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大三,真是个让人神经紧绷的时间节点,关于毕业后的方向问题,似乎成了我们不可逃避的炸弹。</p><p>是继续埋头苦读,为更高的学历死磕下去,走上考研的路?</p><p>还是直接一点,用就业的压力逼着自己融入更大的熔炉,为生活马不停蹄的加速奔波?</p><p>我觉得自己有必要静下来,提笔,理清一下思绪。</p><p>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真的不太擅长选择,尤其是碰上这种成本过高的小概率事件。</p><p>以前的我并不在乎行事前的方向性问题,因为于我而言,凡事只要尽力尽心而为,结果一定是趋向美好的。唯心色彩比较强烈。</p><p>因为被“付出就会有收获”这种鬼话蒙蔽双眼,经常在迷途上盲目挣扎,连努力的意义都不甚明确,最后落得个镜花水月一场空的尴尬。</p><p>两年前那场的高考战役让我对自己的“努力观”有了新的定义和标准,可以说基本上改变了过往的唯心观。</p><p>高三的记忆好像永远都不会被时间抹杀分毫,还记得,彼时的我,成绩在年级属于那种相对优秀的级别,在班上可以说是名列前茅,自己也被一干老师视为可以考上一本的苗子。</p><p>但生活往往不会如此顺遂如意,我没能如愿考上一本,只是以过二本线三十多分来到了现在的这所院校。</p><p>没有抱怨,也没有悔恨,只是有点不甘心。</p><p>不过还是逼着自己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没有复读的念头,按照正常程序,就是该选择就读的专业和学校了。</p><p>小县城里人读书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考上大学”,所以我在报考志愿之前对专业和学校的问题根本就没有任何了解。加上当时没太多接触网络的机会,信息获取的方式很单一,基本上就是跟着老师和家长的意见走,所以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有种别样的轻率。</p><p>就这样,家人以离家近为由,让我选择了省内的一所位于三线城市的普通院校。</p><p>不喜欢给人生作出各类假设,因为我知道生活是以直线式的轨迹向前走的,它不会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和“如果”挂钩的任何东西。</p><p>但我现在真的是有种说一万句以“如果”开头的话的冲动。</p><p>“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会少些顾忌,大步奔向大城市,看更多的风景和新鲜事物”。</p><p>“如果再来一次,我会选择离家远一点,为自己创造独立生活的机会”。</p><p>“如果重新报考志愿,我会选择一门自己骨子里深爱的专业”。</p><p>·····</p><p>可惜,世上真的没有强加的“如果”,只有让人捶胸顿足的后果。</p><p>那个时候,我觉得高考分数没达到预期值就意味着失败。但上了大学,直到这一刻——站在考研与否的分岔路口,才意识到当初内心真正的失落和空洞。</p><p>不是因为所谓的发挥失常没能考上重点,其实以我当时的成绩还是有机会去外省读所二本学校的。
就是太胆小,不敢去尝试和追求,慌张随意地勾选几个自己还看得过去的专业,然后就不明所以的被录取到广告学。</p><p>回想起来,高考后的随便选择,真的挺对不起考前疯狂备战的一分一秒。</p><p>常人都会有这样一种心理:如果是一直原地踏步,没有任何向前奔跑的记录,我们是可以接受最终不完美的后果。</p><p>可若是另一种情况,已经在前行的路上拼命使劲,大汗淋漓,却因为方向的偏差而让结局尴尬,这就未免显得过于可悲了。</p><p>不怕不努力,就怕努力了还过得这么拧巴。</p><p>好在自己进了大学以后,对这个阴差阳错选择的专业逐渐培养了一点儿兴趣。</p><p>学校老师质量一般,但这个专业的确让我对媒体对信息的热度和深度有了更高的追求,所以两年的学习并没有让人感到煎熬。</p><p>就这样到了大三,站在新的阶段和临界点,时间又给我出了一道选择题。</p><p>而这一次的抉择点,则是考研。</p><p>关于考研这个话题,我的情绪出现过几次波动。</p><p>最早的时候,是刚进大学那会儿,因为对学校档次失望,曾和室友慷慨激昂地宣誓将来一定要考研,仿佛已经把这个当做今后人生逆袭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p>想来大一时的自己就像是一只被冲动驾驭、被面子裹挟的玩偶,完全被“看脸看学历”的畸形观点绑架。