
同时,有多少孩子生在在一个父母双全可是却没有爱的家庭。现在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男性一般都处于长期在外工作的生活状态,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是空缺的。有人调侃说“父爱如山”就是父亲想一座山一样面对家庭的时候什么都不用做,一动不动。有人说,现在有多少没有离婚的家庭就像“单亲家庭”一样,另一半过的是“丧偶式婚姻”,孩子过的是“只有妈妈的生活”。
而家暴则是这种婚姻中最痛苦的一种婚姻状况,很多时候最痛苦的不是母亲,而是孩子。尤其是母亲说“不离婚是因为你”,或者是“我还有你啊”。这种时候,孩子的内心是痛苦的,他痛苦于自己不能帮助母亲解决问题,还要母亲因为自己而承担如此痛苦。这种时候,孩子很容易走上极端,要么杀掉自己,为母亲解脱;要么杀掉母亲,为母亲解脱;要么杀掉父亲,为母亲解脱。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爱,这种爱是被压迫到角落里的迸发,这种爱是畸形的,但我们只能用悲剧来形容,我们不知道应该谴责谁。
有时候真正杀人的那个人的罪恶比不上并没有动手杀人的那个人。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和角色,希望我们自己在任何一个角色里都可以善待他人,也被他人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