</p><p>抱着这种热血的想法,一直持续到了大二暑假,离外面世界越来越近,越发头疼于考研和就业的问题。</p><p>开学后,我主动在网上搜集了一下这方面的信息,看完那些考研成功的学姐学长们的分享帖子,考研这一“行为”瞬时在心中又垒起了几层高度。</p><p>原来所有考研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汗水和勇气。</p><p>看到那些牛人的分享,真的有吓到我,于是,隐藏在身体内的胆小本性一下子蹿了出来。在后面的一周里,我满脑子几乎都被考研的恐惧占据,曾经那些激情细胞突然被杀的片甲不留。</p><p>我们人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一旦心存了某个想法,就会下意识的给自己找各种支撑这个念头的旁枝末节。</p><p>所以,当对考研的态度变得畏惧时,我开始努力给自己找其他正当的解释,就像在给自己灌迷魂汤一样。</p><p>“亲爱的,广告学是一门重实操的学科,不太注重学历这种虚的东西,以后出去就业是比较注重实际经验,考验是没多大用的。”</p><p>环时总监老金不就说过,广告这个行业其实并没有什么学历上的三六九等之分。</p><p>在一波波的自我轰炸后,以前狂妄垒起的考研信念渐渐坍塌。</p><p>到了最近,看到身边好多同学已经开始为考研做准备,心里也跟着躁动起来,考研的死灰又臭不要脸的燃了起来。
</p><p>当然,被同学激励是一方面,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心中有了充分的考研理由。
想要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这是我给自己考研信念增加的重量级砝码,可以说,如果不考研的话,从我那个刚毕业出去工作的表姐身上,我基本上都可以看清自己今后的人生格局。</p><p>虽说考研不一定会让人百分百的成功,但它的确可以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充实提高自己。
起码,在准备考研的过程当中,我可以多读到很多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也会迫使自己学好英语,这或许也是在为今后的工作铺路。好一点的结果,说不定自己还能弥补选择大学时的遗憾,挑一所理想的城市滋养自己的精神和生活。</p><p>之前说自己被很多牛人的努力吓怕,其实并不是担心自己在考研路上不够拼,而是怕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说白了,我就是怕拼命后的结果不能达到预期值,一种担不起考研风险的心理在作祟。
昨天在工作室看见一位直系学姐在为考研做准备,书摞的很高,她好像整天都待在那个小小的空间里,复习,背书,做题。</p><p>我问了她一个关于考研和实习的冲突问题,这也是考研最令我纠结的一面。</p><p>“学姐,考研是不是和实习很冲突呢,考研需要一个人投入全身心的精力,而大四如果要出去实习的话,根本就分身乏术啊。”
我很认真的问她。
在给了我一个很温和的笑容后,学姐开始说话。
“如果你要全力以赴准备考研的话,你就得牺牲大四一整年出去实习的机会。做什么事都面临着一个选择的问题,无非就是取舍之间,看清自己的心意更倾向哪边而已。别人无法给你想要的答案,因为谁也不知道,你更看重这件事背后的哪一点。”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这样一个答案,它说,就像赚钱,为什么和老板比,我们赚的钱要少些?
是因为老板承担了事业失败家破人亡的风险,而我们则会在企业倒闭时拿赔偿跳槽。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承担失败的风险,是自己获得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我们赚不到那么多钱,正是因为我们把风险让渡给了老板。
考研也一样,如果要考一个很好的学校,能构成改变命运的机遇的那种,我们就得学会承担考研失败的风险。
世上的每一件事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好,或是绝对的坏,人生的选择题也永远都不可能像书本上的选择题那样清晰规范。我们总得在尝到甜头的路上吃些苦头。
选择本身,就是放弃另一种跋涉的可能。
最后,想对自己和所有已经下定决心踏上考研贼船的小伙伴儿说一句:愿我们都能在做了忠于本心的选择后,坦坦荡荡地努力,潇潇洒洒地生活。
点赞的动作最可爱~